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解读哮喘
2025-10-02 15:44:1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解读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所有年龄人群皆可发病,半数哮喘患者于12岁以前起病。

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历代医家对此有很多的论述。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把哮喘的病因总结为三句话“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和现代医学论述的病因吻合。

“内有壅塞之气”,是指愤怒忧思,气机郁滞。现代医学认为部分患者的症状和焦虑、盛怒或者惊恐等情绪有关,心理因素是本病的诱因,因此有人把本病归为心因性疾病。

“外有非时之感”,是指外受风寒,或者淋雨践露,或者气候突然变化。现代医学认为运动性哮喘在冷天户外跑步时最易发生。

“膈有胶固之痰”,是指饮食不节,恣食厚味肥甘,嗜饮茶水、酒浆,损伤脾胃;或者长期吸烟,熏灼气道,导致痰浊内生,成为哮病的宿根。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腺体分泌增加。

《丹溪心法》把哮病的治法精辟地概括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东北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地区,哮喘发病率较高。在急性发作期,我们多采用西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在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如果加入中药治疗的话,能起到减少激素用量和预防发作的目的。

常用方剂均出自《医宗金鉴》,详述如下:

1虚喘气乏声短涩:洁古黄芪汤

党参、炙黄芪、炙甘草、地骨皮、桑白皮各15克,水煎服。

2虚痰喘:百合地黄汤

百合、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甘草、贝母、元参、桔梗各15克,水煎服。

3虚热喘:本事黄芪汤

五味子、白芍、天冬、麦冬、党参、炙黄芪、熟地黄、茯苓各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4肺气本虚,外感风寒:紫苏饮子

苏叶、炒杏仁、桑白皮、陈皮、青皮、党参、五味子、各15克、甘草、姜半夏各10克、麻黄3克水煎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