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5-10-06 00:13:51 责编:小OO
文档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作者:唐鹰尼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06期

        一、高职院校及德育工作现状

        客观地说,高职院校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专业技术高职生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国家虽大力提倡,社会虽迫切需要,市场虽供不应求,但人们还是对它有一定的偏见。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了高职大学生学位是普通高等教育相应学位的含金量是一样的,其目的就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声势,借以消除人们的偏见,从而不在把视为专业技术高职生怪胎,弃儿。即便这样,因为在入学考试方式上,在入学学习方式上,在毕业就业待遇等原因,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会将它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结果在生源上就出现了普通大学吃不了,高职院校吃不饱的不协调现象。因为生源紧张,为扩大生源,在招生要求上一降再降,生源质量受到考验;因为生源紧张,高职院校间也竞争激烈,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在学制上能压就压,能短就短,重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早早地就联系企业进行实习,以为只要掌握了技术,安排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致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资源整合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丰富了内涵,但还只是局限于学校的一个小圈子里,固步自封,认为仅靠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能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忽视全方位育人的力量和社会、家庭对德育的影响;在德育教育内容偏重理论传授,忽视德育实践,忽视了现代网络、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死板教条

        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制定一个标准,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死板教条。面向全体是正确的,但要注重个性的差异,教学也要求因材施教,德育也需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大锅饭,具体对待。现在大多院校实现封闭式管理,为了学生的安全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总要融入社会,就好像满园春色关不住,最终还要出墙来。在校内表现再好,一旦到了社会的大染缸里,经不起诱惑工作不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思想纷至沓来时,就是德育的失败。

        3.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身心素质及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之外,更需具有较广泛的工程实践知识和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资源不足时,高校教师既要负责教学,另外还须进行繁重的科研工作,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了,对于高职生的培养上就很难分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有教师观念和普通人的一样,认为高职生的水平较低,骨子里就对他们很轻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高职生教育肯定不是很重视,有了这种心态,对高职生授课及指导的积极性势必不会很高。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资源的盈缺与教师对高职生的认可度,对高职生的教育质量必然有所影响。必须要承认,目前部分教师德育责任感弱化,在工作理念上对学生德育的认知缺乏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缺乏实践的意志力。更严重的是,一些教师道德水平不高,不能为人师表,还组长了学生的不良之风的形成。这些人虽然不很多,但对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却不能低估。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1.加强德育课程的主渠道畅通

        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选择。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做到思辨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准。课程要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要不断加以革新,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结合社会,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敢于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现象进行剖析,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寻找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而开导学生何可为,何不可为。所以说,要德育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一定要与时代主旋律相契合。

        2.教师要立身为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校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就是各学科教师。所以,学生的德育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究教学教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接受了学科知识,还不由自主的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但最主要的就是就是首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作为学生的参考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确是,当教师就在给学生做不良榜样时,谁又能保住学生的德育水平呢?其实,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也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认识的加深而加深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与学生的心理问题相提并论。教师要协作院校在学生择业、就业上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只有排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3.改善德育环境,完善德育环节

        环境不能决定人,但可以影响人。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事关重要。人的成熟主要有两个因素,要么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要么就是在书本中探究。学院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通过校办刊物、拓宽第二课堂等方式来宣传道德,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认知后,学院要结合社会实践来做到知识、能力与品质的统一。学校德育建设要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分层实施德育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互联网也不例外。网络对于学生的恶劣影响已是报刊杂志司空见惯的内容,所以学院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结合社会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扬其长,避其短,为学生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当然,眼花缭乱的网络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自身自制力和免疫力。但教导他们该如何抵制不良诱惑,真正的取其利而避其害是很重要的。取网络之精华,去网络之糟粕,这是学院需要关注的内容和解决的对象。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方能治病救人。

        参考文献:

        \\[1\\]宋桂言,葛树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5):77-78.

        \\[2\\]李世闻.高职院校构建实践德育体系的两个层面\\[J\\].教育探索,2010,(1):93-9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