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学生的古诗文基础
在问卷调查和古诗文作业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基本现状和基础,分析学生在古诗文学习时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本年级学生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及策略上加以研究,力图研究出适应现今教学情况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对整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认知情感调查:
| 对古诗文的喜欢程度 | 很喜欢 0% | 一般 24% | 不喜欢 76% | |||
| 影响学习古诗文兴趣因素 | 背诵默写太多 11% | 看不懂 62% | ||||
| 篇目乏味 48% | 考试成绩不理想 55% | |||||
| 对古诗文哪一方面感兴趣 | 诗 27% | 词 14% | 散文 14% | 文化典故 36% | ||
| 文化常识 3% | 加点字 3% | 引申 3% | 其他 0% | |||
| 有无古诗文学习的计划 | 有 22% | 没有 69% | 无所谓 9% |
| 对古诗文评价方式的态度 | 支持 33% | 反对 41% | 无所谓 26% |
| 希望古诗文评价方式改变的方面 | 默写 31% | 课文翻译 47% | 文化常识 22% |
二.预设古诗文教学评价篇目
文言文文章:
1.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核舟记(魏学洢)
4.黔之驴(柳宗元)
5.狼(蒲松龄)
6.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7.曹刿论战(《左传》)
8.小石潭记(柳宗元)
9.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后两则《孟子》)
10.黄生借书说(袁枚)
诗歌: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2.望岳(杜甫)
13.饮湖上出晴后雨(苏轼)
14.黄鹤楼(崔颢)
15.山居秋暝(王维)
16.送友人(李白)
17.登高(杜甫)
18.卖炭翁(白居易)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三.确立并实行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时,不再以单纯的考试形式。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学生个人的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小组成员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教师从旁观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评价针对的是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否自主理解古诗文大意,之后再凭借注释和工具书深入理解理解古诗文真意,自主归纳难词生词。
在最后检验阶段,学生完成古诗文小练习卷后,不由教师统一批改,而采用由学生组内讨论,共同批改互相的练习卷。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对不熟悉的知识遗忘最快,所以相互批改有助于他们再一次熟悉古诗文;而自己动手进行讨论研究之后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古诗文。根据早先的遗忘规律表明:由学生自己动手讨论的所得结果遗忘率远远小于单纯听课和阅读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在小组讨论和学习时,由同组同学之间分析和评价组员学习成果,能给学生极大的触动。
在这种模式中,并不是不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使学生长期学习下去,必定要求背诵、默写这种方法。而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之后,就要设置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学生成就感的动机,提高学生内驱力。其关键是由学生、教师、同伴们一起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且大家一起予以及时鼓励,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会了赏识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是要创造适合他们的评价方式,让他们每个学生都是主角,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大家一起适时地赏识他们,这样既拉近他们与老师、与同学的距离,又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之处,学会肯定自己,赏识自己。
四.比较分析教学效果
对于同一篇目在不同班级使用同样的评价方式,形成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成因。
对同一个班级使用相同的评价方式评价不同的课文,形成评价,分析原因。在进行了一阶段以后进行反馈,收集学生古诗文学情资料(包括学习兴趣、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分析学情之后,发现小组互相交流一下答题情况,并且做出评价时,小组内的学生一般重点关注两类人,第一类是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第二类就是错题较多、答题较慢、掌握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小组集体评价的活动,既鼓励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能发挥他们在同伴互助中的作用,得到同伴的肯定;同时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也受到了鼓舞和激励,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榜样,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能促进他们上进心,这远远比教师和家长反复叮咛来得强。更是创造了一种学习自我评价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审视习惯的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对古诗文的学情分析比之前的有明显进步。
| 对古诗文的喜欢程度 | 很喜欢 34% | 一般 45% | 不喜欢 21% |
| 对古诗文哪一方面感兴趣 | 诗 34% | 词 37% | 散文 22% |
经过一年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减负增效”。
运用这种古诗文评价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体会到了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由学生、教师共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过学生自我表扬、自我批评、同伴表扬、同伴批评、教师表扬、教师指正,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比如班级里本来不愿意背诵古诗的孩子,现在总是第一个背诵课文,而且很积极地向教师和同伴炫耀自己的识记能力。
缩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生之间的评价就是镜子,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同伴了解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优点,学生了解自己的综合素质。老师了解了学生,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克服困难,掌握已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减去了重复学习古诗文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提高辨别能力,巩固已学知识。
探索的古诗文教学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品评,这样的方式即能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正确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的缺点。这就是一扇窗,通过它,我们可以窥探教与学中的得与失。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的改正错误,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辨别能力,防止了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增强了学习的竞争意识。
(三)学会发现,持续发展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品评的方式正式印证了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当学生在评价的时候已经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这其实就是他们学习最好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评价,发现自身欠缺,并分析问题,解决自身学习问题,巩固已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持续发展。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