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泄漏着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合成车间
2014年9月15日
一、演练目的及适用范围、原则
1.1评估项目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检查表中的缺陷和不足。
1.2 评估项目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改善其协调问题。
1.3 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培训手段,通过调整演练难度,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1.4 检验岗位工人掌握本岗位灾害状态下安全处置能力及重点对策。
1.5 掌握初期火灾的灭火及消防设备的使用。
1.6 使岗位工人掌握如何报警,如何抢救伤者。
1.7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1.8演练适用范围、原则
本方案针对动用本项目内部应急力量进行全面演练进行情景设计,按照《安全生产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项目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演练策划,遵守“保护生命、安全第一、预防在先”的方针和“救护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科学计划、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统一指挥、分步实施、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二、 危险源概况
甲醇储罐:布置二期精馏装置南侧,中水处理北侧侧,容积为200m3³×2,罐体周围布置有围堰和事故排液沟,事故情况下液体随着排液沟进入到事故槽,进行回收处理。
三、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3.1危险目标的确定
3.1.1危险性类别: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服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及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血坏死。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躁不安或视力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而失明等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乏力、眩晕、癫痫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引发中毒事故。
危险特性: 易燃
燃爆危险: 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有燃烧、爆炸危险。
表3-1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 序号 | 物质名称 | 监界量 /t | |
| 生产场所 | 贮存区 | ||
| 1 | 甲醇 | 500 | 500 |
| 2 | 一氧化碳 | 2 | 5 |
四、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4.1灭火器材:8kg干粉灭火器4个,50kg干粉灭火器1个。
4.2消防栓1个,消防水龙带80m,位于贮罐的东北方向,距贮罐60m。
4.3甲醇贮罐顶部均安装有泡沫耦合装置和充氮装置。
4.4罐区设有消防堤。
4.5防甲醇面具6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套,防化服2套,存放于现场巡检室。
五、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
5.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液氨事故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车间设有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车间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般事故(贮罐出现渗漏、滴漏)由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
较大事故(贮罐开裂、车间内有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
重大事故(贮罐开裂、车间以外也受到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请求应急救援。
5.2组成人员
5.2.1车间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
总指挥: 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支部
成员: 车间各管理人员
车间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
5.2.2 现场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 班长
副指挥:副班长
成员:
5.3主要职责
5.3.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5.3.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5.3.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3.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5.3.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5.3.7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5.3.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5.3.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六、 报警及通讯联络
6.1报警装置
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为固定电话,接警单位为生产处调度室。
电话:3681666 3681555
6.2通讯联络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为固定电话。
车间办公室电话:3681099 3681130
火灾报警电话: 3681119
医疗急救电话: 3681120
无论何人,何时发现甲醇贮罐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应立即报告消防队,同时通知公司调度室及车间值班人员。
七、现场泄漏处理
甲醇贮罐泄漏时,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立即穿好防化服,戴好空气呼吸器,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人员,若有人员中毒,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开启所有液氨贮罐顶部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关闭所有液氨贮罐的进出口阀门,并将消防水龙带接到消防栓上,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同时判断液氨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的材料(如软水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在堵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进行倒罐处理。
7.2着火处理
甲醇贮罐发生着火时,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受伤人员,若有人员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关闭所有甲醇贮罐的进出口阀门,迅速关闭围堰排放阀,打开应急地槽进口进行回收泄漏甲醇,并立即联系调度开泵,将回收甲醇外送。周围200米要严禁一切火源。要立即判断甲醇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
如果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事故池无法完全回收,必须立即启动环保应急预案,封闭雨水井,防止甲醇流入自然界。若已经着火,必须配合消防队。车间组织其他(救援人员除外)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7.3 爆炸处理
甲醇贮罐发生爆炸后,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无中毒、受伤者,若有人员中毒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由消防队将消防消防泡沫接到罐体耦合器上,用大量泡沫进行稀释、灭火,溶解的废液水挖坑收容,送指定场所处理,严禁排入雨水井及自然界。
八、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当甲醇储罐事故能对企业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安全警戒队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及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邻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疏散的方向,距离和地点应是安全地点。
发生甲醇泄漏事故后,可根据风向及泄漏扩散范围划分致死浓度区和有害浓度区并对至死浓度区和有害浓度区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
8.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由厂通知各车间,各车间立即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由义务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8.2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公司生产科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公司应急指挥组接到指令后,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8.3周边区域单位、居民人员疏散,由公司应急救援疏散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各村庄及公司生活区居民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九、危险区的隔离
当此危险源可能对企业周边人员和环境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设定危险区。
根据ALOHA模型计算的泄漏护散范围显示,从储罐区至下风向5km为危险区,因此必须加以隔离。
危险区内与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应当及时疏散,所涉及的公路,铁路应当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断路,使其改道行驶,直至指挥部下达撤消危险区的命令后,方可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十、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0.1检测。空气中甲醇的检测由公司质检科负责,所取气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为两人同行,否则不得参与检测取样工作,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10.2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化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听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10.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
十一、受伤人员的救治
受伤人员从事故现场救出后,由公司医务室救护人员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轻者送公司医务室治疗,重者立即送集团公司医院或市人民医院治疗。
11.1现场救治方法
11.1.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应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11.1.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
11.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十二、 现场保护和洗消
12.1现场保护
由公司保卫科负责,公司应急救援的治安警戒队到达现场后,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12.2现场洗消
事故现场的清洗由生产科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清洗由车间及消防人员负责,他们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将泄漏液体尽量回收,防止发生环保事故。
十三、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甲醇为易燃有毒液体,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甲醇贮罐泄漏、着火和爆炸。
13.1甲醇贮罐出现渗漏、滴漏,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13.2甲醇贮罐开裂,必须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13.3贮罐爆炸、开裂严重时,在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启动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
十四、演练程序
| 演练过程及实施人 | 演练过程及对白 |
| 演练准备:确认人员、物质到位 (张琨) | 参与演练的人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清点人数。将演练需要的物资准备到位 |
| 演练开始 (柴春泽) | 柴主任宣布:演练开始。 |
| 发现、预警、单位自救与警戒 (柴春泽、 焦晋刚、张云岗、调度、罗泽旭等参演人员) | (解说:)2014年9月26日下午16:10分左右,合成岗位主操罗泽旭到现场进行了巡检。当他走到精馏中间槽东面时,随身携带的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检测数据迅速上升到1000PPM左右。罗泽旭立即返回操作室佩戴好一氧化碳检测面具,再次到现场检查。当他走近中间槽底部时听到有气体泄漏声音,经仔细观察发现中间槽出口管线法兰处有泄漏现象,立即通过对讲机向班长报告。 罗泽旭:“班长, 中间槽出口管线有氧气泄漏。 班长:“好的,明白,我马上过去。同时班长电话通知了调度室和车间主任。” 调度回话:“知道了,注意安全,立即汇报车间,组织消漏。有情况及时汇报”。班长:“明白。” 班长又拨通柴主任电话:“主任,我是焦晋刚,中间槽出口管线处泄漏,请指示。 柴主任:“注意安全,关闭手机,注意防止 中毒,泄漏区域周围严禁动火。岗位上的人员准备好防护器材”。 (解说:)柴主任接到班长报告立即拨通了管理人员于少俊、 靳义青、 宋春雷等人的手机。 柴主任: “合成塔出口管线发生泄漏,各救援组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立即启动车间应急救援预案”。 (解说:)班长到现场后发现中间槽出口管线泄漏较大,人员已经无法靠近泄漏处。立即和张云岗佩戴防护器材进入泄漏区 ,检查泄漏情况。 合成车间主任柴春泽、张琨等管理人员均已到场。 柴主任向现场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要求加强警戒,并且组织岗位人员准备好消防、防护器材,准备抢修。 |
| 现场人员汇报情况(焦晋刚) | 班长:“柴主任,中间槽出口法兰发生泄漏,由于泄漏量较大,人员已无法靠近 ”。 |
| 进入检查确认 | 柴主任:“靳主任,立即组织人员进入检查,要做好防护、监护措施。” 靳义清:“明白,靳主任立即命令原红波、温海军佩戴空呼进入检查”。 |
| 解说: | 3分钟后检修工检查完毕。 靳义清:“报告总指挥,中间槽出口法兰垫片损坏,需要降压堵漏。 柴主任:“少俊立即联系调度组织切气、降压,中间槽周围严禁明火,现场加强一氧化碳监测。宝龙到中控加强监护 |
| 解说:各救援、处置队伍救援情况 ( 于少俊、张宝龙、靳义清) | 于少俊:“好的”。 于少俊立即联系调度组织系统切气降压。 指挥警戒人员迅速完成了对各路口把关,同时随时准备对撤离的人员进行正确引导疏散。 同时靳主任安排:“温海军、刘瑞风,做好抢修准备,待压力降低后,立即消漏”。 20分钟后,系统压力降至0.5mpa。 于少俊:“报告总指挥,系统已切气,压力已降至0.5mpa,可以开始消漏。” 柴主任:“原红波,立即组织消漏”。靳主任:“好的。” 靳主任立即命令处置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进入带压堵漏。10分钟后,堵漏完毕。 |
| 检修组长汇报现场处置情况 (原红波、柴春泽) | 靳主任:“报告总指挥,经过抢修漏点已经消除。” 柴主任:“好的。于少俊、张宝龙立即联系调度升压查漏” |
| 于少俊、张宝龙: | “好的。”两人立即打开合成机进气阀升压查漏。经过检查,没有泄漏现象。立即报告裴主任。 |
| 柴春泽、于少俊: | 于少俊 “报告总指挥,漏点消除良好;系统具备开车条件。” |
| 柴春泽、宋春雷等分别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救援结果 (张琨、柴春泽、宋春雷) | (解说:)灭火后安全副主任宋春雷联系联系质检对中间槽周边环境空气进行取样分析监测。 宋春雷:“经检测合成现场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0ppm,环境已经恢复正常。” |
| 车间主任宣布 (柴春泽) | 关闭车间应急演练程序,迅速组织中间槽投用。 |
| 现场指挥 (张琨) | 张琨:“请各救援、演练人员指定位置列队。欢迎各部门领导对合成车间此次演练给予点评。 |
| 公司领导讲话 | |
| 消防队领导点评 | |
| 队伍带回 (张琨) | 张琨:演练活动到此结束,大家辛苦了,感谢大家,请各单位按序带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