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太湖部分景色简介
2025-10-06 06:05:29 责编:小OO
文档
鹿顶迎晖

鹿顶山高96米,为风景区最高点,山顶及山腰建有舒天阁、环碧楼、群鹿雕塑、碑刻影壁、范蠡堂、踏花亭等建筑。登高远眺,正乃: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可饱览湖光山色和城市风貌。

充山隐秀 

以树木花草,自然野景取胜,古树名木众多,处处鸟语花香,是太湖观赏植物园的主要所在地。景区内有醉芳楼、杏花楼、挹秀桥、花菖蒲园、聂耳纪念馆等景点。

十里芳径 

 十里芳径是近几年才新建成的湖边景观大道,它从宝界桥到勃公岛正好是五公里,沿着湖,

湖边种植着桃树,柳树,樱花树,以及其它各种花木,在春的季节,景象最迷人,樱花、桃花、梨花一处开,柳丝随风飘荡在湖岸边。每天,这段道上都有锻炼的人,特别是周末,在此徒步和骑行的人很多。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一条醉人的花树之路,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径。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

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门王楼式琉璃顶"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牌楼,及湖边圆形"待闲乌亭";

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经茹经堂、充山门、波色月色水榭、漕湾,至"山辉川媚"牌楼;向左拐过"江南兰苑"、"世界之窗"游乐宫,中日樱花友谊林;穿"挹秀桥"桥洞,最后与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

藕花深处  

位于十里芳径蠡湖边,荷花、睡莲、浮萍等水生植物连片数里。夏日,碧叶摇曳,莲荷飘香。

漫步荷塘,赏荷避暑,清风送爽,真乃舒心怡神之快事。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

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

两旁武中奇书孙保圻的联句:

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

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浑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

湖山真意  

位于风景区倚山临湖的中心地带,经曲径石级,松林深处,穿过半亭隧道,登上天远楼,此地是观赏太湖山水真趣绝妙之处。近处还有苍鹰渚、卷雪亭等建筑景点。

 在鹿顶山下的挹秀桥南。这里早在1931年就由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对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有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在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临湖有两层碧琉璃瓦、歇山顶的“天远楼”,轩昂宏丽,飞阁流丹,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的“天远洪涛翻日月”诗句,倚栏望,两侧山峦错落,中间湖水溶溶,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

江南兰苑  

是座栽培、观赏兰花为主的专类园,19年,被中国植物学会列为中国兰花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园内草木繁茂,亭台错落,布置古雅,四季兰香,清幽宜人,堪称赏兰品茗之佳处。

樱花谷

无锡太湖鼋头渚樱花谷位于太湖之畔鹿顶山下,在太湖风景名胜区鼋头渚景区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樱花旅游观赏休闲景区和樱花培植基地,为国内最大的集观赏、科研、科普于一体的游览基地,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的美誉。

  鼋头渚樱花谷于2010年3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种植樱花3万余株,面积千余亩,共有67个樱花品种。

  鼋头渚风景区栽种樱花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园主杨翰西在1933年所撰的《鼋渚艺植录》一书中,对樱花的习性、栽培技术及观赏特性就有详细记载。位于长春桥两旁的樱堤就是当年著名的景点之一,“花漪长春”景点的名字就来源于此,现充山至七十二峰山馆三华里的干道(今省干道)仍保留当年种植的樱花数株,胸径30公分以上16株,其中胸径最大的一株46公分,被称为“樱花树王”,至今仍繁花叶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无锡市对外友好协会帮助下,与日本友人坂本、长谷川等人组织的“日中樱花友谊林实行委员会”共建中日友好樱花林,于1986年在景区的中心地带(友谊亭至江南兰苑)建立了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中日友好樱花林,定植樱花5000多株,30多个品种,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日本的名贵品种,染井吉野、仙台枝垂、关山、松月、普贤象、郁金等。随后结合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自然风光的特色,开展了樱花的大规模引种和栽培工作,充山隐秀、十里芳径、鹿顶迎晖等景点陆续大面积栽植,均已成为景区重要的赏樱景点。至2008年樱花在景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平方米;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樱属植物品种60余种,秋早樱、彩叶稠李、高岭樱、银河山樱等一批新优品种。 

  樱花谷在在造园手法上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日式元素紧密相结合:地形处理上随坡就势;景点布局上因地制宜,如园中的标志性建筑“蹑云阁”;枯山水式的“置石”;蜿蜒曲折的“水系”;峰回路转的“小径”;怪石嶙峋的“溪流”;穿水而过的“小桥”;造型独特各种花灌木等,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在樱花种植上,早、中、晚樱搭配合理,观赏期较以前有了极大的延长,仅盛花期就可达一个多月,弥补了樱花花期短的缺憾。季相上,常绿树与色叶树疏密有致;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灿若云霞的单瓣樱花,雍荣华贵的重瓣樱花,而且还能一睹婀娜多姿的垂枝樱花……都给游人以心旷神怡的美感,使游客仿佛置身于诗画般的自然风光之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