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5-10-06 06:07:36 责编:小OO
文档
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陈强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从舞蹈人才需求入手,分析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及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215-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基础教学受到高度关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加快教学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研究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而且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意义。

        一、舞蹈人才需求分析

        (一)复合型舞蹈人才。中职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而舞蹈专业的实践较强,需要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和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将舞蹈技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舞蹈专业与其姊妹艺术联系密切,舞蹈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已经成为舞蹈专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我国社会十分需要复合型的舞蹈专业人才。

        (二)多元化舞蹈人才的培养。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需要舞蹈演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快速反应能力及符合舞蹈内容的表演。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例如舞蹈有抒情型舞蹈、叙事型舞蹈等表现形式,这对舞蹈专业人才是一个考验。只有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和舞蹈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舞蹈进行表演,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目光。由此可见,具有较强舞蹈专业技能、多元化的舞蹈人才是当前培养的目标。

        (三)创新型舞蹈人才。在对舞蹈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结合舞蹈艺术市场的不同需求,培养出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的非职业人才。在中专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敏锐地去发现学生适合发展的方向,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当我们以专业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要求时,对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致的,专业水准、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其次,就专业素质来讲,注重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舞蹈表现力,还要具备较全面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能力等等。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有一专多能的通才和多能一专的专才。

        二、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培养目标。大多数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视学生对舞蹈基础的掌握,重点培养高、精、专的舞蹈人才。中职舞蹈的培养有以下几个方向:1.为高等舞蹈教育输送人才。2.为舞蹈艺术院团输送人才。3.其他行业的文艺骨干。所以舞蹈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要从舞蹈基本功、表演能力、编创才能入手提高舞蹈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更要在舞蹈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方面下功夫,培养出适合各个方向的舞蹈人才。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本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理论课程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舞蹈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具体来说舞蹈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舞蹈史论》、《舞蹈常识》等。舞蹈专业实训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舞蹈创作能力、舞感、舞台掌控能力等各方面。具体来说,舞蹈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典舞》、《芭蕾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等。

        (三)教学方式。大多数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多采用口传身授、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还有些教师为了增强直观性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展示动作视频和动作图片。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自觉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舞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提升。

        三、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需要科学化。首先,部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不足的现象,只突出了专业课程,却疏忽了理论知识课程。部分学校的课程规划中专业课程占了大量时间,理论课程的课时量上不去,在课程建设上需要适当地调节课程规划。其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科学地教授课程内容,提高每一个动作的规范,从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开始提升课程的质量。另外,部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市场的人才需求,没有开设实践课程。具体来说,没有积极组织开展舞蹈实践,缺乏舞蹈活动,导致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较低。

        (二)完善教学条件。首先,部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环境及硬件设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无法提供舞蹈专业教学的场地及辅助设施,严重影响了舞蹈专业课的教学,应加强舞蹈的硬件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的开展;其次,部分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具体来说,有些舞蹈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没有充分掌握舞蹈专业的技能和舞蹈理论知识,导致舞蹈教学质量落后。另外,部分舞蹈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没有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法等新兴的教学方法。最后,部分中职院校缺乏舞蹈专业教学水平较强的舞蹈教师。抓好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行老、中、青的教师队伍梯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开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计划,依托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四、中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培养目标。首先应从培养的生源抓起,各中职院校应该积极促进与地方培训班的联系,在提高少儿培训和优化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才能从各地舞蹈培训班中选拔优秀的舞蹈苗子。其次进入中职院校后,以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训练方式和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在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习惯养成、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升学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全力培养实用性舞蹈人才。

        (二)加快课程体系建设。首先,中职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应清楚划分课程模块,设置舞蹈专业课、舞蹈理论课、文化课,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编创和舞台表演实践,促进学生舞台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中职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还可以设置为通用模块和拓展模块。通用模块的课程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例如,《舞蹈史论》、《舞蹈常识》等理论课程。拓展课程主要指能够发展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课程,例如,《编导技法》、《剧目排练》等相关课程。

        (三)优化教学条件。首先,中职院校舞蹈专业应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学习氛围。为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设置舞蹈实践专项课程,购置充足的舞蹈设备,促进校内舞蹈实训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并且,中职院校应加快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实现共赢;其次,中职院校应加强舞蹈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舞蹈教师,提高舞蹈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且,中职院校应积极开展舞蹈教师培训,组织舞蹈教师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曲梅.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情感的人才培养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2]刘纯,于凯,鲍淼芳.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4).

        [3]黄荷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6).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