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0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测试题6
2025-10-06 06:05:00 责编:小OO
文档
2010年时政热点

专题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一、热点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次大会规模空前,各种政治力量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博弈和较量。哥本哈根会议背景错综复杂,交锋惊心动魄,过程跌宕起伏,成果来之不易,意义重大深远。

哥本哈根会议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甚至被媒体形容为“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非组织、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在会议后期会聚哥本哈根展开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此次会议,人数之多、规格之高,各种磋商之密集,都是前所未有的。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各种复杂的科学、政治、经济、技术、法律和伦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各国由于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利益诉求不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存在分歧。

哥本哈根谈判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一是会议成果的法律形式;二是减排目标;三是资金问题;四是与减排行动相关的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简称“三可”)机制,即增加透明度的问题。在上述关键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的南北对立依然延续。而在两大集团内部,欧美之间的分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化也客观存在。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取得成果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不仅在谈判开始前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减缓行动的具体目标,展现了中国的诚意,而且在谈判过程中为推动谈判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一直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与发达国家斗争不妥协,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另一方面在资金问题上明确表示最不发达国家优先,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团结。在谈判的最后时刻,总理亲临哥本哈根出席高级别会议,与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一起,积极沟通和斡旋,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展现了最大的灵活性。中国为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尽了最大努力,功不可没。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具体表现为:一是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2、公民应该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学生应该做到:(1)提高环保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保行动。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有利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4)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5、当前,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做到:(1)增强环保意识,节约和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2)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6、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7、当代中学生,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环境恶化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热点解读

1、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3、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地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必须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保护资源环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5、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6、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须肩负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和环保意识,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促进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积极向环保部门建言献策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实践者。

四、相关问题

1、各国应该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各国要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发达国家要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应尽最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2、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生活,做一个“低碳族”。如使用节能灯、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这一热点时,既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战略、基本国策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要注意结合公民的责任、义务、消费观念等。

3、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②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③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④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⑤是党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建议、献计策)

答、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

5、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答、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谈谈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答、(1)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