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9中杨杰22中陈影
市外国语贾伟平审题人:市外国语刘阳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各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就会变咸,这是食盐分子的扩散现象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铅和金互相会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别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D.把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稀释后,借助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布朗运动现象,这是由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2.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纤维由内、外两种材料制成,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1n ,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2n ,如图的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 ,由内芯射向外层,要想在此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n 1>n 2,α大于某一值
B.n 1<n 2,α大于某一值
C.n 1>n 2,α小于某一值
D.n 1<n 2,α小于某一值
3.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 从水面下射向A 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则正确的是()
B.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低
C.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
D.当a、b两束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到A点,入射角从0开始逐渐增大,最先消失的是a光
4.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Ⅰ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②Ⅰ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③Ⅱ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④Ⅱ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A.只有①对
B.只有③④对
C.只有①②④对
D.全对
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由图甲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
B.由图乙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一直增大
C.由图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r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D.由图丁可知,在r由r
1变到r
2
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
6.如图所示,10℃的氧气和20℃的氢气体积相同,汞柱在连通两容器的细管,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氧气和氢气的温度都升高10℃时,汞柱不移动
B.当氧气和氢气的温度都升高10℃时,汞柱将向左移
C.当氧气温度升高10℃,氢气温度升高20℃时,汞柱向左移
D.当氧气温度升高10℃,氢气温度升高20℃时,汞柱不会移动
7.如图1、图2、图3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上端开口,管内用相同长度的水银柱封闭着质量相等的同种气体。已知图1玻璃管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以某一初速度上滑,图2玻璃管沿倾角为45 的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下滑,图3玻璃管放在水平转台上开口向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设三根玻璃管内的气体长度分别为1L、2L、3L,则三个管内的气体长度关系是()
A.132L L L <L L L =>D.123L L L =<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不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B.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C.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
D.只有单晶体才表现出各向异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照亮地球的范围要比有大气层时略大些
B.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因此可对它进行调制,用来传递信息
C.从本质上说激光是横波
D.激光测距雷达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运动速度,从而对目标进行跟踪
10.中医拔火罐的物理原理是利用火罐内外的气压差使罐吸附在人体上、如图所示是治疗时常用的一种火罐,使用时,先加热罐中气体,然后迅速将罐口按到皮肤上,降温后火罐内部气压低于外部,从而吸附在皮肤上、某次使用时,先将气体由300K 加热到400K,然后将罐口按在皮肤上,当罐内气体的温度降至300K 时,由于皮肤凸起,罐内气体体积变为罐容积的15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后罐内气体质量是加热前的3
4
B.加热后罐内气体质量是加热前的23
D.温度降至300K时,罐内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4 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1)现用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来测量光的波长。
①在组装仪器时单缝和双缝应该相互______放置。(选填“垂直”或“平行”);
②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使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并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测量头上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1.16mm;接着再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测量头上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mm。已知双缝间距d=2.00×10-4m,测得双缝到毛玻璃屏的距离L=0.800m,所测光的波长λ=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为减小误差,该实验并未直接测量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x,而是先测量n 个条纹的间距再求出∆x。下列实验采用了类似方法的有______。
A.《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合力的测量
B.《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的测量
C.《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的周期的测量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的测量1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将6mL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10L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mL的油酸酒精溶液有75滴。现取1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水面稳定后,将带有网格线的透明塑料盖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在塑料盖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塑料盖板上的小方格边长为1cm。则:
(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
(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mL;(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在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比大部分同学的结果偏大,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______。
A.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B.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C.计算油酸膜面积时,只数了完整的方格数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
三、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2022年2月4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令世界沸腾。在这场感觉、听觉、视觉交织融合的饕盛宴背后,最大的“功臣”非LED 显示技术莫属。发光二极管(LED)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它由半径为R 的半球体介质ABC 和发光管芯组成,管芯发光区域是半径为r (r 未知)的圆面PQ,其圆心与半球体的球心O 重合,过球心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发光圆面发出的某条光线射向D 点,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
(1)求半球体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及光从该介质射入空气中的临界角;
(2)为使从发光圆面PQ 射向半球面上所有的光都不会发生全反射,管芯发光区域面积最大值为多少?
14.(12分)如图所示为一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其原理是竖直放置的试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的响声。27℃时,空气柱长度L 1为20cm,水银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 2为10cm,管内水银柱的高度h 为8cm,大气压强为75cm 水银柱高。则:
(1)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
(2)如果要使该装置在87℃时报警,则应该再往玻璃管内注入多少cm 高的水银柱?
(3)如果大气压增大,则该报警器的报警温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请用理论说明)
15.(14分)2021年11月8日,王亚平身穿我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走出”太空舱,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女性。舱外航天服是密封一定气体的装置,用来提供适合人体生存的气压。王亚平先在节点舱(宇航员出舱前的气闸舱)穿上舱外航天服,航天服密闭气体的体积约为V 1=2L,压强p 1=1.0×105Pa,温度t 1=27°C,她穿好航天服后,需要把节点舱的气压不断降低,
以便打开舱门。
(1)若节点舱气压降低到能打开舱门时,密闭航天服内气体体积膨胀到V 2=2.5L,温度变为t 2=-3°C,这时航天服内气体压强p 2为多少?
(2)为便于舱外活动,当密闭航天服内气体温度变为t 2=-3°C 时,宇航员把
航天服内的一部分气体缓慢放出,使气压降到p 3=4.0×104Pa。假设释放气体
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变为V 3=3L,那么航天服需要放出的气体与原来气体
的质量比为多少?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