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桥梁测量施工技术总结
2025-10-02 15:43:22 责编:小OO
文档
                    

 

               测量施工技术总结

                        ********

                       日期:2011年10月25

                     路桥测量施工技术总结

   在施工中,测量当之无愧是走在所有工作的前列,它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在参加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的任务是以搞测量为主,忙不过来的时候也管理现场和做资料。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下,加上自己的不断实践,学会了现场的施工放样和线路各点得坐标计算。测量放样是十分重要的,放样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精度、进度和效益,还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和发展,必须十分重视。

下面是桩基和墩柱施工中测量控制总结。

一、桩基础是桥梁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按桩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按受力分类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和灌注桩等。工程中桩基础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施工测量都是不可缺少的。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一是把设计总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二是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三是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下一个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1、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桥梁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或系梁位置。 

    (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设置水准点时,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应安现场测量需要来定,水准点应布置于稳定不易变动的地方。  

    2.1 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 

    为便于桩基础施工测量,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在作业前需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 

    (1)确定定位轴线。以桩位轴线作为承台桩的定位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所标定的尺寸,建立与建筑物定位主轴线相互平行的施工坐标系统。 

    (3)为避免桩点测设时的混乱,应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对所有桩点进行统一编号。 

    (4)根据设计资料计算桩位轴线和承台桩位测设数据,并把有关数据标注在桩位测量放线图上。 

    (5)根据设计所提供的水准点(或标高基点),拟定高程测量方案。 

    2.2 测量质量控制

    (1)建筑物定位网点需要埋设直径 8cm,长 35cm 的大木桩,桩位既要便于作业,又要便于保存,并在木桩上钉小铁钉作为中心标志,对木桩要用水泥加固保护,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于大型或较复杂、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埋设顶部为 10cm×10cm,底部为 12cm×12cm,长为 80cm的水泥桩为长期控制点。 

    (2)必须加强检查工作,对桩位测量放线图的所有计算数据。必须经第二个人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到现场测设。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成果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能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3、 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 

    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定位条件,按坐标放样法对各桩基进行放样,因为桥梁一般都是架设在悬崖峭壁上,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对桩基的定位不可能一次到位,通常是:第一次确定桩基的位置,炸出施工平台,平台应有足够的宽度,方便下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施工平台开挖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放样,确定桩基位置、开孔。若是人工挖孔,开孔完成再次放样确定桩基中心,之后根据桩基中心进行护壁施工。在挖孔过程中还得不时复核桩基的垂直度。  

    4、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图是桩基础竣工验收重要资料之一,其主要内容: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桩顶标高、桩的垂直度等,有时还要协助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 

    (1)恢复桩位轴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 

    (2)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不管哪类桩基,都可采用坐标放样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 

    (4)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 

    (5)桩身垂直度测量。桩身垂直度一般以桩身倾斜角来表示的,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桩身垂直度测定可以用自制简单测斜仪直接测完其倾斜角。

二、高速公路走入山区峡谷,必然出现高墩桥梁,高墩底面积较小,墩柱较高,其重心较高,施工精度要求高,同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日照引起的温差变形,高墩受风力的作用,施工中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墩轴线的弯曲和摆动。所以高墩的测量控制,在高墩施工中显得十分重要。

 1、对高墩施工测量控制影响的主要因素

1.1  阳光照射的温差

     高墩柱已成型的砼立柱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侧阳面和另一侧背面形成的温差,出现不均匀的膨胀,阳面就像阴面一侧倾斜,其幅度是随着日照温度高低和温差大小而变化的。

1.2  风力对高墩施工测量的影响

     在大气作用下,一般的吹风或刮风在高墩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形成“风涡流”对柔性墩产生轻微摆动,风力有强弱的变化,变化也是随机的,故摆动也是无序的,在测量中对墩身轴线与垂直度测量影响较大。

1.3  浇筑砼时机械振动对垂直度的影响

在墩柱施工中,其施工方法是采用模板翻模施工方法,分层浇筑砼,其下不拆的钢箍模板是作为承载和固定上面钢模板。在正常情况下,周边受力是均等、平衡的。但在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不对称振动,或振捣棒撞击模板一侧也会使模板倾斜,造成上下砼不共轴,和垂直度超过要求。

2   针对高墩测量时影响的因素,控制测量采取的措施

2.1  合适的选择测量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测量时间在早上7:00——9:00或下午5:00——6:30为最佳,可以有效的避开阳光照射的温差对立柱造成的偏移,但风力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间段不一定无风或风小,同样对测量有影响,测量精度无法保证,无风或弱风情况下,早上7:00——9:00或下午5:00——6:30测量时间是可以选择的,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往往是随时发生的,局限固定的测量时段就会出现施工等待测量现象,造成窝工现象,影响施工进度。

2.2  立柱周边加水及养生

    无风或弱风有太阳斜照时,通过给立柱周边加水及养生,安装喷水设施,使砼立柱保持湿润状态,减少或消除日照对砼产生完成控制测量。

2.3   施工中的对称振捣

     砼在浇筑过程中,两台振捣棒应同时对称振捣,严禁振捣棒撞击钢模板,以避免钢模板因受外力振动而偏移。

3、高墩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3.1   导线控制网的布设

     在高墩柱施工之前,应在其施工范围内布设导线控制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1 控制网布设按一级导线网进行控制;

3.1.2 控制网应和两侧接线相连接;

3.1.3 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核,避免产生位移不被发现,造成质量问题;

3.1.4 控制网采用四边形网,同时在桥梁两侧中线位置布设控制点;

3.2   墩心定位点的设置

     在每个高墩底部设三个永久性墩心定位点,用砼制作,埋设细钢筋头作为测量队中标志。当墩柱施工高度达到一定值,由于柱顶会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摆动,此时用地面上的墩心定位点来控制柱顶中心及模板垂直度时就会影响其测试精度。此时可以再已浇筑的砼立柱上搭设平台,设置墩身墩心定位点。

3.3   水准控制网的布设

      水准控制网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3.3.1 控制网布设在按四等水准网进行;

3.1.2 控制网应和设计单提供的水准点进行联测,不少于两个;

3.1.3 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核,避免产生位移不被发现,造成质量问题;

3.4   墩柱中心点和垂直度的测定

     在墩柱施工高度超过40m的情况下,由于墩柱的柔度较大,在风力作用下,墩顶会产生摆动。此时应采用“垂球吊线发”或垂准仪和墩身墩心定位点来控制墩顶的模板中心及垂直度,由于墩身与墩顶同时柔性摆动,模板中心和垂直度的测试精度会高些。

3.5  墩柱轴线偏位和墩柱中心水平位移的测量

    在确定墩柱中心“实际位置”后,当外界因素对测量影响很小时,利用全站仪和导线控制网根据墩柱中心设计的设计坐标进行放样,确定墩柱的“理论位置”。对比墩柱中心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可以测出墩柱轴线偏位和墩柱中心水平位移。

3.6  墩柱高程测量

3.6.1 墩柱与水准点高差在20m内时,采用悬挂钢尺,在钢尺底部挂一定重量的垂球,同时避免钢尺打折、扭曲现象出现,水准仪从控制点测量。

4.6.2 当高差大于20m时,采用上述方法将水准点引至墩柱上,或根据地形另设控制点。

4.6.3 任何水准测量必须采用往返测,即所用水准测量必须为闭合测量。

在控制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时,我们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  对控制性桩点应进行现场交桩,并进行控制点复测,保护好其成果。根据具体施工的需要应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大桥的控制性桩点应编号绘于标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标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便于寻找。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2  施工测量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除对桥涵各分项工程进行准确施工放样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随时进行其监测,并做测量记录和相应的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分项工程规定值或限差详见相关章节。

3  大桥、特大桥以及结构复杂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主要墩、台(或塔、锚)的沉降变形、倾斜度等进行监测。

4  对桥涵结构的安装部分应对安装的位置、相对尺寸以及高程进行复测,其误差须符合相关要求。

5  悬臂拼装、节段拼装及悬臂浇筑的上部结构,对已形成的每一节段梁体及全桥的上部结构,应按设计和工艺要求进行挠度控制测量。对于上部结构合龙时的温度及结构体系转换时的温度,均须进行现场温度测量。

6  桥梁在进行施工放样时,应首先对桥梁各墩台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设计高程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核对计算结果与设计文件中所提供数据是否相符。

7  各分项工程完成后的测量,须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的检查项目进行。

8  桥梁总体交工测量:

1)测定桥面中线;

2)桥宽(车行道、人行道);

3)桥长;

4)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

5)桥头高程衔接;

6)桥面高程;

7)测量桥跨的挠度变形,以及墩、台(或塔、锚)的沉降、倾斜。

9  为防止差错,施工测量中自行测定的控制性桩点,须由两人进行测量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出检查核对记录。施工放样测量,应采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核。

除此之外,在测量放样过程中,每个测量人员分工要明确,相互配合,因为这是一个团队在战斗。在接到测量放样通知后,每个人到必须知道置镜点、后视点和放样内容,以便每个测量人员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各就其位。在测量过程中,每个测量人员都要细心,不能马虎,不能出现有大概、可能、上下、左右、差不多之类的。

测量工作都是以数据说话的,一次测量下来,可能会产生很多数据,所以,每个测量人员都得有耐心,要不然在面对庞大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错误。所以,在每次测量下来,每个人都应多次复核。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