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课本P54页 参考P74页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
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包括千米、毫米和分米。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软尺、学生尺、铅笔、1分的硬币等
课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用手比划1米、1厘米的长度。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铅笔)
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并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2、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认识1分米的长度以及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学生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10厘米)
2、教师讲解:10厘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字:1分米,那么1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3、引导学生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式:1分米=10厘米(板书)
4、师讲解上面的这个关系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dm=10cm(板书)
活动二:体验1分米的长度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且指给同桌看一看。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
3、看一看自己所画的1分米线段,然后用手比划一下,并且在尺子上进行验证。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活动三: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1、请同学们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看。
2、在软尺上面找一找有多少个1分米。
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3、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式1m=10dm(板书)
活动四:认识毫米
1、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
2、际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
教师讲解:不到1厘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来表示。
活动五: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观察尺子上的小格,看看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2、学生观察并进行汇报,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4、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板书)
活动六: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教师利用1分的硬币演示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
2、学生自己实验。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毫米。
(VCD光碟的厚度,图钉的厚度等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分米、1毫米,好吗?
附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dm=1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后记:
学生对1米、1厘米、1毫厘有多长基本理解,但对1分米有多长比较难掌握,个别学生不会看尺子的读数。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还不熟练。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一、教学目标:
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具:卷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走一走: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与100米有多远。
估一估:学生猜测一下,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多长时间
绕学校操场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绕几圈是1千米。
想一想:1000米大约有多长
1000米=1千米 字母表示式1000m=1km
填一填: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5)练一练:完成习题1、2、3题
教师读题,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认识了新单位:千米,千米可以用km表示。
1km=1000m 1千米=1000米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习题
教学后记:
学生对1千米有多长比较含糊,在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容易选错。
第三课时 练 习 课
一、教学内容:P60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鼓励学生测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进行验证。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相关数学知识
(二)练习
1、完成习题1,习题2
用手势表示或用语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2、完成习题3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完成,指名回答应该怎样做。
3、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自己先估计
自己测量
同伴测量
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比比谁估计准。
(三)小结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一、教学内容:P61-P65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学过知识
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二)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三)练一练
1、完成习题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完成。
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
2、完成习题2
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运算顺序。
学生完成,同桌互相批改。
3、完成习题3
学生理解题意,在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
让学生读读这两条河的长度,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4、完成习题4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同桌互说4路车往返路线。
说说应该怎样做
5、做第5题
学生读懂题目,做练习题。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3=15(元) 3棵12元 (3棵12元的便宜)
12÷3=4(元) 4<5 (所以3棵12元的便宜)
6、完成习题6
学生说说图意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
7、完成习题7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的
学生完成
8、做练习题8
选择适当的答案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鼓励说得比较好的学生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作业
第五课时 实 践 活 动
一、教学内容:P66~68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进乡村”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数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学具、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地方各在小桥的什么方向?
说说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线
找到淘气与笑笑,说说他俩的位置,猜猜他们可能到哪去。
说说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分小组,每个小朋友提1个数学问题
请其他同学回答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二)小结
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领学生走进果园
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在果园中看到什么?
说说准备怎样装车?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笑笑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去过果园,让我们去鸡场看一看吧。
在鸡场里看到什么信息?
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产蛋记录表
根据你看到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鸡产21、22、23、24日一蛋多少只?
908+1002+0+980=?(存入问题银行)
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120+1040=?(存入问题银行)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解决问题也不错。其中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5÷9 30÷7 27÷8 ÷9
2、用脱式计算
46-5×9 (14+11)÷5 81÷9+14 63÷(6+3)
= 46-45 = 25÷5 = 9+14 = 63÷9
= 1 =5 =23 =7
56÷8+77 ÷(18-10)
=7+77 = ÷8
=84 = 8
后记:本单元学生掌握得最差,教完了还有许多学生对单位换算掌握不好,学生对毫米和千米难以理解,只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