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5-10-02 15:40:29 责编:小OO
文档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照样子,把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shà   ruǐ   zhòu   káng   piě  hàn   huò  yán   líng

蕊    骤    霎   撇   撼   扛   菱   延   豁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汉字,然后选出相应的正确的读音。

2.看拼音,写汉字

kuān kuò   zhuāng jia   yán jiū   kòng x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shèn zhòng   hén jì   yú kuài   bēi cǎ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ǎn hù   wán pí   xùn chì   guàn  g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宽阔 庄稼 研究 空隙 慎重 痕迹 愉快 悲惨 掩护 顽皮 训斥 灌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稼、隙、痕、灌、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眉清目(_____)    慈眉(______)目   面如(_____)色    (_____)堂大笑

重整(____)鼓   山(_____)地裂   手(____)足蹈   得心(_____)手

【答案】秀 善 土 哄 旗 崩 舞 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填空

1.“降”的读音有:“xiáng”和“jiàng”。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落下(跟“升”相对);②使落下,降低;③投降;④降伏,使驯服。“降”在“孙悟空降妖除魔”中读__________(填拼音),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2.“___________”和“舒服”的意思相近;“____________”和“僵硬”的意思相反。

3.“__________”和“津津有味”“窃窃私语”一类,“_____________”和“文质彬彬”“威风凛凛”一类。

4.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可以说“碰钉子”;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可以说“打头阵”;事情第一次出现,可以说“___________”;承担重要的、起支撑作用的工作,可以说“_________”。[占上风  破天荒  开绿灯  挑大梁]

5.读到刘禹锡《浪淘沙(其七)》中“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诗句时,小华脑海里产生了这样的画面:海涛滚滚,咆哮着从地面卷来,只见_______________。

【答案】xiáng 舒坦 灵活 念念不忘 大名鼎鼎 破天荒 挑大梁 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

【解析】

【分析】

【详解】

1.考查对字音、字义的辨析,“降妖伏魔”解释为:把魔和妖杀掉,清除。所以这里“降”的读音为“xiáng”,解释为“降伏,使驯服。”

2.考查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

“舒服”的意思是指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僵硬”的意思指不灵活;肢体不能活动自如。

3.考查词语归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是AABC类型的词语。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属于ABCC类型的词语。明确词语类型之后,找出对应词语类型进行补充即可。

4.考查对词语的辨析理解。

占上风:是指占据有利地位、处于优势。

破天荒:意思是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

开绿灯:指允许或不禁止。

挑大梁:意思是指比喻承担主要工作或起主要作用。

5.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古诗解释: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5.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照例子,用动词描写来表现它。

生气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着急 王老师在房中焦灼地踱来踱去,不停地吸烟,时而掏出金壳怀表瞧瞧,时而望望窗外满天的落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然后用相关的动作来表现词语。

6.按原文填空

1.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答案】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死亦为鬼雄 不肯过江东 一场秋雨一场寒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按原文填空的能力。

1.“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意思是说,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2.出处:《鹿柴》作者:王维 (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出处:《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出处:《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 (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进入秋季后各种天气变化就非常明显。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7.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_____,只有王戎_________。

8.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争着去摘 没有去

8.因为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光了。

9.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小孩。

【解析】

【分析】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7.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结合“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进行分析。

8.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长在路边的李子本就容易被摘走,如果有很甜的话,一定早就被摘光了。而现在还剩这么多,说明李子一定很苦。

9.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文中的王戎根据树上李子的数量推测出李子很苦,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小孩。

阅读

充气雨衣

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级的小林和同学一起,顶着大雨往家走。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同学表演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小林一看,高兴得叫起来:“好办法!”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放暑假了,小林和张阳去游泳。张阳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小林眼睛一亮:对呀,这不就解决了吗?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里面。充气雨衣做好了。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

10.小林为什么要改造雨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林先后两次得到启发,对雨衣进行了改造,最后发明了充气雨衣。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因为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所以小雨才想要改造雨衣。

11. 同学表演舞蹈时,转动的裙摆 叠起来的救生圈吹气后,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12.让我懂得了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不怕困难。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新发现。

【解析】

【分析】

10.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一段内容“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可以概括出小林改造雨衣的原因。

11.

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一次:从文章第4自然段“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小林一看,高兴得叫起来:‘好办法!’”可知答案。

第二次:从文章第6自然段“张阳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小林眼睛一亮:对呀,这不就解决了吗?”可知答案。

1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中的记叙了一位“小发明家”小林如何发明了充气雨衣。在一次游泳时,由塑料救生圈充气变成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触发到用塑料膜来做雨衣下摆,成功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答案不唯一,但要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叙述。

13.作文(有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

1.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会遇到让你惊喜的事,紧张的事,委屈的事,着急的事……请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题目自拟。

2.寒秋时节,树叶纷纷落下,不知不觉树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树叶。这片树叶会遇见谁,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展开想象,以“最后一片树叶”为题,写一个童话故事。

【答案】范文:

一件委屈的事

在我童年的时光中,发生了许多事,有高兴的,有难过的,有难忘的,有委屈的,其中,这件事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放暑假的一个下午,“叮叮叮”门铃响了起来,我去开门,原来是叔叔啊,我连忙上去施礼,我好奇的问叔叔:“叔叔,您来有什么事情吗?”叔叔说:“我今天有事,家里没人,所以不能带宝宝,我想让他在你们家待一会儿,我晚上就来接,行吗?”“当然没问题,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弟弟的。”叔叔放心地走了。不一会儿,妈妈又要去买菜了,临走时,还嘱咐我要好好照顾弟弟,我答应了。

我开始照顾弟弟了,一开始我看他不哭也不闹,就和他看起了电视,不久,他便闹了起来,我看可能是他饿了,就冲奶粉给他喝,幸好家里还有些奶粉,喝完就不闹了,刚消停不久,又开始了,这次可没上次那么好打发了,我找来吃的,找来喝的,找来玩的,都没用,弟弟可真挑剔啊,我手忙脚乱的,就在忙得时候,回头一看,表弟把牛奶打翻了,花瓶打碎了……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妈妈看到了这番情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妈妈开始责怪我:“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么调皮,不听话,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拼命解释,可妈妈就是不听,还骂我,我委屈极了,忍气吞声,心里还有些怨弟弟。

这件事使我委屈,我也希望妈妈以后不要什么坏事都觉得是我做的,要相信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选择一个进行写作即可。第一篇作文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第二篇作文是一个想象作文。

1.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童话作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①童话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于现实。

②童话中的夸张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质。脱离事物本质的夸张,只能让人感到荒诞、不可信,也就失去了童话的教育意义。

③童话中的拟人,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符合动植物的特征。

④在一篇童话中,表现手法要多样,这样会使你的童话故事显得生动感人。

⑤语言简洁活泼,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