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模壳技术技术交底
2025-10-02 15:44:38 责编:小OO
文档
1材料、设备准备:

1.1模壳的种类:塑料模壳和玻璃钢模壳。

1.2模壳规格(见下表),适用于不同的密肋楼盖结构尺寸:

肋高

(mm)

形式网格尺寸

(长×宽×高)(mm)

模壳外形尺寸

(长×宽×高)(mm)

1500×1500×h

1500×1437×H

h1200×1200×h

1200×1137×H

(300、350、

1200×900×h

1200×837×H

400)

900×1200×h

900×1137×H

900×900×h

900×837×H

1437×1500×h

1437×1437×H

h1137×1200×h

1137×1137×H

(300、350、400)

1137×900×h

1200×837×h

1137×837×H

837×900×h

900×837×h

837×837×H

1.3支承件:工具式可调钢管支柱

1.4主要材料:方木龙骨、木方条、75×150mm壁厚3mm矩形钢梁、L50×5角钢支托、φ18螺栓销钉、φ20mm钢管、5cm厚20cm宽木板、脚手管、扣件、胶带等。

1.5脱模剂:水溶性脱模剂,勿使用油性或常效脱模剂,避免与模壳起化学反应。

2主要机具

2.1支模用工具:木锯、锤子、斧子、扳手、撬棍、墨斗以及打眼电钻

2.2刷脱模剂用毛排刷

2.3支模用测量工具:水准仪、经纬仪、线坠、钢卷尺、水平尺、2m直尺、塞尺

2.4脱模用气泵(工作压力不小于0.7N/mm2)、高压皮管、气。

3作业条件

3.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壳进行设计,确定模壳平面布置、尺寸、连接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壳平面布置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模壳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壳的合理配制数量。

3.2模壳存放场地应务实平整,模板应分规格堆放,并涂刷脱模剂。

3.3墙体弹好建筑50线,用于控制模壳、楼梯的标高。

3.4墙体上口剔凿清理干净,无松动石子。

4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弹线→立支柱、纵横拉杆安装主次龙骨→安装支撑角钢→安放模壳→堵拆模气孔→刷脱模剂→用胶带堵缝→绑钢筋(先绑肋梁后绑板筋)→安装电气管线及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拆角钢支撑→卸模壳→清理模壳→刷脱模剂备用

4.2模壳支设方法:

4.2.1施工前,根据图纸设计尺寸,结合模壳的规格,按施工流水段做好工具、材料的准备。模壳进厂堆放,要套叠成垛,轻拿轻放。

4.2.2模壳排列原则,均由轴线、中间向两边排列,以免出现两边的边肋不等的现象,凡不能用模壳的地方可用木模代替。

4.2.3安装主龙骨时要拉通线,间距要准确,做到横子竖直。

4.2.4模壳加工时只允许有负差,因此模壳铺好后均有一定缝隙,需用胶带将缝隙粘贴封严,以免漏浆。

4.2.5拆模气孔要用胶带粘贴,防止浇筑混凝土时灰浆流入气孔。在徐刚脱模剂前先把充气孔周围擦干净,并用细钢丝桶气孔,使其畅通,然后用胶带堵住气孔。这项工作要作为预检项目检查。

4.2.6模壳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并办理预检手续。要求模壳支撑系统安装牢固,允许偏差,见表1。

表1:模壳支模验收标准允许偏差表

项  目允许偏差(mm)

验  收  方  法
表面平整度5用2m靠尺和塞尺量

模板上表面标高士5用尺量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用尺量
4.3绑扎钢筋及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4.3.1钢筋绑扎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但双向密肋楼板的钢筋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具体工程对象,明确纵向和横向底筋上下位置,以免因底筋互相编织而无法施工。

4.3.2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配制,骨料选用粒径为0.5~2cm的石子和中砂,并根据季节温度差别选用不同类型的减水剂。混凝土搅拌严格控制用水量,坍落度控制在6~8cm。密助部位采用Ф30mm或个Ф50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保证楼板混凝土质量。

4.3.3模壳的施工荷载应控制在不大于2~25kN/m2。

4.3.4混凝土养护。密肋楼板板面较薄,一般为5~10cm,因此要防止混凝土水分过早蒸发,早期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养护方法,这样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4.4模壳的拆除

4.4.1模板拆除前,应先填写拆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拆模施工。

4.4.2由于模亮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呈碗形,人工拆模难度较大,模壳损坏较多,尤其是塑料模壳。改用气动拆模,效果显著。

4.4.3气动拆模是在混凝土成形后,根据现场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9.8N/mm2后,用气泵作能源,通过高压皮管和气,将气送进模壳的进气孔,使模亮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脱开,由于气压作用,和模壳富有弹性的特点,使模壳能完好的与混凝土脱离。

4.4.4施工准备:

4.4.3.1 工具准备:气泵(一般工作压力不少干0.7N/mm勺、高压胶管、气、橡皮锤、播棍等。

4.4.3.2作业准备:接好气泵电源和输气高压胶管;铺好脚手板;拆除支承模壳的角钢。

4.4.3.3劳动组织:4~5人一组,其中送气一人,拆模2人,接模壳l~2人。

4.4.5工艺要点:

4.4.3.1接通电源,启动气泵。

4.4.3.2将气对准模壳的气孔,充气后使模壳与混凝土脱离。

4.4.3.3人工辅助将模壳拆下。

4.4.6气动拆模解决了高肋模壳人工难以拆除的问题,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降低了模壳的损坏率,使模壳的周转次数由30次提高到100次左右。

5安全注意事项

5.1模壳安装必须按模板的施工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5.2进入现场戴安全帽,高于2m作业,应系好挂好安全带,现场严禁吸烟。

5.3当楼层承受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验后,加设临时支撑。

5.4模壳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壳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5模壳支柱应安装在平整、坚实的底面上,一般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用楔子背紧,用钉子与垫板钉牢。

5.6当支柱使用高度超过3.5m时,每隔2m高度用直角扣件和钢管将支柱互相连接牢固。

5.7模壳放置时,下面不得压有电线和气焊管线。

5.8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搬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从空中滑落。

5.9遇五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有雨、雪、霜时应先清扫施工现场,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5.10支拆模亮时,垂直运送模壳、配件应上下有人接应,严禁抛扔,防止伤人。

5.11拆模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作业范围内不准有其他施工人员,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间模壳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壳、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5.12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模壳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和撬落或拉倒。

5.13已拆除的模壳、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是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而坠落。拆下的模壳、配件等严禁抛仍,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

5.14在混凝土墙体、平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时在墙洞上做好安全防护栏,或将板的洞盖严。

5.15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5.16每人应有足够的工作面,数人同进操作时应科学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

5.17在卸料平台上堆放材料时,应严格按平台上所标注的重量控制,不得超重。

5.18起吊时应先稍微移动一下,证明确属无误后,方允许正式起吊。

5.19平台上起吊前,平台上的人员必须离开卸料平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