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耳聋中医辨证论治
2025-10-06 00:04:39 责编:小OO
文档
耳聋中医辨证论治

耳  聋

耳聋是指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既是多种耳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一种的疾病,李鸿全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肝火、肾虚、血瘀”为病机关键,清肝泻火、补肾益精、化瘀通窍为治疗之本,并首创泻火治聋汤和益肾治聋汤。

一、“肝火、肾虚、血瘀”为病机关键

李鸿全教授根据《辨证录-卷三》:“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之气未尝不可相通者。”认为肝是耳聋致病的重要脏腑之一。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为“将军之官”。肝主疏泄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泛指肝具有舒畅、开展、宣散、流通等综合生理功能。肝五行属木,主升主动,主疏泄:肝调畅全身气机,若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对耳出现两种病理状态。其一,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气的升发不足,耳部的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肝气郁结的病理变化,而肝气郁结则日久化火,灼炼耳部脉络而致耳聋;其二,肝火的形成多因七情过激所致,肝的升发或疏泄太过,则肝气过亢,火性炎上,肝火循经上扰耳窍,而致耳聋:人的七情致病中,抑郁与暴怒最易伤肝,抑郁者肝郁气滞也,暴怒者肝火上犯也。故有《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又有《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素问●热论》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足少阳胆经支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于耳前。肝胆主升发,若肝胆失调,胆经有热,易上逆于耳而发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故李鸿全教授认为肾虚是导致耳聋的另一重要病机。肾主藏精而生髓,髓充于骨而汇于脑,若肾亏精髓不足,髓海空虚,不能上荣于耳,则导致耳聋。李鸿全教授常引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耳》卷十中所言:“肾为耳窍,耳病皆属于肾,肾虚故耳中或如潮声、蝉声,或暴聋无闻。”更能说明肾虚在耳聋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肝火与肾虚之外,李鸿全教授认为血瘀也是耳聋病机之关键。《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暴聋而厥,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李鸿全教授认为耳聋患者多有多思多虑,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能调配气血,瘀血阻于耳窍,则耳窍难以听声音,暴聋突发实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耳窍闭阻失于濡养所致。“血瘀”可为肝气郁结之果,亦为暴聋重症之因。

李鸿全教授临床治疗耳聋,以“火、瘀、虚”为纲,即以“肝火、肾虚、血瘀”为病机关键,于临证之中每每收到良好疗效。

二、清肝泻火、补肾益精、化瘀通窍为治疗之本

(1)清肝泻火法:

外邪由表而里侵犯少阳,或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而致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耳窍而致耳聋。李鸿全教授以柴胡疏肝解郁;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胆;车前子、泽泻、木通利湿退热、导热下行;生地养阴清热;当归活血养血。若耳闷者加石菖蒲以通窍;火热之象盛者加牡丹皮、栀子。

(2)补肾益精法:

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营,伤及肾精,或年老体弱肾精渐亏等,均可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上扰耳窍,肾阳不足,则耳窍失于温煦,李鸿全教授于临床上遵循“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之法,多用阴阳双补之法。李鸿全教授以熟地、枸杞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肉桂补肾助阳,温运肾火,调和阴阳,磁石重镇潜阳,聪耳通窍。

(3)化瘀通窍法: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久病入络,而致耳窍经脉瘀阻,清窍闭塞而致耳聋。临证李鸿全教授多在诸法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以祛血中瘀滞,丹参活血兼除心中烦火,川芎善行头面诸窍之风,风行血动,以除耳窍之瘀血。此外李鸿全教授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多配伍行气之品,如香附、枳壳等,以期加强行气活血之功,正所谓“气为血之帅”。

三、浅析泻火治聋汤和益肾治聋汤

1、泻火治聋汤

李鸿全教授提出“清肝火、除血瘀”的观点论治暴聋,认为暴聋多责之于肝胆,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循少阳经上扰耳窍,则可出现耳鸣、耳聋。故李鸿全教授拟方“泻火治聋汤”治疗此两种证型耳聋,该方剂是李鸿全教授以龙胆泻肝汤及《医林改错》中通气散化裁而成。具体组成为:菊花20克,枳壳20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甘草10克,栀子15克,钩藤25克,夜交藤15克,石菖蒲20克,红花15克,大枣20克。该方剂中柴胡疏肝解郁,通窍聪耳,引诸药入于肝胆之经,川芎、枳壳行气解郁,丹参、红花活血通络,菊花、钩藤平抑肝阳,石菖蒲通利耳窍,大枣、夜交藤养心安神,栀子清热除烦,葛根升清取其引药入耳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纵览全方,乃降中有升,泻中有补,安神解郁,活血通窍,标本兼顾,使肝火平息,耳脉遁利,耳窍复其清空之态。此外方中石菖蒲实乃开耳窍之圣药,有化痰开窍,通心气之用,李鸿全教授善用石菖蒲治疗耳鸣耳聋闭气,曾说石菖蒲治耳鸣可有画龙点睛之妙用。现代医学认为,突聋可能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有关,从而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故该方剂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组方同时,又兼顾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如方中的柴胡能抑制多种原因所致炎症早期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或渗出水肿;菊花有抗微生物作用,并能扩张周围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葛根中的葛根酮能扩张脑及内耳血管,调节血运,促进细胞代谢,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钩藤中的钩藤总碱有直接扩张血管作用;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除能提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促进毛细胞能量代谢外,还有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和防止耳蜗组织由于自由基产生而导致的耳蜗组织过氧化损伤,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川芎能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并能透过血脑屏障,改善颅内血液循环,调节耳蜗血流供应,以保证毛细胞的能量供应;栀子中的去羟栀子苷可加速软组织愈合;枳壳能保证重要器官循环增强,使全身微循环得到改善,尚有降低血管渗透性,维持血管渗透压的作用,从而全方能改善耳鸣、耳聋等症。

2、益肾治聋汤

李鸿全教授认为耳聋涉及多个脏腑,久聋在肾。耳作为脑之司听器官而生于外的,然脑为髓海也,乃肾气所生,故五音从耳到脑,是以肾的机能贯穿一气而发挥司听职能的。耳属肾,肾主耳,肾气通于耳,温养耳窍,助耳听觉,耳为肾之外窍,肾之官,为肾行其职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肾为藏精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精气,输注于耳,肾精充沛,髓海得濡,上濡耳窍,则耳窍受养,功能健旺,听觉聪慧,反应敏捷;肾脏失调,可引起耳病,肾精亏损,髓海空虚,耳窍失养,听觉失聪。故李鸿全教授拟方益肾治聋汤以补肾益精,活血开窍,力求使肾实耳聪。益肾治聋汤药物组成为:黄芪20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丹参20克,石菖蒲15克,路路通10克,蝉蜕15克,肉桂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葛根15克,香附15克,甘草10克。该方选用黄芪、熟地、枸杞子补肾固精、益气养阴为君药;肾精亏损,气机推动不利,臣以柴胡、枳壳、石菖蒲行气解郁通窍;气机不畅,脉络瘀阻,佐以川芎、丹参行气活血,以助通窍之力;补阴必伤阳气,故佐以肉桂、龙骨、牡蛎以调和阴阳,使以葛根、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通利耳窍使气机运行更畅。纵观全方补肾固精之品与益气活血通窍之品合用,具有补而不滞,走而不窜,共奏补肾填精、益气活血、通窍聪耳之功,与肾精亏损证耳聋病机相契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