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首次犯罪是否轻罚
2024-07-17 20:38:54 责编:小OO
文档


初犯量刑可相对从轻,根据具体情况减轻处罚。减轻处罚分法定和酌定两种情节。法定减轻情节包括未成年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中止犯、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并立功。根据刑法第六十三条,具有减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应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即使没有减轻情节,根据特殊情况,最高人民核准后也可在法定刑以下判罚。

法律分析

初犯量刑可以根据情况相对从轻处罚。在进行判刑处罚时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确定是否进行减轻处罚,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法定减轻情节但是的就会考虑减轻处罚。

减轻处罚主要分成两种:

一种是法定的减轻情节,一种是酌定的减轻情节。通俗的讲,法定的就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只要符合该情况,就必须减刑;酌定的就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类似情节,可以在量刑时予以考虑,予以减刑。

主要的法定减轻情节有: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

(2)防卫过当;

(3)避险过当;

(4)中止犯;

(5)从犯;

(6)胁从犯;

(7)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

刑法

第六十三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拓展延伸

首次犯罪的刑罚减轻是否有助于社会康复?

首次犯罪的刑罚减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康复。通过减轻首次犯罪者的刑罚,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改造和重返社会。这种鼓励犯罪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参与康复项目,以便重新融入社会。减轻刑罚还有助于减少刑罚对犯罪者的心理和社会影响,避免其成为再次犯罪的高风险人群。然而,刑罚减轻也要与社会监管和康复措施相结合,确保犯罪者接受必要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法治意识。综上所述,首次犯罪的刑罚减轻有助于社会康复,但需要综合施策,确保其有效性和社会安全。

结语

通过减轻首次犯罪者的刑罚,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改造和重返社会。这种鼓励犯罪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参与康复项目,以便重新融入社会。减轻刑罚还有助于减少刑罚对犯罪者的心理和社会影响,避免其成为再次犯罪的高风险人群。然而,刑罚减轻也要与社会监管和康复措施相结合,确保犯罪者接受必要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法治意识。综上所述,首次犯罪的刑罚减轻有助于社会康复,但需要综合施策,确保其有效性和社会安全。

法律依据

(二)受刑事处罚;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机关进行说明的,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作出书面说明。

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