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0-2020中国宠物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
2025-10-02 15:44:57 责编:小OO
文档
2010-2020中国宠物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

宠物行业研究概述

在说整个行业前,先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数字,一是我国养宠家庭已将近6000万了,占比17%,宠物猫狗的数量是0.9亿只。另一个数字是宠物市场规模1340亿,它的增速非常快,从2010年开始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基础数据说完后,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定义——宠物,我们现在说的宠物相对比较狭义,基本就是猫狗、鸟、鱼。像什么老鼠、兔子、蜥蜴、雪貂这些,不在我们谈的范畴里面。而整个宠物行业主要是跟宠物所有相关的交易、用品、食品、医疗、培训、美容、善终整个一条产业链。大家想想,基本上人有的东西,宠物现在都有。

宠物行业发展分为启蒙期、孕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1992年,中国小动物协会成立,同时国外宠物用品巨头进入中国,正式拉开了中国宠物市场的大幕。90年代时养宠物家庭其实非常少,基本上是一些老年人家里养的土猫土狗。而宠物真正作为家庭成员的角色来定义,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宠物类的网站,包括所谓的宠物类社交,和一些早期的宠物社区。

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网拉开一个新的序幕。老龄化等一些列人口结构变化对宠物行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空巢老人因为子女出去上学或工作,自己会养宠物;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结了婚没有马上要小孩打算的,基本都养宠物。这时又出现一个创业热潮,出现宠物O2O、宠物电商和智能硬件。2020年有可能是高速发展期的一个截位,市场空白一旦被占满后,也就不会有新机会。

整个宠物行业在全球布局上,美国第一,欧洲第二,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养宠物人群分布基本上跟GDP发展的逻辑完全一样,经济水平越高,养宠比例越高,宠物消费越高。整个宠物数量中,狗的数量占到60%,猫占到40%。但是我一直对这个数据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为什么狗能够被统计得这么准确呢?因为按的要求,狗原则上都是要上户口的。我们觉得猫的实际数量可能比狗还要多。

在人均消费上,狗的消费的确比猫贵。在这里面,大家在商品层面的消费占比会更高,差不多70%,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睡和医药开销,服务包括美容、医疗和寄养。服务层面,最核心的是宠物医疗,这是刚需。其次是洗澡美容,这主要指的就是狗,因为猫的洗澡基本上能在家完成。后面就是殡葬、训练和寄养。

养宠性别分布上,女生的比例确实更高。但是男性的养宠比例也在提升,尤其是90后男性。学历分布上,本科第一、专科第二,高中及硕士以上占的比例很小。收入基本上处于6000左右。从功能性的诉求上,宠物更加转向成家庭成员的角色。

消费渠道选择上,天猫占了将近90%,京东占30%,我们看到波奇、狗民和E宠商城是第二次宠物创业热潮的时候获得机构投资的项目。在整个线上线下消费的商品中,线上占了70%多,这说明养宠家庭的数量非常庞大,而线上是非常好的触达方式。而且大量的商品线上线下是同价的,所以不存在行业差价。

而线下商品的销售渠道占比中,宠物医院是最高的,这是因为宠物的医疗服务刚需是极强的。其次是连锁宠物店,然后是社区宠物店,超市一般都是卖标准品,本身大家都是同价区别不大。最后是花鸟鱼虫市场,这里主要集中一些活体的交易。

我们再看中外宠物行业对比。全球市场保持5%的同比增长,对于一个发展大几十年的市场,每年还能保持5%的增长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它的体量非常大,全球宠物市场应该是万亿级市场。全球养宠家庭占比中,前两名是美国和欧洲,中国因为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现在已经超越日本已经成为第三。

虽然国内宠物保有量已经超1亿只,但人均宠物数只有0.07只,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很多。而日本的人均保有量已达到0.2只,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在日本,一人养多只宠物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可能一个家庭会养3到4只猫或狗。至于撸猫还是撸狗,我们看到狗始终排在第一,但猫隐藏的潜能非常大,可能没被统计出来。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每年市场规模600多亿美金,并保持4%到5%的增长。几乎全球最好的宠物用品品牌多半都在美国,而且美国约69%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80年代时美国宠物数量已突破一亿只,21世纪时已超过1.6亿只。所以美国宠物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其实是在80年代左右完成的,它起源比较早。

在美国,一个显然问题是房子的平均面积比国内大,所以养宠数量明显要比国内高。其次,美国人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所以很多服务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比如说洗个猫、洗个狗,或是剪个毛。因此美国宠物产业中服务占比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反而是商品占的比例最高。

这是关于美国整个产业整合的分析。想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宠物大店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他们的宠物连锁店承载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将产品和服务叠加。而超市只有产品,传统的零售商店就是我们街边的小店,类似于711。所以,宠物大店是我们后面分析和讨论的重点。我们看到在食品、保健品的消费份额上宠物大店的价值,这些大店都是线下的,不是线上的,差别很大。

医疗是绝对的刚需,它的占比将近过了一半。它虽然频次相对不高,但是需求量非常旺盛。食品也天然存在着非常高的比重。美国人和欧洲人的习惯很像,两边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日本是我们的邻居,是值得好好研究的对象。我们现在的养宠的趋势、习惯,几乎完全是在复制20年前的日本。不婚不育、老龄化,包括现在男女的性向趋近,导致大家对宠物的需求要大于对异性的需求。

我们再看一下行业的宏观总结,宠物数量庞大、增长迅速,消费基数非常大,同时我们发现,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的时候,整个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第三,老龄化加速、人口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反而会促进宠物消费升级。

宠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整个宠物产业的结构包括上中下游。上游基本是食品、药品、器械、活体和用品。中游是流通,包括渠道仓储和运输。下游基本上是医疗、美容、寄养、培训、社交、殡葬、媒体、工具、保险和赛事。

宠物食品是我国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领域,2016年销售额达415亿人民币,占比34%。海外品牌占据中国市场的70%。国内宠物粮食中真正的好的粮食都是出口的,因为他都是按照订单往外走,所有在国内的都是授权生产,国内两个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就是专门做宠物粮的OEM和ODM制作,所以我们现在几乎国内没有自己的品牌。

国内宠物食品代表企业有中宠股份、佩蒂股份、乖宝和山东路斯。前两个主要是做代工的,乖宝被KKR战略投资了,山东路斯是中国目前代工企业中实力最强的,刚刚在新三板上市。它曾经推出了自有品牌,但是效果不理想,所以又选择重新做代工。

我们看一下整个渠道流通的过程。整个线上收入的占比中,有44.9%是经销商贡献的,31.5%是零售商贡献的,23.6%是消费者贡献的。这个意思是说,当一袋猫粮或一袋标价100块钱,线上线下的零售价是一样的,都是100元。最终消费者可能是从官网或品牌商那买的,也可能是从批发商、零售商那购买的。

电商成为品牌、代理商重点拓展渠道。而零售商既是商品的销售方,同时它又是一个服务的提供方,所以我们特别看好零售商的价值。宠物主粮的销售占比能够占到86%,美容洗护占比高达55%,这说明什么?说明线下零售商的营收来源于两个最强的刚需和高频次的行为,一个是主粮销售,一个是美容洗护的服务。

这说明什么?如果大家都是同价格销售的话,理论上讲,拿到越低的出货价利润空间越大,大家只能拼价格和数量,拼获客成本、配送成本和仓储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最后能成为赢家的只有大的电商平台,因为它的流量成本很低,仓储配送全部甩给第三方物流,而它赚到的利润其实非常高。而所谓的批发商、分销商,理论上来讲赚的钱非常有限,且不具有复制性。

商品里面,主粮的交易量最大,但是主粮的毛利率居然是最小的几个之一,洗护反而是毛利非常高的。这就能够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说零售商超过70%都能提供综合服务,而连锁门店模式发展的是最不好的,意味着这里面存在巨大的机会。医疗是刚需,宠物医院开设的速度相对较高,但是这个门槛也高。我想不是用品、器械和店址的问题,是从业人员太少了。

宠物行业投资现状及趋势

国内宠物医疗的代表企业有瑞鹏股份、瑞派股份、芭比堂、美联合众、艾贝尔和禾丰牧业。瑞鹏和芭比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覆盖量比较大,成立时间也比较早。芭比堂就是高瓴投的。基本上投商品生产的在7个亿左右,流通的4.2个亿,医疗的将近4个亿,内容的只是千万,所谓内容就是做社区,做公号。

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大家发现一个机会,在现有品牌主粮没有任何机会的情况下,可能辅粮、鲜粮是国内创业突破非常好的选择。但是投鲜粮就一定能跑出来吗?理论上讲,鲜粮本身不能放各种防腐剂添加剂,食物、食材的成本占比很高,对消费的时间、配送的周期要求又很高。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怎么知道哪一家吃的是鲜粮还是主粮,怎样能够清晰的知道它的用户在哪?所以基本上所有做鲜粮的都是通过微信公号的形式,因为他要找自己特定的消费群体。

中游渠道被投项目有E宠商城和奇溢自然。但是谁能做出来呢?真的不一定,先打个伏笔,待会儿有个案例分享给大家。我们说投资机构是非常聪明的,一招投主粮,没机会就投鲜粮,一招就是投医疗。在宠物医疗里,高岭和腾讯的布局就非常好。下面是投资机构在宠物上游的产业布局,中游布局的项目明显比上游少很多,而下游简直是遍地开花,最近还有做猫沙盆、猫爬架的也纷纷获得投资。

所以整个2017年核心的投资关键词就是宠物主粮、宠物医院、宠物零食、电商、新零售。而且宠物领域的融资很有意思,大部分都在Pre-A轮和A轮,极少数到B轮,所以这个说明这个行业还是处于早期跑马圈地的阶段,机会非常多。

为什么是现在?

其实前面都是背景介绍,这才是今天真正要分享的东西:为什么是现在。

那么多投鲜粮的,为什么?因为个性。消费升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基于相似价值观聚到一起,形成特定的消费群体。宠物食品的现象完全参考了消费升级的逻辑,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鲜粮品牌。医疗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极其刚需,供需不平衡,专业人才缺口极大。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机会和风口。

活体交易基本上都是家养的,别人家生了寄过来,真正通过渠道购买的比例其实很低。第一,对于所谓纯种不纯种这个东西判断依据太少了,第二,这个不熟的人,特别担心买回来带病的,信任度很难建立起来。服务也是现在增长特别快的,尤其是洗澡、美容服务。还有就是渠道,这是一个空白。因为我们刚才说连锁做得非常差,现在全国有5900多万个养宠家庭,只有将近8万家宠物店在进行服务。

接下来说医疗。首先医疗本身壁垒特别高,开医院不难,无非是场地和设备,但医生这一端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就是药品,中国养宠数量急聚增长的时候,很多药品脱销了,尤其是很多疫苗。所以医院只是这个事情的承载平台,真正的问题是人员和药品的供给。

宠物医生的培训如果能像IT培训一样标准化,我觉得理论上讲是有机会的。活体繁殖和交易的问题在于,信任度建立非常难。是否有病、是否家族遗传,这个东西确认起来很麻烦。宠物服务的连锁化标准化是真正的机会。渠道方面,单纯的线上我觉得价值不大,除非你能拿到最低的价格。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参与投资的项目——宠知道。它是36氪氪空间第五期的入孵项目,是针对现有线下的宠物店做SaaS赋能和B2B赋能的服务商。创始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社区宠物店白天都特别闲,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因为大家一般是下班后拉着猫狗过来洗剪吹。

他们做了一个SaaS系统,根据洗护的流程、时间、工序做成一个标准化算法,嵌在微信公众号中。线下用户提前可以预约,不用排队。这样做最大的价值是防止扎堆,通过合理的时间和价格调配,把原来晚上扎堆的用户从早上9点一直延续到晚上10点。现在京津冀地区1500家宠物店上了他的系统,平均洗护量增加了30%以上。

这个过程中,洗剪吹只是宠物店获取用户的方式,真正高利润的是宠物商品、主粮、玩具这些。因为要洗剪吹,顺手完成了线下的消费。而目前零售商实际是从批发商拿货的,批发商从总代拿货,这里有一个三级代理体系。他们就去跟品牌商谈,拿到全国总代的价格,然后他就利用他的B2B服务,与这些零售商直接签约。

这就是刚才说的市场缺口。对用户来说,宠物粮能吃半个月到一个月,医院平均一年去两次。在所有宠物行业中,只有洗护是最高频的,一到两周一次。所以他通过洗护作为一个切口,在这个过程中搭售相关的商品,不断帮这些宠物店赋能。

最近他们刚刚开了第一家的线下宠物店,除了选址是店主和他们一起完成的,从装修到摆设到陈列,到洗剪吹师傅的供给,到所有货品的供应,全套流程都是他们做的。这个是我们看到的非常有意思的不同的打法。原来SaaS还收费,现在直接免费使用,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获客渠道和手段。现在他们一个月流水将近300万元,刚刚完成了Pre-A轮融资,是ofo小黄车的投资方唯猎资本投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