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广东省河源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
2025-10-02 15:41:49 责编:小OO
文档
广东省河源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新课标

一、积累与运用(1 2分)

  1.书写能力考查。(2分)

  将下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用楷书或行楷抄在方格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在下列方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4)十年树木,        。(成语)

(5)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6)新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没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3.判断下面句子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或  “×”。(2分)

  (1)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和《红楼梦》。    (    )

  (2)“四君子”是巾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    )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    (    )

  (4)社会上流行“时髦”词。“教师利用寒暑假忙着充电(学习)。”“几个队的主教练先后下课(被辞退)。”两句中对加点的“时髦”词解释是正确的。(    )

4.九年级(1)班的小海同学对你说:“我很烦,因为最近遭遇了一些挫折,有点心灰意冷。”于是你打算送一本课外名著给他阅读来鼓励他,你对他说:                        

                                                                       。(2分)

5.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主体部分,它把        字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                形。(2分)(注:图中的黑色部分原为红色)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分)

7.伞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2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8~1l题。(1 O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意思。(2分)

  (1)交通:            (2)要:        

  (3)咸:            (4)绝境: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10.第二段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特点?(2分)

  答:                                            

1 1.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现在,我们正在为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理想中的河源是怎样的。(20个字以内)(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 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l 2—22题。

    (一)(1 4分)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分蕊蝶分香”。结果,花粉粘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气,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

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l 2.你感觉到了吗——文中有一句起“总说”作用的句子,请写出来。(2分)

  答:                                       

l 3.你发现了吗——请找出在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2分)

  答:                                      

14.你提炼了吗——抓住关键词语,分别概括出第④段中花香有益于人类的两个方面(用6个字以内概括)。(4分)

  答:(1)                           (2)                

15.你想学着试试吗        用圈点勾划批注足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清你仿照文中的例子对划线句子进行批注。(3分)划线句子: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        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批注:                                

1 6.你品析了吗        第⑤段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        

    (二)(1 7分)

甲文:“一字胡”说明什么

张映光

期中考试,女儿的语文卷子上有一道题被扣分,那道题是:“鲁迅先生的一字胡表现了什么?”

我问女儿为什么会错,女儿说:“只答对了标准答案上的一点,第二点答错了?”“标准答案是什么?”我又问。女儿说:“标准答案是‘鲁迅的胡子表现了他刚毅和坚强的性格。’我只答了‘刚毅’,‘坚强’没答上,答成‘有信心’了。”

    我之所以这么问来问去,说实话,是因为我也不懂,我根本没想过鲁迅先生的一字胡还会有什么深刻寓义。

我转身拿这一道题考一考也是读中文的孩子爸爸,不料他也答不出,竞还面无愧色地说:“鲁迅留一字胡说明他喜欢一字胡呗,不然斯大林留山羊胡子又怎么讲?”

类似的困huò不胜枚举。记得早在女儿上小学时曾有一次向我请教:“低垂”的反义词是什么?我答:“高昂。”第二天,女儿作业本上一个大红叉又赫然在目,叉的便是那一题。女儿便有一点看不上我这个在大学里教中文混饭吃的老师,这对我是有一点刺激的。于是在不久的一次家长会结束后,我斗胆就这个问题向女儿的老师请教了一下,回答说:标准答案应是“高举”。我不再说什么,我知道任谁都抗不过标准答案。曾在报纸上读到过:有一个学生对巴金文章的分析被老师判为错误后,因不服气而给巴金本人写信请教,巴金回信认为这个学生的分析是对的,可老师坚持标准答案的说法,认为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的。也就是说,巴金也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文章,他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只能算错。巴金尚且如此,何况我辈?

我好友儿子的例子让我心jì不已。那是一个内秀而有主张的孩子,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他时常流露出与大自然亲近的渴望,有时,他会一个人躺在大楼顶层的夜色里,用望远镜长时间地遥望夜空,与星星月亮说说心事。

像这样的孩子自然不愿按部就班地死记课本的条文,他常会固执地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答?为什么不能那样答?弄得他母亲忧心忡忡。去年,他参加中考,目标早已瞄准了一所省重点中学。那次中考的作文题是——“我渴望……”,“我”渴望当个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对社会有贡献的角色。可我好友的儿子却与众不同地写成了:“我渴望变成一只小鸟”。在这里,鸟是渴望的寄托物,变成小鸟又使渴望充满了抒情色彩。我为这个题目

喝彩。但是,按照题目写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定就能有好结果。这篇至关重要的作文最终给的是走题的分数。要知道,作文的失分在千军万马的应试竞争中几乎是致命的。这个挺不错的孩子还仅仅是在想象中飞了一飞便折断了翅膀,跌落在望眼欲穿的重点中学分数线下。

    (选自《繁星散文精品选》)

乙文:历史题该怎么考

张寿卿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 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选自《读者》)

1 7.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困huò(    )    (2)心jì(    )不已

l 8.请你说说甲文反映的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答:                                                

l 9.阅读乙文说说中国与美日历史考题的区别在哪里?(3分)

  答:                                                 

20.甲文中你认为“我”好友的儿子把作文写成“我渴望变成一只小鸟”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                                                  

21.联系甲文最后。一段,揣摩老师为什么给“我”好友的儿子作文一个走题的分数?他的文章如果出现在日美老师的手上,你认为他可能会获得怎样的评价?(3分)

  答:                                                  

22.相关链接:下列三则材料,照应了甲乙两文的共同问题,这个共同问题是什么?写出你的探究发现。(3分)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        ”。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l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竞有许多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因难的。

    答:                                

四、写作(40分)

23.根据下面的要求,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标题作文:体验

  (2)话题作文:

    你观察过你父母的手吗?你注视过工人、农民、医生、老师的手吗?你看过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一群聋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舞蹈吧,那何止是美。想起那一双双手,你会有无限的联想,无尽的思念,无比的感动,无尚的崇敬……

每天,我们靠一双双灵巧的手,一双双粗壮的手创造新生活。请以“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附加题】(10分)

I.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6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                                       

(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个字的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        。(2分)

(3)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请简要回答。(2分)

  答:                               

2.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能反映河源地方特色。(4分)

  (1)上联:桂山峰奇景秀;

    下联:                        

  (2)上联:客家山歌名扬四海;

    下联:                        

广东省河源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课改实验区)

1.略。    

2.(1)江春入旧年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百年树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  (6)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3.×  √ 、√、√   

4.示例:小海,别灰心,我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你读一读,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精神)很感人,也许能激励你,唤起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京  人

6.破  深    

7.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8.(1)交错相通    (2)同“邀’’,邀请

  (3)全、都    (4)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9.(1)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lO.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11.可从多方面进行描述,如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社会风尚等。

12.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13.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

14.(1)保持精力或使人保持精力

  (2)增强记忆或使记忆增强

15.运用打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具体更好懂,且生动有趣。

16.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7.惑悸    

18.反映老师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下降。

19.我们中国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日美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孩子非常渴望自由,想要摆脱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束缚,向往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1.第一问:他没有写成渴望当个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对社会有贡献的角色。

    第二问:围绕评价此题目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等内容来写。

  22.示例:我们的教育是老师喜欢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好多学牛不敢说真话、诉真情。

    23.略。

    附加题

    1.(1)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略能联系实际,恰当、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有

    理即可。

  2.(1)示例:东江源远流长。

    (2)示例:河源美食(三宝)香飘九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