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共青团河南员会
2025-10-02 15:42:46 责编:小OO
文档
共青团河南员会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教育厅文件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省学生联合会

豫青联字〔2009〕7 号

关于举办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驻豫军校:

根据全国赛制的统一要求,“挑战杯”竞赛在我省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其作为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省竞赛活动,已经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为继续发挥“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全省高校大学生在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中建功成才,共青团河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共同举办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09年3月—5月

二、活动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组织机构

活动由共青团河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成立由省领导、主办单位及发起高校负责同志组成的全省指导委员会(见附件1),决定竞赛活动的重大事项,审议评审规则,筹集活动经费等。全省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团。成立全省评审委员会,由全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名聘请各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负责评审工作。

四、推进步骤

1、组织发动阶段(3月上旬)

2、组织申报和高校初评阶段(3月中旬至4月上旬)

3、全省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上旬)

4、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5月中旬)

具体活动安排见实施方案(附件2)。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各参赛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本校竞赛工作的领导。

2、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本校“挑战杯”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进一步扩大竞赛的群众基础。要协调指导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本校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要聘请本校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选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书》,履行申报手续。有条件的高校可依托学校科技园对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使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

3、建章立制,宣传品牌。各参赛高校要积极制定配套,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力争促进“挑战杯”竞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通过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以此引导教师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实际搞好宣传工作,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进一步扩大“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特别要宣传“挑战杯”的统一品牌,使其在社会上和高校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推动我省大学生科技活动深入发展。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7号中青大厦18楼团学校部;

邮政编码:450003;

联系电话:(0371)65866849、65904813;

  联 系 人:完颜华、戴建广、陆艳杰

附件:

1、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委员会名单

2、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共青团河南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省学生联合会

2009年3月13日

附件1:

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委员会名单

主  任: 

孔玉芳   常委、宣传,副

副主任:

李建庄    河南省副秘书长

        何  雄    共青团河南

        蒋笃运    河南省教育厅

        赵  琛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李建中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长

贾  跃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副

        訾新建    河南省教育厅副

彭翼群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

郭  鹏    共青团河南副

委  员:

吴宏亮    郑州大学副

王玉斌    河南工业大学副

苟义伦    河南科技大学副

王  凌    河南大学副

王海旺    河南师范大学副

张丽霞    河南中医学院副

赵大蕻    河南财经学院副

谢东华    南阳师范学院副

杨德东    河南农业大学副

张胜利    郑州轻工业学院副

曹克舜    共青团河南学校部

王文瑞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与管理处

张光明    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

荣西海    河南省教育厅科研外事处

车跃年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

办公室主任:

        郭  鹏(兼)

办公室副主任:

曹克舜(兼)

王文瑞(兼)

张光明(兼)

车跃年(兼)

附件2:

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基本宗旨

组织本届“挑战杯”竞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和青年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和激励在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较高层次上展示我省高校的育人成果,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参赛资格

凡在2009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省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09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得申报。

三、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四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科技制作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小发明创造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参赛作品需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在校学生。每人限报一件作品。

各参赛高校参赛作品及《作品申报书》须在2009年4月10日前报送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逾期不报视为自动弃权。

四、名额分配

各参赛高校推荐参加全省竞赛作品的名额按照在校学生规模分配。在校学生数40000人以上高校的每类作品限报10件,20000—40000人的高校每类作品限报8件,20000人以下的高校每类作品限报6件。

各参赛高校推荐参加全省竞赛的每类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该类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该类研究生作品总数的1/2。集体作品按学历最高者区分,每类作品中的集体作品不得超过该类作品总数的1/2。

五、竞赛、评审方式

竞赛分初评、预审、终审决赛进行。

1、初评。各参赛高校举办校级“挑战杯”竞赛,组织学生申报四类作品参赛,并对学生的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条件进行审查确认,聘请专家进行初评工作,评选出参加全省预审的作品,指导学生正确填写《作品申报书》。

2、预审。成立全省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对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评出5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3、终审决赛。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四类作品参加终审,接受评委问辩,最后评定作品终审成绩。其中,科技制作类、小发明创造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同时组织终审作品的展示交流、实用科技成果转让洽谈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校际交流。

评审工作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高校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初评。全省评审委员会负责预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全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被质疑作品参赛资格的评判。

六、奖励方式

四类作品分别按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3%、8%、24%、65%设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按照竞赛章程规定的计分办法,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五名的学校,“优秀组织奖”授予参赛组织工作严密、取得优异成绩的十五个高校。

七、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3月上旬)

1、下发全省竞赛通知、竞赛章程和作品申报书等,各高校可到河南共青团网站(www.hnyouth.org.cn)、豫青e网(http://www.yuqinge.com/)、河南省第七届 “挑战杯”竞赛网站(http://tzb.studentboss.com)下载。

2、各参赛高校在校党政领导下,成立由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学生、研究生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校竞赛活动组委会,制定本校竞赛活动方案(报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并组织实施。

3、各参赛高校确定本校申报咨询点,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竞赛活动,组织参赛学生领取申报书。

(二)组织申报和高校初评阶段(3月中旬至4月上旬)

1、各参赛高校对学生申报作品参赛事宜进行指导,举办本校的竞赛活动,并依照参赛作品的分配名额择优推选出本校参加全省竞赛作品。

2、4月10日前,参赛高校向团学校部报送已选定的本校作品及《作品申报书》(作品须为打印件,一式两份)。寄出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科技制作和小发明创造作品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同时将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的电子版上传至河南省第七届“挑战杯”竞赛网站(http://tzb.studentboss.com),并报送至团学校部电子信箱(****************)。

(三)全省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上旬)

1、4月中旬至下旬,全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实施细则》、《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对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全省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作品进行预审。

2、5月上旬,全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有关高校下达终审参展通知及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要求。各有关高校按参展通知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准备工作。

(四)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5月中旬)

1、各高校参赛团队报到、布展。

2、举行开幕式。

3、全省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参赛选手进行问辩。

4、举行参赛作品展览、组织科技成果转让洽谈活动。

5、举行闭幕式,全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获奖名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主题词: 挑战杯  大学生  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  通知 

抄送:团,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省  共青团河南办公室           2009年3月13日印发 

(共印200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