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2025-10-06 00:10:05 责编:小OO
文档
1、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病理生理变化。

2、健康:(health)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3、疾病:(disease)在病因的损伤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疾病发生的原因:(etiological factors)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条件:(precipitating factors)病因作用于机体前提下,影响疾病发展的因素。

6、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丧失。

7、水肿:concept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8、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浆中钾离子浓度小于3.5mmol/L的病理过程。

9、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血浆中钾离子浓度大于5.5mmol/L的病理过程。

10、脱水:(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2%)并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现象。

11、低渗性脱水(hypovolem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1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30 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1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ECF中H增加和(或)HCO3- 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ABD。

14、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碳酸浓度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ABD。

15、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ECF中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ABD。

16、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ABD

17、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 同一病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酸碱平衡紊乱。

18、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9、低张姓缺氧(hypotonic hypoxia):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为乏氧性缺氧,又称低张姓缺氧。

20、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21、循环型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为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养不足,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22、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23、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24、发热(fever):当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超过正常0.5℃时称为发热。

25、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26、外致热原: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

27、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28、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29、应激性疾病(stress disease):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伴有应激反应,由应激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

30、应激相关疾病:以应激作为条件或者诱因,在应激状态下加重或加速发生发展的疾病称为应激相关疾病。

31、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指在大面积烧伤,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主要表现: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出血。

32、急性期反应蛋白(APP):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快速反应,如血糖升高,体温升高,分解代谢加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反应(APR)。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33、热休克蛋白(HSP):生物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所表现的以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防御适应反应称为热休克反应(HSR)。此时新和成或合成增多的一族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34、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35、休克(shock):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3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多种病因作用下,凝血过程强烈激活,大量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耗竭,继发纤溶功能增强,凝血功能障碍并以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37、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血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过程。

38、心肌紧张源性扩张:伴有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的心腔扩张,称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39、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4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4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42、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43、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肝功能不全晚期称为肝功能衰竭。

44、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5、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指肝硬变失代偿期或急性重症肝炎时,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46、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可逆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