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穷人》教案
2025-10-02 15:44:22 责编:小OO
文档
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3.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2介绍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通顺,认读字词。

2课文围绕“穷人”写了哪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能够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

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梳理全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和层次:

等待渔夫(1-2自然段)、探望西蒙、抱回孩子(3-11自然段)、渔夫归来(12-结束)

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

1指名学生读“等待渔夫”这部分,并思考:你从这一层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应该发现以下几点: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的善良。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探望西蒙”,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寡妇的日子真难啊”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二是通过对西蒙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

教师要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进入到角色中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课堂小结

这一堂课重点是让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熟悉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同时这一堂课也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构划分,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并对前半部分内容进行细致探究,对人物的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上一节课讲到的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二部分第二层“抱回孩子”,思考:从这一层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对本层重点句子的理解: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注。

(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学习最后一部分。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对本层重点语句的剖析:

(1)……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鱼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表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3)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的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当时的心情,达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三、探究写作特色

1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另外,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设置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将余下的部分进行了细致分析,使学生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同时在写作特色的挖掘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五、作业设计

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板书设计

13.穷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