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怎么断定?
2024-07-18 00:50:23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合同一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可能存在经营状况恶劣、逃避债务或丧失商业信誉的行为。此时可以推定其丧失履行能力。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停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当事人没有中止履行的确切证据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