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附答案】
2025-10-02 15:42:48 责编:小OO
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性的城镇。

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带状绿地:指城市沿河岸,街道,景观,通道等绿色地带以及防护林地带。

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城市发展战略: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城市化: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历史文化名城: 经或省级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城市。

城市设计: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二、简答

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及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并绘制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

答: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1)初期阶段 —— 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 ——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 —— 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

2、简述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概念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3、简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答: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层次规划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它是直接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

4、简述居住区规划中 “人车混行”与“人车分行”道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答:“人车混行” 道路系统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共同使用同一路面通行。

       小汽车和人行之间有一定的交通冲突。道路和停车场用地较小。适用于私人小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                                                             

      “人车分行” 最早在1933年美国小镇雷特朋规划中使用。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的道路系统组成。                                                      

      “人车分行”较好地解决了私人小汽车和人行之间的矛盾。但是道路和停车场占用相对较多的用地。适用于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三、论述题

你认为我们当前许多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大拆大建,城市资源浪费。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投入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使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

(2)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割裂。

(3)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恣意蚕食、侵占、破坏和拆毁,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4)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

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 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预防、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 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会给地方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二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要求。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遥感技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简答题    

简答城市交通的特点?

答 1 车辆行人错综交织,但从对象来说可为客流和物流

   2 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数量虽时间而变,且有规律性

   3依据交通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有不同要求

   4 道路交通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重点

   5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考虑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依照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城市综合管线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答 1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在道路路段上大致水平排列位置。

   2分析各种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性,避免某一管道过于集中在某一城市干道上

   3确定必须而哟有条件的的关键点的工程管线具体位置

   4提出对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改建议。

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基本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的城市,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的建立多以防御为主,城市有城墙,城市自然景观较好。

工业时期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多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渐加剧;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土地快速向城市集中于转变,城市职业构成亦快速转变;工业化初期,城市呈现出圈层装的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主要交通场地对于城市选址带来重大影响,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出现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城市类型,如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

三、论述题

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曹魏邺城规划及影响——邺城的规划特点主要有:城市明确的分区,将一般中轴线的对称手法从建筑扩大到了城市布局。开创了城市整齐划一规划的新格局。对未来城市的影响方面,主要是在新城的建设方面,对城市的规划的整齐性,系统性及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隋唐长安的规划及影响——隋唐长安城市我国严整布局都城的典型,城市布局上,道路突出宫殿,严格里坊制,超尺度的城市规模,道路宽度,里坊面积,以及城市布局的数字概念,都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借鉴与反思的作用。如其道路突出宫殿建筑的手法,可以用在某些纪念性城市的规划方面,突出其城市重点及特色,而长安城的超大尺度对于使用的不方便,则对未来城市规模尺度方面有着重要的反思,至于长安城的数字概念,则对于未来城市建设的规整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建设及影响——宋苏州城市建设的突出了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与北方的不同,其城市布局结合水系,因地制宜;苏州的建设的另一个成就则是苏州园林的建设。其对未来的影响主要也表现在这两个方面,即一,城市建设要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基础;二,将园林建设的手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未来的山水城市与园林城市。

如何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方式?未来的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将产生哪些新的趋势?

应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并考虑住区不同的类型和所处的地位,很据国内外住区规划的建设的实践,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大致有三种:

①沿街线状布置

这种布置应根据道路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时,如交通量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当交通量较多的时候,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活像干扰。一般不宜将有大量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沿街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

②对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时候,也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里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的组织人流和货流的线路。

③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沿街和成片布置结合的方式,可以吸取两种方式的优点,具体规划时具体考虑,灵活采用。

新趋势——

①商业服务设施的更替:大型超市的覆盖,快餐、社区食堂的普及等。

②教育设施规模的扩大:教育设施除了承担日常学校教育活动外,还应承担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

③体育休闲设施的完善: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要,设立文体中心,健体俱乐部等,方便居民活动。

④老龄化设施引入:比起现在所设立的敬老院,小区内的老年设施更易为一般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所接受,老年人在心理上减少了孤独感,遗弃感,在物质上也能得到家庭的就进关照。

⑤停车设施的增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