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小学主题班会的一点体会
2025-10-02 15:40:35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小学主题班会课的一点体会

一、情况分析

主题班会课一直以来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其在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调查询问听课等方式,发现我们几处小学对班会课的管理却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有的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开设主题班会课。或者主题班会课成了班主任的自由天地,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效果评价都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而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缺乏整体计划性。各班、各年级各行其事,缺乏主题,更没有计划评价的环节。主题班会课在小学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个人认识

1、教研室新设置的各项主题班会的主题,贴合时代特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证,既以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线,又把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互相渗透,内容全面多样。体现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为我们今后扎实地开展主题班会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2、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民主管理班级和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细心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发现有倾向性问题或苗头时,有针对性的召开各种形式的班会加以引导,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将起到比空洞的说教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召开主题班会的时间可具有灵活性。当然,根据计划确定的主题班会,召开时间应该是固定的,例如爱国教育,就可以定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前后。

3、小学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及教育重点,我想是否在以下几点: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确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主持管理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和途径;从语文学习角度考虑,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题班会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可灵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各种知识竞赛活动形式、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形式、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各种假想性活动形式、校外活动形式、即时性活动形式等。

4、主题班会课是为学校整体的德育教育服务的,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应该对主题班会加强管理。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计划  学校首先明确自己的特色德育主题,然后班主任围绕着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制定本班的班会课活动计划。开学之初,学校管理部门要召开班主任会议,把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和常规德育主题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班主任在了解学校的特色与常规德育主题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班会课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每星期的班会主题、组织形式、应达到的效果、需要什么资源,活动计划制定好之后交一份给学校。学校管理部门对班主任上交的班会课活动计划进行汇总,把准备同一类德育主题活动的班级分类管理,并制定一份整个学校班会课的活动计划表,让所有班主任都相互知道彼此主题内容。这样做可以让班会课的管理系统化和明了化。

2.资源  学校管理部门根据班会课的活动计划为班主任提供德育资源支持,充分实现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共享。学校积极承担起德育资源收集、分类、调用等职责,为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德育资源,比如组织专人负责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各种德育信息,建立一个德育基础信息库,为班主任提供可选用的资源目录,可以省去班主任盲目寻找德育资源的时间;积极与校外各种历史名胜、纪念馆、博物馆等德育基地保持联系,获取这些德育基地的开放时间、教育内容、参观形式等,统一汇总制成一份校外德育资源使用手册,给每个班主任发放一份,以便他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

3.评价  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对班会课的整体评价,以便使班会课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学校主要负责评价班会课的内容,把握内容的思想性、正确性与教育性;班主任要对自己组织的班会课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活动感悟及反思,选择同一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之间可以相互评课,建立一种班会课组织交流的内部评价机制;学生要对班会课的德育效果进行自我鉴定,家长则要提供自家孩子的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