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龚春美)》学习心得
2025-10-02 15:43:09 责编:小OO
文档
《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龚春美)》学习心得

学习龚春美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一文,结合我自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我更加认识到学情分析的内涵和其重要性。学情分析是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主体(即学生)进行分析,包含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分析。

学情分析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深入了解学生到底会什么?整个班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是怎样的?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何有效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到底了解学生的哪些情况?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可能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实施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提供量化的标准。

学情分析的阶段不是固化的,它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性、学习风格、年龄特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已知”程度和“想知”内容。在备课阶段还要立足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未知”知识点,分析学生“须知”知识点,确定学生“可知”内容,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课中仔细观察,从全局把握教学进程,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适宜学情的最近发展区。课后练习是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学生教学前后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策略,才能更准确地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不用局限于单一的形式。通常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作业,测试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灵活运用。就我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为例,受疫情的影响,学生处于间断性的居家学习状态,为了了解此时的学情,我通过问卷星向家长发布调查问卷,通过家长填写问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班级学生整体学情,对于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单独了解,探求解决办法。开学后在班内进行了摸底测试,以书面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情进行整体把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个别分析、因材施教。结合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过于正式的个别谈话并不可取,课间和孩子们多交流反而更容易获得有效信息。

有了多样的了解学情形式,又分布在不同的阶段,紧接着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综合的学情分析,以此来促进教学。学情分析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教材,关注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