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空气的密度约为1.3千克/米3,一间普通教室中空气的质量最接近于
A.300千克 B.30千克 C.3.0千克 D.0.3千克
2.用电器的电功率大,表示该用电器
A.做功多 B.用电时间短
C.做功快 D.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多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铝锅、铝勺的密度一样大
4.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水往低处流
C.用吸管吸饮料 D.塑料的吸盘贴在光滑的玻璃上能挂东西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P
6.某同学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连接如图1所示的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闭合电键S,发现小灯不亮。接下来的操作,在以下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L
A.断开电键S,更换额定功率大一点的灯泡重新实验
B.断开电键S,增加电池的节数重新实验
C.断开电键S,拆掉导线重新连接电路
D.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为零,判断电路是否断路 图1
7.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伏且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移到右端,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A.6~2.4伏 0.12~0.3安 B.6~2.4伏 0.3~0.12安
C.0~2.4伏 0~0.12 安 D.6~3.6伏 0.2~0.12安
图2
8.如图3所示,取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为
A.3︰2︰4
B.3︰3︰4
C.1︰1︰2
D.3︰2︰3
(甲) (乙) (丙)
图3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体积为1米3冰块的质量为 (1) 千克,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2) 千克,水的体积为 (3) 米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0.游泳时,许多人喜欢带个充气橡皮圈躺在水面上悠闲地休息,如果人和橡皮圈的重力为588牛,则人和橡皮圈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4) 牛,方向为 (5) ,它们排开水的体积为 (6) 米3。
11.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强很大,意大利科学家 (7)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1个标准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8) 帕。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为1.5米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人体皮肤受到的压力为 (9) 牛。
12.三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分别倒入体积相等的煤油、水和硫酸(已知ρ煤油<ρ水<ρ硫酸),那么液体质量最大的是 (10)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小的是 (11)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最小的是 (12) 。(均选填“煤油”、“水”或“硫酸”)
13.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3) 库,该导体的电阻为 (14) 欧。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15) 欧。
14.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16) ,电压表的示数将 (17)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18)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A
B
图4 图5
(反面还有试题)
15.如图5所示,物体A是一个正方体,边长为4a,物体B是一个底面边长均为2a,高为a的长方体。物体A和物体B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和物体B的密度ρA:ρB之比= (19) 。若在两个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物体A和物体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FA∶△FB= (20) 。
16.为了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某小组同学分别做了如图6中的(甲)、(乙)、(丙)和(丁)所示实验。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6安、0.3安、0.2安和0.2安。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装置和相应的电流表示数,然后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分析比较图6(甲)、(丁)或(乙)、(丁)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
(21) 。
② 分析比较图6(丙)与(丁)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
(22) 。
(甲) (乙)
(丙) (丁)
图6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7.如图7所示,重为7牛的小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18.在图8中,用笔线把灯泡和滑动变阻器连接起来。要求: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图7 图8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一个瓶子最多能装2千克的水。求:
① 该瓶子的容积。
② 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食用油的密度ρ油=0.9×103千克/米3)
20.如图9所示,正方体容器边长为10厘米,盛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容器质量为0.5千克,求:
①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图9
21.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0.4安,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求:
① 电阻R2的阻值。
②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图10
22.在图11(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 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48 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 1 A”字样,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求:
①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
② 10秒内电流对电阻R1所做的功W1。
③ 现用定值电阻Rx来替换电阻R1,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流表A 与A1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11(乙)所示,且电路能正常工作,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
α
图11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某同学在“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测量时应将 (1) 放在天平的右盘内(选填“石块”或“砝码”)。若加减砝码天平仍不平衡,则应该调节 (2) 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12(甲)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为 (3) 克。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内水面高度变化情况如图12(乙)所示,则该石块的密度为 (4) 千克/米3。
图12 图13
24.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操作如图13所示,某同学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25.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① (9) :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② 实验原理: (10) 。
③ 在图14所示的电路中,为了测出额定电压为2.5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眼睛应注意观察 (11) 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图14
26.某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待测电阻R1、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2、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该同学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图15 图16
① 按图15连接电路时,应将电键 (13) 。
② 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14) (选填“a”或“b”)处;
③ 他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0安~0.58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2.0伏~6.0伏,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6所示,则待测电阻R1阻值的平均值为 (15) 欧(保留一位小数)。
④ 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同学还想测量另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x的阻值,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源、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经过思考,他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1及原来剩下的器材,再向老师要了一个电源(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和一个电键S1,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
把设计的电路图画在答题纸相应框内(测量过程中,电路元件接线不能更改)。 (16)
简要叙述操作要点: (17) 。
九年级物理学科期末练习卷(2013.1)
| 题号与分值 |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 |
| 一、16分 | 1.A。2.C。3.D。4.B。5.C。6.D。7.B。8.A。 | |
| 二、26分 | 9.(1) 0.9×103;(2) 0.9×103;(3) 0.9。 10.(4) 588;(5) 竖直向上;(6)0.06。 11.(7) 托里拆利;(8)101000;(9)151500。 12.(10)硫酸;(11) 煤油;(12)煤油。 13.(13)3;(14)20;(15)20。 14.(16)变大;(17)变大;(18)不变。 第(1)-(18)每格1分,共18分 15.(19)1:4;(20) 1:1。 16.①(21) 串联电路中的二个电阻比其中一个电阻对电路的阻碍作用大; ②(22) 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对电流的阻碍可以等效替代二个电阻。 第(19)-(22)每格2分,共8分。 | |
| 三、6分 | 17.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均正确3分。说明:作用点在水平地面上。 18.笔线连接正确得3分 | |
| 四、 (24分) | 19题 4分 | ① V= m/ρ=2千克/(1×103千克/米3 )= 0.002米3          2分 ② m =ρV=0.9×103千克/米3×0.002米3= 1.8千克 2分 说明:公式与代入1分,结果1分 | 
| 20题 4分 | ① p=ρ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0米=980帕  2分 ② G1=m1g=ρg V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3米3=9.8牛 G2=m2g=0.5千克×9.8牛/千克=4.9牛 F=G1+ G2=14.7牛 p=F/ S =14.7牛/(0.1) 2米2=1470帕 2分 | |
| 21题 7分 | ① R2=U2/I2=2伏/0.4安=5欧                3分 ② U1=U-U2=6伏-2伏=4伏 1分 P1=U1I1=4伏×0.4安=1.6瓦 3分 | |
| 22题 9分 | ①  I2=U2/R2=24伏/50欧=0.48安             3分 ② I1=U1/R1=24伏/48欧=0.5安 W=I1U1t=0.5安×24伏×10秒=120焦 3分 ③ I1=4I2 R2=4R1 R2=24伏/0.6安=40欧 R1=R2/4 R1=10欧 R2=100欧 R1=25欧 范围10欧-25欧 3分 | |
| 五、 (18分) | 23题 4分 | (1) 砝码; (2)游码;(3)52;(4)2600 。 每格1分,共4分 | 
| 24题 4分 | (5)定量; (6)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7)弹簧测力计;(8)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每格1分,共4分 | |
| 25题 4分 | (9)实验目的; (10) P=UI (11)电压表;(12)0.75; 每格1分,共4分 | |
| 26题 6分 | (13) 断开; (14)  b ; (15) 10.1欧 (16)略 (17)二个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或二个电阻串联,一个电键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答案正确均可 前三格每格1分,后二格3分,共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