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大特色
2025-10-06 00:10:55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大特色

课改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处在课改最前线。回首几年讲台磨砺和新课程理念洗礼的历程,其问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记忆。其中感受最深、改变最大的是以下四点。

1 新的学习方式的倡导

 语文教学中,我们早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或“教师拨、学生转”的教学方式,而新课标强凋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因此从接受新的课堂理念开始,我就积极倡导并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否定,是对!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摒弃。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坚持让学生存“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使学生因“文”悟“道”.“道”中学“文”。我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即:①读——读喜爱的语段;②说——说探究的内容;③问——问:不懂的问题;④帮——帮助解决疑难。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促进师生之问平等交流、同学之问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氛围、当然,自主、合作、探究不是一种学习的”顺守”,(先“自主”再“合作”,最后进行“探究”)也不是每课必须进行的机械学习“程序”。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文本设计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自主型”课;以学生协作交互为主的“合作型”课;还有以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主的“探究型”课;当然还有“兼容型”的课,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被我用于文本的学习,还用于作文教学。我在作文教学中,就常采用学生自读自评、互读互评、师渎师评、再读再写的方式评改作文。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的压力。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了修改作文,提高了习作水平。

2 新的学习领域的开辟

 丰富的语言青来自于积累,这已成为语文教学不争的事实。我平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积累,如重视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占诗、名言谚语、优美语段等的积累;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汁语史小报、周学一语、开心小练笔、课前一分钟演讲、主题队会、辩论会……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但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以上,这些,还要开辟新的学习领域。在这方面,我主要叭以下方面做起——

2.1 向文外延伸,即到课本、课文之外去学习语文。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语知”,提高“语技”,感受“语理”,形成“语感”。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上这节课之前,应该介绍学生读有关回忆周恩来的文章:课文上过之后,可以介绍学生读《一月的哀思》、《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文章。当然,还可让学生写写读后感。这就形成了课文学习的“三部曲”:学课文之前学生应该干什么;学课文时学生应该怎么学;课文学过之后学生还应该干什么。这“三部曲”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向课外拓展,就是到课堂之外去学语文。如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学过之后,让学生看一看——走出课堂,到实地走察看一下当地民居;问一问——向相关的人询问、了解一下家乡的节日习俗:查一查——通过查资料或网络的方式搜集其他地方的戏剧特色……通过这些形式,丰富学生所学。

2.3 向生活开放。语文课程本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教材中的不少篇目更是生活的直接反映。所以要自觉地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素材,即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把当地当时的语文资源拣起来、编起来、用起来,构建生活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如风土人情的了解、名优特产的推介、传统文化的搜集、编课本剧等。

 走出书本、课堂,走向生活,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策。

3 新的学习效果的追求

 教师教什么课,都不应该忘记是在“教人”,特别是对尚未成熟、定型的小学生,更要加大“育人”的力度,提高“育人”的功效。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4 新的教学习惯的养成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如古人一日三省其身。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身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比较少。新的课堂让我学会了反思,养成了写教后记的习惯。

 新课程的推进。似一条循真之路,让我们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主旨,把握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恢复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沿着循真之路,悟出语文之美,将是我今后工作的方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