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村生活污水设计方案 (1)
2025-10-02 15:45:06 责编:小OO
文档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  况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治理目标

1.2.1 编制依据

1) 当地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

2)《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DB33/T 868-2012;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2002;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04-2002;

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 

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2 编制原则

根据国家和当地有关环境保规的要求,对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使之符合国家和当地水质标准,取得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使处理后的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2)建立合理、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及时、有效地收集、输送、处理生活污水,确保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3)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新规划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的有机结合;

4)与道路规划、地下设施规划、竖向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防灾规划等专业规划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处理好与其它地下管线的矛盾,有利于管线综合利用;

5)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设计进、出水水质的要求,选择先进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建设工艺简单、易于村民操作的污水处理系统;

6)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噪音和异味,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7)建筑设计风格力求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8)考虑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和经常性运行管理费用,节省投资,确保处理系统长期运行。

1.2.3 编制范围

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包括:

村新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投资概算;

1.2.4 处理目标

第二章 污水收集管网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

1)符合建设规划。管线布置要与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使管网布置与敷设在满足近期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远期规划。

2)利用地形。污水管网布置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可能采用重力流,避免或减少提升。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敷设污水主管道及干管,便于直接连接农户的支管污水靠重力自流。另外根据污水管道现状及敷设条件,合理控制污水截污管的埋深。

3)降低施工难度。管道定线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4)减少工程量。减少工程量是减低工程投资的有效途径。管线管理尽量简洁顺直,避免绕弯,减少大管道的长度。

5)污水管道设计结合污水处理站的地理位置,以就近接入、减少投资为原则。

 收集管路系统

分区块污水收集系统采用,每户收集—管网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或已建成收集管网,在每户排水管出口和支管交汇处等设置检查井。生活污水经干管收集后统一输送入区块的污水处理设施内处理,若管路收集后地势过低,则需增设集水池和提升泵,生活污水经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就近河塘,污水管路收集系统见图。

图 污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注:(1)若涉及农家乐经营户,则虚线框内隔油池必须设置;

(2)若管路收集后地势过低,则需增设集水池和提升泵,若地势较高,则不设集水池和提升泵。

村中部分住宅没有设置化粪池或化粪池容量不够大,为了改善这些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防止周边河水继续受污染,必须使这些居民房中建有必要的排水设施和卫生设施,并建造相应的化粪池以收集居民的生活污水,在人口密集,室内没有足够空间建造卫生设施的地区,在适合的位置建造公共厕所。化粪池设计参照《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化粪池的技术要求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S701《砖砌化粪池》、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有关规定执行。

厕所废水进入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厨房废水、洗漱废水混合进入收集管网,化粪池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水通过化粪池的沉淀作用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SS),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可降解部分有机物(COD和BOD5),池底沉积的污泥可用作有机肥。通过化粪池的预处理可有效防止管道堵塞,亦可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污染负荷。经营饭店、农家乐等会产生大量餐厨废水,厨房排出的水在进入管网前需增设隔油池来回收去除餐厨废水中的浮油,以减轻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新建的污水收集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原已有合流制排水管网地区采用截流方式将污水送入处理设施。

收集管网采用重力自流,在每户排水管出口和支管交汇处等设置检查井。在管网末端设置格栅井,格栅井的设置对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格栅井内的格栅可以有效拦截污水中大体积的漂浮物、毛发、垃圾等,格栅采用型钢和螺纹钢焊接而成,栅间距在15-30mm之间,拦截物通过定期人工清理去除。

 收集管网设计要求

1)污水收集管网包括由农户排污管(口)或三格式化粪池至生态处理池或已建收集干管,该管网宜采用雨污分流、重力流方式收集,管网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区块内的场地高程、周边道路以及建筑物影响等因素,并借助有利的地形地貌,宜从高到低,沿道路等公共部位布设。

2)收集管网布置时宜采用两侧向中间或四周向中心收集的方式,管网排水坡度一般不小于%,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一侧的收集管长度宜控制在300m-500m之间,管网埋深一般宜控制在0.5m-2.0m左右。

3)收集管网中接户管管材选用φ50-110mm的无压埋地排污用硬聚氯乙烯平壁管(PVC-U),1-4户的联户管管材选用φ110平壁管(PVC-U)和φ160mm双壁波纹管(PVC-U),管网主管管材选用φ200-315mm的PVC-U双壁波纹管,输送管材由临安市统一采购。

4)收集管网布置时应避开大型或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原有管线、近距离的建筑物基础等,不宜穿越重要干道、河流、铁路等设施,不宜频繁穿越次要道路,不宜设置倒虹井式重力排水管网。

5)收集管网应与其它工程管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不应与其它工程管线在垂直方向重叠直埋敷设,如必须垂直交叉时,应有一定的垂直净距或采取保护性措施。收集管网宜采用砂(或级配砂石等材料)作为管道基础,管底与管面的填砂(或级配砂石等材料)厚度不宜小于100mm。

6)收集管网在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段间隔30m-50m时应设置检查井,小口径的污水管道可适当减小直线间隔距离,相邻井位间的污水管道应连续密封。检查井常用规格为内径370和500mm的砖砌方井、?700mm的砖砌圆井等,底板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底宜采用流槽式排水,井身应具有较高的防渗要求。

7)污水收集管网在末端,靠近可外排水体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溢流井,以便在下雨时管网内水量过大的情况下,雨水可以顺利从溢流口排出,防止生态处理池处理负荷过大,导致活性污泥流失。溢流井可以单独设置,若条件允许,可将检查井或格栅井改造设置成有溢流功能的井,以减少施工成本。溢流井应具有有效的溢流措施,底板应采用砼或钢砼结构,井身应具有较高的防渗要求。

8)农户排污管(口)或三格式化粪池在接入公共管网前,应按要求设置窨井,窨井可采用内径370mm的砖砌方井,底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底宜采用流槽式排水,井身应具有较高的防渗要求。

9)格栅井内设置两道不锈钢筛网,网格尺寸分别为20mm和10mm,筛网由支架固定,可从井中抽出,以便清理和更换。

10)检查井、溢流井、格栅井等各类管井应采用钢砼井座井盖,并采用统一的规格与样式,井盖板面标高宜高出原状地面100mm以上,但道路、场地等一些有通行要求的位置除外。

11)村庄内的小型饭店、农家乐、超市、公厕等特殊排污点应按规定设置三格式化粪池、隔油池等设施,并在具备条件后再接入收集管网内。

 收集管网汇总

第三章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

 设计水质和水量

3.1.1 设计水量

根据表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2004),取综合生活用水120 L /人·d,排污系数取(),则日污水总量约为96L/人·d,以100 L /人·d计。每户农家乐按接待40人/天,50L/人/天计算。

 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单位:升/(人.日))

村庄类型额定量
全日供水,室内有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齐全120-180
全日供水,室内部分有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齐全100-160
水龙头入户,室内部分有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齐全80-120
水龙头入户,无卫生设施70-90
几种供水点取水的边远海岛及偏僻山区60-70
注1:全日供水是指供水时间在12小时以上;

注2:各地可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应范围内确定用水定额。水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注2:产污系数取;

注3:排放系数取;

注4:变化系数取。

3.1.2 设计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黑水(人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高难度废水)、厨房废水、 洗衣和家庭清洁污水、洗浴废水组成。目前,月亮桥村的大部分居民房都建有收集黑水的化粪池,对没有化粪池的居民房需新建化粪池或公共厕所收集,严禁直接排入周边河道或水沟,每户居民的综合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的黑水和其他生活污水)将被收集进入所属区块的生活污水净化池中统一处理,进水指标按典型的生活污水设计,出水指标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78-1996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具体参数见表。

表 设计水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单位:mg/L)

序号项目进水指标出水指标
1CODcr

250~40060
2BOD5

120~20020
3SS250~50020
4NH3-N

30~608
5TP4~51
6PH6~96~9
 工艺流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和运行由于受到地方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对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管理尤为关键。因此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当地农村的客观条件、水质特点、性质及处理后出水水质的要求,提出最佳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根据目前常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和处理要求,结合月亮桥村的客观条件、水质特点、性质及处理后出水水质的要求,确定“厌氧处理”、“厌氧-人工湿地”、“厌氧—好氧—人工湿地”为月亮桥村生态处理池的处理工艺。

3.2.1模式一(厌氧处理)

对于10户及以下居民住址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块,服务人口在35人以下,污水水量小于3.5m3/d,采用玻璃钢厌氧罐厌氧处理。适用于2#区块(32人)、4#B区块(24人)。

图 模式一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3.2.2  模式二(厌氧—人工湿地)

对于10-50户居民住址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块,服务人口在35-170人之间,污水量在-17 m3d之间,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模式二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各户生活污水由管路或沟渠统一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设施中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具体人口设制污水处理设施的大小,污水收集及模式二处理流程见图,适用于适用于1#区块(设计人口58人)、、3#区块(设计人口112人)4#A区块(52人)、陈家区块(设计人口152人)。

图 模式二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3.2.3 模式三(厌氧—微动力好氧—人工湿地)

对于50户以上居民住址较为集中的地块,服务人口大于170人,出水处理量大于17 m3/d,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模式三厌氧-微动力好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所有生活污水由管路或沟渠统一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设施中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具体人口设制污水处理设施的大小,污水收集及模式三处理流程见图,适用于5#区块(设计纳管51户)。

图 模式三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3.2.3 工艺流程说明

格栅:各户化粪池的上清液通过排污管网收集,在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前先经过格栅井,格栅井内安装人工格栅,用于拦截污水中各种体积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堵塞湿地或管道。

集水池:地势平坦的区块,生活污水经过格栅井进集水池调节水质和水量,再经泵提升入厌氧池,其余区块可利用自然落差,生活污水自流入沉淀池。

厌氧池:厌氧池采用厌氧生物膜池,其中反应区装填料,通过生物填料强化厌氧处理效果术,兼具厌氧反应和沉淀双重功能,正常运行时,厌氧生物膜池对COD和SS的去除效果可达到40%-60%。

好氧池:好氧池采用接触氧化法,池内这是弹性填料,起到生物载体的作用,同时有皆有悬浮物的作用,避免活性污泥回流过程,减少生意污泥量。好氧池空气由风机提供,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更有效地得到降解,通过混合回流到前段厌氧起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沉淀池:好氧池出水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出水进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沉淀污泥定期清理外运。

人工湿地:污水在人工湿地填料层中流动,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能去除部分有机物,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同时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构筑物及材料说明

第四章 投资概算

 污水收集管网投资概算

污水收集管网投资概算包括管沟开挖回填、污水管道安装、窨井砌筑及路面开挖和复原。

 生态处理系统投资概算

生态处理系统投资概算包括土方工程、建造工程、安装工程等,但不包括因建造水池产生的征地及青苗补偿费用。

 运行费用

厌氧—人工湿地模式,基本无运行费用。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模式,包含水泵和风机,耗电量稍大。污水处理设施采用自动运行的方式,可根据进水水质、水量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平时一般不需手动操作管理;但需落实专人进行定期查看、定期的清渣,当发现设备的运行异常、停转等情况时,能及时申报维修,并且需对水生植物定期收割、养护。维护人员可由村内的保洁人员兼任,经过简单技术培训后即可胜任。

 总投资概算

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总投资概算

区块名称设计户数(户)

设计处理水量(m3/d)

处理方式管网投资(万元)窨井投资(万元)

生态处理池投资

(万元)

合计

(万元)

年运行维护费用

(万元)

管材投资施工投资
1#206无动力21134
3#3012无动力317517
5#6035微动力31822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