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双控”风险管控方案
2025-10-06 00:09:24 责编:小OO
文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项目名称:**********住宅小区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日    期:       2020年5月

1.编制说明 

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通知》 冀安监管四〔2018〕158号文的指示精神,依据《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令〔2018〕第2号)及的要求制定本手册。 

1.1编制依据 

1.1.1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令[2009]第549号) 

9)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令第393号) 

10)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9号令) 

1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12)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3) 《工伤保险条例》 

1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6)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7)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令〔2018〕第2号) 

18)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管理和隐患治理指导手册》 

1.1.2标准、规范 

1)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 

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41-1986 

3) 《安全带》GB 6095—2009 

4)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5) 《安全网》GB 5725-2009 

6) 《施工升降机安全使用规程》GB/T 34023-2017 

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 

8)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9)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 

10)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GB12602-90 

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16 

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1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 

2.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开发有限公司

2、建筑层数与高度:1#住宅楼:地上17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50.7m;2#住宅楼:地上17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50.7m。3#、5#住宅楼:地上17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49.7m ;

3、结构形式: 住宅楼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幼儿园为框架结构。

4、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为地下二级,地上一级。

5、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7度 。

6、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一层防水为二级,配电室防水为一级。

7、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    

8、墙体工程:

地下部分:

外墙:地下部分一、二层:外墙为250mm厚抗渗钢筋混凝土墙,抗渗等级为P6。

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填充墙均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地上部分: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墙,其余均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9、屋面工程

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层: 屋面为两层3+3聚氨酯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屋面保温:采用110mm厚挤塑聚苯板。

10、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 屋面为两层3+3聚氨酯SBS改下沥青防水卷材。

室内防水:楼地面防水材料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加4mm自粘防水卷材。

 二、工程施工特点:

本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本工程涉及施工的专业性较强,特别是主体工程多样、复杂,需组织多种专业队伍配合施工。各专业施工队伍要协调一致,服从工程总体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样板先行,然后展开”的原则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公司《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现场管理,加强现场保卫工作。 

3.安全风险分布图

4.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治理机构及职责 

为规安国晶都国际住宅小区项目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等的责任划分,特制定本责任制。 

4.1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经理是项目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风险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责任制,包括确定职责、批准责任制文本、对各级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等; 

(2)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判定标准和考核奖惩标准; 

(3)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的资金投入,包括批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费用等; 

(4)定期组织全面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按规定频次(每季度至少一次)参加公司级(项目)安全检查; 

(5)组织事故隐患的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包括组织重大风险上报、批准重要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定期听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情况汇报,组织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等。 

(6)听取重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方案和超出预算并投入较多的隐患治理费用计划;批准隐患排查治理预算或提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费用;审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费用的使用情况。 

(7)组织风险识别,批准重点危险源清单和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 5 

(8)组织事故隐患的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9)批准重大风险管控治理方案、验收报告; 

(10)组织重大事故隐患应按相关规定上报; 

(11)批准风险管控的考核奖惩意见,并监督其实施。 

4.2安全员的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并组织各部门进行责任制的分解,组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2)组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专业技术组,批准隐患排查治理专业组名单,组织专业技术组开展各项工作; 

(3)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各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费用的申报、计划制定、使用管理和效果评价,并根据权限批准或审核相关费用的支出使用; 

(5)组织各部门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发现重大风险立即上报总经理; 

(6)组织制定、审核重大、重要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7)组织制定重大、重要事故隐患的验收,并审核验收报告; 

(8)组织进行事故隐患年度统计分析,并批准分析报告。 

(9)组织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奖惩意见;

4.3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具体组织并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风险判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包括组织制定文件、组织文件评审和修订等; 

(2)具体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确定本单位应当重点防范、监控的风险,确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重点部位; 

(3)具体组织各部门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包括各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上报、公示,制定公司级安全检查和专业安全评估的计划方案、制定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检查表、保存安全检查记录,下达隐患通知单等工作; 

(4)具体组织各部门进行隐患治理,并具体组织重大、重要事故隐患的分析、治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治理验收等工作; 

(5)具体组织项目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专业技术组开展各项工作,并组织其定期学习和例会; 

(6)具体负责重大、重要事故隐患的公示,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7)具体负责建立重大、重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台账,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台账更新及台账内资料的保存; 

(8)具体组织对各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奖惩建议。 

4.4其他管理人员职责 

(1)各部门主管应结合本部门工作活动特点,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包括具体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本部门重点危险源和重点监控部位、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 

(2)组织本部门员工(含被派遣劳动者)安全培训,使员工掌握风险识别、控制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方式方法等; 

(3)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相关记录表单的保存和档案整理工作; 

(4)组织开展本部门(含在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方作业场所和作业活动)的生产安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责本部门风险辨识,对本部门不能治理的应上报企业并按项目要求实施治理工作,按规定建立和管理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台账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5)承担专业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管理人员,根据业务分工负责组织或配合企业对本部门、本岗位管理范围内进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治理工作; 

(6)制止和纠正本部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对未按照规定进行事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治理的岗位、人员进行部门内的考核奖惩。 

4.5各班组职责 

(1)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3)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 

(4)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 

(5)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管理制度 

5.1 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司(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制订本制度。 

5.2 范围 

适用于项目内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操作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排查和治理。 

5.3 组织机构和职责 

1.企业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在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全面负责。  

2.项目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土建/水电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5.4 组织机构职责 

5.4.1 项目部职责: 

①项目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风险分级管控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项目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项目部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负责落实一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二级风险管控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5.4.2 施工作业班组职责: 

①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涉及的风险分级管控的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风险分级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②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③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作业班组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项目部; 

④负责落实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三级风险管控工作,对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⑤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交底。 

5.5 制度 

5.5.1“双控”风险管控制度

1、对重大危险源、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安全等级,应纳入施工总承包单位重大安全风险监管体系,总承包单位定期巡查、监测,并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2、二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纳入区域公司的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区域公司负责定期检查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3、三、四级及以上安全风验,应纳入施工单位项目部安全风险监管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落实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检查;

4、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风险等级,逐一制定区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管控重点、管控部门和管控人员,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应当制定专项管控方案;

5、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6、辨识出的风险确定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标注,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明确管控责任;

7、建立风险点、风险单位、风险区域的分级管控台账。

5.5.2“双控”教育培训制度

1、建立健全“双控”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类型、对象、时间和内容。

2、对“双控”教育培训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和记录、证书的管理要求、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

3、管理人员的培训

各级领导干部的“双控”教育培训以贯彻法律法规、强化风险意识、增加预防风险知识为主要内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强化责任意识、掌握双控管理方法、增强识别风险技能为主要内容。

4、作业人员的培训

作业人员的“双控”教育培训以强化安全意识和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开展“双控”教育培训应做好记录,并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3“双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对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2、施工单位应当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编制隐患治理信息台账,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3、事故隐患排查包括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隐患排查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周至少抽查一次,工程项目部每周至少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

(1)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

(2)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3)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

(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

(5)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

(6)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

5、施工单位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

(1)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2)施工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3)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

5.6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和内容 

5.6.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范围确定→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分级→制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5.6.2 安全风险判定原则 

结合公司风险管控制度要求,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同时考虑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5.6.3 风险点范围确定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操作及作业活动: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5.6.4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采用LEC评价法。 

5.6.5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本项目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采用LEC评价法。 

5.6.6 风险分级 

参考《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风险,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1.一级安全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二级安全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三级安全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四级安全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5.6.7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5.6.7.1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有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应急措施等。 

5.6.7.2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工程技术措施(排除、替换、隔离、程序控制等)、安全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管理措施等。 

5.6.7.3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 

a) 工程技术措施(排除、替换、隔离、程序控制等); 

b) 标志、警告和(或)其他管理控制措施; 

c) 安全培训措施; 

d) 应急处置措施; 

e) 个体防护措施。 

5.6.8 风险分级管控 

5.6.8.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分级管控分为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及岗位级四个管控层级。项目及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均须落实管控责任,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管控。要求如下: 

一级风险的管控,应纳入总公司重大安全风险监管体系,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挂牌督办,定期巡查、检测,并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项目部组织实施; 

二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应纳入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公司(区域公司)的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分公司(区域公司)负责定期检查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组织监督指导; 

三、四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应纳入项目部安全风险监管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落实管控制度、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及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检查由施工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指导。 

四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施,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监督指导。 

5.6.8.2.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四级:低危险,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低风险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由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三级: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项目、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一般风险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二级:较大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总承包单位公司或总承包单位分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级:重大风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5.6.8.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项目部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6.8.4 风险告知 

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安全管理要点标识牌,标明风险点名称、风险等级、风险类别、管控措施、应急处置要求等内容。 

5.7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和内容 

5.7.1 排查治理工作流程 

制定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明确隐患排查依据→确定隐患排查方法→实施隐患排查→进行隐患分级→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较大以上制定方案并上报)→隐患整改→效果验证→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5.7.2 排查频次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同时进行。 

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工程项目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5.7.3 安全隐患分级 

5.7.3.1按照公司所属行业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将隐患等级确定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重大隐患是指极易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除重大隐患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5.7.3.2 整改重大隐患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整改目标和任务; 

2.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 

3 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4 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5 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6 应急处置措施; 

7 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5.7.4 安全隐患治理及验收 

5.7.4.1 安全隐患治理 

(1)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责任单位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及时拿出落实措施,落实整改措施。 

(2)对于一般事故隐患,项目部、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3)对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安全生产,总承包单位公司总经理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有整改条件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即定项目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定资金来源。隐患整改通知单要存档备查。 

(4)各专业检查和总承包单位公司/总承包单位分公司检查的隐患整改通知单由总承包单位安全领导小组下达,经公司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发出;隐患所在项目部门负责人签收,不按期整改或由于不抓紧整改而酿成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5)项目部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5.7.4.2 安全隐患治理验收 

(1)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工程项目部应组织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2) 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企业应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或由总承包单位总经理组织成立隐患整改验收组进行专项验收。生产经营单位成立的隐患整改验收组成员应包括总承包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部门负责人和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整改验收应根据隐患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5.8 文件管理 

5.8.1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5.8.2 在隐患排查治理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单独建档管理。 

5.9 持续改进 

5.9.1评审 

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9.2更新 

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和隐患排查清单: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整; 

(4)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5)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发生变化的。 

(7)其他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5.9.3 沟通 

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隐患排查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