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5-10-06 00:12:52 责编:小OO
文档
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普仓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5期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的重要保障体系。在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形成个人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的保障。因此,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笔者一直以来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结合实践工作总结了几点体会,供教育者们参考。

        一、加强德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心理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在整个的教学方向上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便是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只有学生的心理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让这些特殊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主要方式可以包括:(1)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2)动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利用身边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人才。

        二、创建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催人积极奋进,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德育境界。

        三、挖掘德育课中,心理素质因素,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骄纵溺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家庭生活环境中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刚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合群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长大了走上社会就不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小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的培养,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等,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德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生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一旦受到挫折就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些后进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别人曲解他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而受到了压抑,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心灵扭曲。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取得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辅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一种克服自卑感,发展自我的途径。

        注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生活动的天地日趋扩大,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因此,萎靡不正,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

        四、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远而富有意义的教育,在德育教育的路途上,教育者们要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心理健康的特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追求,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为特殊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做出一份贡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