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八年级物理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2025-10-02 15:44:45 责编:小OO
文档
八年级物理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沧港中心学校 李建波

一、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

题型分析选择题10个30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卷中各知识块的结构、比例较合理,加强了主要知识的考查,增加了实验探究部分的占分比例,有利于考查学生能力。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现象理解,有70%的容易题,尽可能从基础知识着手,题目的难度虽降低了,但注意到了试题的灵活性。

(三)体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试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查。

(四)加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试题加大了与实际联系的力度,有很多试题的情景取之于生活中,学生都比较熟悉,例如,选择题第5题(民间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探究题第22、23题(考察刻度尺和温度计的使用),并且这些题都不是为联系而联系,而是真实地反映了“物理就在你身边”,帮助学生打破物理的神秘感,消除对物理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五)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

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作为一个的大题旗帜鲜明地单列出来,且分值占35分,以此突出实验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利于指导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如第25、26题(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实验的基本技能,第24(观察水的沸腾)、27、28题(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考查学生对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考试情况分析

总平均分:57.74    及格率:52.17%      优秀率:3.45%      

统计结果看出在考生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低分群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

在69份试卷中,最低分5分,40分以下占8人,这部分学生已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没有掌握,而是丧失了学物理的兴趣,从他们的答卷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到位

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彻,往往表现在无法准确识别、判断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如第4题,有些同学误选B,这些学生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要发生折射,但对光折射成像的原理没有理解到位,分不清是在上方还是下方。再如第10题,是关于判断匀速直线运动一道题,我校有83%的学生都误选A,他们没有真正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理解其实质。

(三)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水平低

试卷中的实验、探究的考查比较全面,涉及到对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过程和方法,但得分率都不高,说明在教学中这一环节还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日常教学,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的建议

考试不是目的,考试只是一种评价手段,考试的意义应该在考试之外,这次质量检测带给我们重要的启迪和反思。

(一)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物理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在这次考试中,考分在50-70分段的考生,大多数是在基础知识上失分严重。

(二)重视实验、探究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要为实验而实验,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后,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必须要把实验与探究落到实处。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次期末测试题“不难”,但“较活”。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过程的经历,物理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知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一味地套公式的做法,只会把知识教“死”,把学生教“呆”,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当然,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