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八下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复习(含答案)
2025-10-02 15:42:30 责编:小OO
文档
八下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复习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它是,这位诗人是。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

6. 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

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这两句的原意

是。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

【参: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诗中运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旧友的不满;运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长久,并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生疏、怅惘之情。3、乐天白居易 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 5、无限辛酸愤懑不平;坚定意志乐观精神 6、巴山楚水二十三年 7、略(可参考4)】

二.《赤壁》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二乔”在诗中指代。

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

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

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参:1、沉沙之铁戟东吴 2、不以成败论英雄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旨在表明周瑜打败了曹操,只不过是侥幸成功罢了。 3、七言绝句销、朝、乔 4、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蕴含了“偶然的机遇会对历史变迁产生重大影响”的道理。】

三.《过零丁洋》

1.首联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和。

2.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

喻。

3.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

4.全诗熔和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5.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的英雄人物?(请写出2-3个)

7. “汗青”为什么不能误写成“汗清”、“汉青”?请你加以解释。

【参:1、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2、祖国山河破碎,民不安生,像风中吹散的飘絮,散乱不堪自己的一生也像被雨水打击的浮萍一样动荡不安。 3、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叙事抒情言志 5、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会死去,我愿将一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是人的民族气节。 6、7、略】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

3、请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思想感情。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诗句“。”

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月光有关的诗句?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着什么意义?

7、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你认为这首词哪里体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风格?(结合具体词句从意境、思想感情、语言等方面来说)

【参:1、作本词的线索,并点明词的主旨“兼怀子由”2、天月人3、希望人人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5、人的悲欢离合正如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表明作者的旷达胸襟,是蕴含一定哲理的千古名句。6、通常蕴含着思念之情7、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后,举杯问月:这样的中秋明月何时才有?起笔突兀,气势非凡,显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气魄。】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2、这首元曲的主旨句是“。”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4、本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万口皆赞的千古名句,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参:1、峰峦如聚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怒”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4、忧国忧民5、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生活,“真意”是指。

2、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3、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看”好不好?为什么?

【参:1、隐居(田园)人生的真谛(自然纯真的情趣) 2、心灵超脱世俗是全诗的“诗眼” 3、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4、“悠然”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望”和“看”都不好,“见”是无意看见,突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望”、“看”是有意而看,就难以突出诗人与自然的融洽。】

二、《行路难》(其一)李白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中动词的使用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2、“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人的典故?有何作用?4、“行路难”作者实际上慨叹的是什么?

5、联系全诗,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你还能再写出两联借“垂钓”书法思想感情的古诗句吗?

【参: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2、人生道路的艰难,仕途的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3、吕尚、伊尹表达了作者坚信会被朝廷重用的决心。 4、人生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5、总有一天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6、略】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诗的第一章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遭遇?请你谈谈理由。

3、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句?请举出一二例(古今均可)。

【参: 1、从听觉、视觉上突出风之狂,为下文写屋漏遇雨之惨蓄势。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3、略】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以“互文”手法写边地奇寒的诗句是“。”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画面,并说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参: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雪花给树木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吹来了暖暖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忽”字不仅显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五、《己亥杂诗》龚自珍

1、诗中用“”写“离愁”,用“”烘托“离愁”,又用“”对“离愁”加以映衬,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这首诗写了作者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更有。

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白日斜天涯 2、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 3、以落花自喻,抒发报国之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具有深刻的哲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