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2025-10-02 15:42:40 责编:小OO
文档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谈谈我的教师观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总的这句话给我们“为师从教”指明了方向,它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记得一名特级教师曾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这使我深深的领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做好自己最本质最本分的工作,那就是爱岗敬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教十年,有苦有乐,有失败也有成功,有付出也有回报,这一切,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用心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而用爱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素质。叶澜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而智慧来自于博览群书,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才能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首先,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要善于反思,完善自己的工作,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创造性地工作,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二是把“职业”看成“事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投入理想、信念;投入人格、情感;投入个性、热情,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敬业爱岗。如果说一名教师,仅仅是只做到不传授错误知识这一点,他还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但离我们所崇尚的敬业而言,还相差甚远,古人云:“若水三千,不止一瓢”!一名好的教师,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名受人爱戴的模范教师,不仅要具备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神采飞扬的青春风采,大海般广阔的胸怀,还必须具备牺牲、果敢、奉献与赤诚般的坚韧意志,时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为教师,还必须具有包罗万象的爱心。教育是爱的事业,如果一名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它只能是一名好教师;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名好老师。热爱一名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爱是相互的。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尊重,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的爱,做到师爱荡漾”。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譬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经常不做作业,屡教不改,我很生气,教过他们的老师直摇头,都说没有什么希望可言。可我转而一想,他们同样也是学生,同样有着自己的尊严,有着被关注被表扬的权利,我要唤起他们自身潜在的斗志和希望,而并非一味地指责与谩骂!有一次布置的抄写作业,他们居然出乎意料的完成了,我觉得这是个良机,于是就带头在全班学生面前鼓起掌声,并让学生们也为他们的进步热烈地鼓掌,看得出他们当时都被感动了,我又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道:“加油吧!你一定会更捧的!”这样一来,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之后他们上课回答问题也变得非常积极,而且回答的质量和正确率也不断提高,我从内心感到欣慰,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才有梦想,师德之体现无疑就是爱之体现。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乱班”,这个班真可谓是全校的“名”班了,老师们都不愿意进去上课。刚开学不久,学校搞了一次全校卫生大检查,检查结果是,我们班倒数第一,这可真是让人恼火啊!我便借机在班上批评学生,当时同学们是鸦雀无声。然而,这之后的几天,半点行动都没有,依然如此,我几乎都每天上课都要强调一次卫生问题,却不见成效。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为什么学生不愿把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搞得干干净净呢?于是我一改在班上说教劝导的工作方法,而是在每次上课后,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每天几次到班上把墙角的笤帚摆放得整整齐齐,一个星期过后,班级的卫生奇迹般地好起来了。

看来教育不一定要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有时老师无言的行动更能感动学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声胜有声”的道理吧!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还有一次,班上的学困生周爽因为作业没做,被叫到办公室,站在老师面前,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我知道再用过去的办法,让他做作业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我拿出书本和作业,微笑着对他说:“今天呀!老师只教你一个人,你可要用心哟!”于是,我一题一题地教他该怎么做,不知不觉已过了吃早餐的时间了,他还没做完,我忙到食堂端了一份早餐送到他手中,并吩咐他先吃饭,再做作业。在他吃饭的同时,我们的交流也开始了,我惊奇的发现,今天他的每句话都显得尤为的真诚,我们谈了很多,之后的学习,他的成绩虽然没有明显的提高,但作业比先前做得好了许多,行为规范也有了进步。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教诲,不一定是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只要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就能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就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思想育人,榜样带人,真正培养出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