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2025-10-06 06:08:19 责编:小OO
文档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实施规划,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快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根据县委、县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前期计划完成情况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目标,全县交通运输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把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04.5公里,其中国、省道123公里,县道230公里,乡村道1451.5公里,公路密度为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国、省道公路均已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道公路基本上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全县村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达到100%。

2、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打造便民、利民优美线路。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公路建设与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所有列养农村公路全部划设了中心标线,新建改建公路绿化带统一加宽到3-5米,路沿石、下水槽、警示桩、标志牌等配套工程一步到位,全面健全农村公路安保附属设施。凡是经过镇村大街路段的县道公路,全部实行了路宅分家,累计美化乡村大街59条,建设路边花园36处,共垒砌排水沟1.6万米,安装路沿石10.2万米,下水槽1360个,设立反光标志牌16个。公路绿化坚持一条路一个模式,一条路一个特点,采用法桐、紫叶李、雪松、北京栾等美化苗木、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文泗路、汀大路、陡大路、良沂路等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高标准“优美线路”193公里。坚持管养结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由县牵头制订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权划分、标准要求、检查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全县年终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管必管好。

3、全县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营运机动车7979辆,载货汽车7421辆;等级客运站1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82家,驾校2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全县客货运输企业分别达到3家、86家,驾驶人从业资格培训机构1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6万人。“沂蒙快修”共发展10家维修企业,8台救援车辆。2013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70万人次,货运量2760万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综合交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尚不完善,现有公路等级普遍较低,技术等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除了岚济公路以外没有其它公路与岚山、日照港直通,出港通道单一。作为面积为1388平方公里,人口过80万的农业大县,全县的南北通道只有一条莒新公路,路网结构不合理,网络不完善。

2、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多年未变,造成交通建设资金缺乏,筹集难度大。费税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自2009年至今保持不变,造成地方专项资金严重短缺,我县县乡公路正处于大范围大修改造期,部分危桥、农村公路急需改造升级,上级补助资金不足、县财政相对紧张、镇街配套建设资金难到位,资金调度、资金周转矛盾突出,困难重重,导致项目建设进度迟滞,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道路运输方式比较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农村客运班线设置不尽科学,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愿望有一定距离。城市公交亟待开通,出租客运、货运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4、存在制约行业发展的其他因素。受经济利益驱使,车辆超限超载、无证运营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运输业户暴力抗法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区电动三轮车的非法运营、“黑出租”的存在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城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客运市场监管等工作。交通行业执法管理还不到位,路政、运政存在执法空隙。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尽完善,管“全行业、办大交通”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市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实施规划,根据县委、县和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县的交通运输工作实际,我县交通运输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实现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按照市局实现“一个目标”,推动“五个交通建设”,突出“四点支撑”,打造“一个品牌”的部署要求,抢抓享受中部和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全面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发展、规范运输市场,提高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五个统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备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能力,促进行业文明,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的积极性,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级公路、运输服务及保障体系,提高交通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服务功能。

3、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要科学谋划交通发展,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系统性。继续把提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坚持“办大交通、管全行业”的原则。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加大交通行业的监管力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加强道路、水路、县城客运出租、运输及相关的车船维修、搬运装卸、货运代理、信息配载、人员培训等运输服务业的管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5、坚持以科技振兴交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意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在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努力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装备好的交通科技队伍。

6、坚持“两手抓”的原则。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共同进步,为交通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四、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公路建设

公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计划投资39858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86.701公里,其中,新修县乡公路126.973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37.905公里,新修改建村级公路321.823公里,改造大中桥47座;拓宽改造国省道23.633公里;努力争取曲阜至日照高铁项目到。预计到202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56.7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36.377公里,三级公路达到261.734公里。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四枞四横”主框架为干道,以农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城乡结合、乡乡贯通、村村相连的公路交通网络。

具体目标是:

1、高速公路:完成长深高速汀大路连接线规划建设,结束县境内无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现状;建成枣临岚高速段及枣临岚高速连接线工程,进一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高速对接。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生质的飞跃,彻底改变高速通道交通制约问题,对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国、省道:建成南、北疏港大道,打造新的出港通道,解决出海通道单一,临港不通港的问题,凸现的区位优势,拉动临港经济发展;完成长深高速汀大路连接线的拓宽及东西向延伸,打造县北部从天马岛延伸至汀水西的高速快捷连接大通道;加快国、省道拓宽升级改造步伐,完成岚济路段改线工程。

3、县、乡公路:建设完成文莲国防公路,打通县域东部南北大通道;建成沿浔河两岸生态旅游线路,以交通先行拉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完成陡十线、良沂线等全部县道公路的拓宽升级改造,提高县乡公路的通达深度和等级水平,重点安排连接重点城镇、规模化市场、农副产品基地、矿产资源基地、商品粮基地的项目,突出抓好与国省道连接路、县际间重点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确保路网整体效能发挥;依托、省、市专项资金项目,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86.701公里,改造危窄桥47座,变“村村通”为“路路通”,实现全县所有等级公路及村内主要街道得到硬化的目标,努力创造安全、文明、便利、快捷的出行环境。

4、继续彰显亮点,实现公路现代化程度新跨越。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美化,高质量施工,加强公路绿化美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一路一景,县乡公路全部完成绿化、美化,把全县公路建设成为的经济带、产业带、文化带、旅游带,彰显交通特色,扩大优势。

(二)运输市场建设

1、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枢纽。根据省、市、县总体规划,新建临海新城一级客运站、城乡客运综合体各一处,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优质运输服务,实现交通公共运输服务的均等化。按照客运站标准化建设体系要求,完善服务设施,构建服务体系,体现环保、生态、人文的运输理念,使旅客享受高品位的优质服务,充分展示行业“文明窗口”与“城市名片”功能,公众满意度稳步提高。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与异地公路客运枢纽相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实现异地交通信息查询、联网售票等网络化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多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交通信息服务。

2、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抓住被列入全市商贸物流体系“一圈两带”的“大宗商品物流圈”这一机遇,培育主导行业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结合临港经济建设,依托独有优势(全国农业基地、交通近海临港、全省运输大县),兴建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发展专业化物流。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按照专业化、大型化、厢式化要求,加快货物运输车辆更新,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满足不同行业物流发展需要。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加速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充分发挥站场在物流中的节点作用,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培育大型物流龙头企业,该项目共投资5.1亿元,占地300亩,业务涵盖交警检测线、交通检测线、环保检测线、驾驶员培训、物流仓储、二手车交易市场,车辆综合保养维护车间等,以龙头企业带动我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大智慧交通建设投入,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道路货物运输信息网络,提供面向、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窗口,满足不同用户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出行效率,为传统运输融入现代物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新。通过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提高车辆运行的速度,降低车辆空驶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城市空气和噪音污染,发展绿色交通建设,实现洁净运输,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3、稳步推进客运车辆国有化经营改造。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客运班线的国有化经营改造,力争所有线路国有化经营率达到100%。适时进行城乡客运车辆和出租车的更新、融合与调整。加大车辆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车辆技术等级,优化运力结构。进一步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步伐,提高车辆新度系数,营运客车总数控制350辆左右,其中高级车辆150辆以上,车辆新度系数达0.7以上,基本实现快速客运高档化,长途客运卧铺化,市际客运空调化。

4、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化建设进程。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公交场站建设,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率,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城乡路网衔接,推进城乡公车化,扩大班线覆盖范围,建成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运输体系。

5、大力发展“沂蒙快修”品牌建设。以提高维修质量、维修服务水平为中心,引导维修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和连锁维修经营方向发展,推动汽车维修服务与机动车不断增长需求相适应,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建立维修行业诚信评价体系,规范维修经营行为,全面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和服务能力。本着“分布均衡、方位合理、方便用户、适当集中”的原则,结合社会车辆发展需要,扶持发展部分中高级汽车维修企业,确保一类维修企业发展到10家,二类维修企业50家,三类专项修理业户100家。并根据今后中高档进口汽车增长较快的实际,有计划地在城区范围内的维修企业中提升10家“沂蒙快修”品牌的快修服务点或者三位一体(3S)、四位一体(4S)的维修企业,利用现有网点,组建覆盖全县范围的“沂蒙快修”品牌服务网络,实现中档车辆维修不出县。

6、规范发展驾驶员培训工作。依照“分布合理、方便学员、确保培训质量”的发展原则,规范和发展驾驶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全面提高驾培市场信息化建设水平,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竞争有序的驾培体系,基本实现“五化”目标,即管理精细化、培训智能化、教学标准化、场地园林化、服务人性化,驾培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明显增强。但我县培训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我县拟在2018年新增驾校1家。

7、加强平安交通建设。加快完善平安交通体系建设,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夯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岗位实名制工作,强化安全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安全设施,强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意识,加强运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应急能力,依托重点骨干运输企业,建设应急保障队伍,储备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协调统一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交通拥堵和事故紧急疏导救援体系。切实提高安全发展的防控能力,实现交通运输健康持续安全发展。

8、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淘汰高耗能交通设施设备和工艺。切实保护环境,鼓励应用清洁环保交通技术和装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三)水上交通

我县水上交通发展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水上交通管理达到“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安全畅通、安全畅通、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的要求,让航行更便捷,让水域更清洁。

1、建设监控调度指挥中心。以信息化提升海事监管能力,积极向省港航海事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协调天马岛景区,建设水上交通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对天湖水域实行远程无缝隙监控覆盖。

2、加强海事队伍建设,严格港航海事人员准入条件,组织加强培训和学习,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3、旅游码头建设。旅游码头在景区现在圣水码头、仙山码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监督景区建设公主码头和海角湾码头。

4、游船。目前景区共有各类旅游船舶22艘,下一步要监督引导好景区筹建2艘350游船,将350客位游船建成娱乐、休闲、培训为一体的豪华游船,叫响天马岛景区水上旅游品牌。

5、继续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在现有海事站点、执法车辆、巡逻艇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县水上交通的支持,改善执法站点,配备海事卫星电话、手提电脑等执法装备。

6、低质量船舶治理。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有关部门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审请船舶检验,将挖砂船等低质量船舶纳入规范管理。

(四)铁路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工作要以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为主线,在重点完善公铁立交桥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重点破解资金缺乏难题,保障新建路立交桥建设项目,天桥路立交桥改造项目的建设。其次加快实施G9路立交桥建设项目,完善县城城区东部南北大通道交通网络结构布局。三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规划建设完成我县境内“大店南”高速铁路车站一处,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是积极做好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段的建设工作。该条铁路通道,将于今年三月份开工建设。四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还有:G17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G20咱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G22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G24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G26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城西三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城西六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镇中路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

至2020年,把火车站建成一个标准型、规范化的客运站,提升交通运输形象,提高人民交通生活水平,使火车站功能优化,资源整合,质量提高、服务加强,把货物运输功能提纯外转。其次,重新建设兖石铁路岭泉中柴沟火车站,该站是一个四级站,原建办公楼已于2003年撤站时拆除,现有职工宿舍大院(房屋齐全),线路工区大院(房屋齐全),货场。全站占地东西总长830米,南北总宽80米,总面积38500平方米,该站自2003年撤站以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在此建设一座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货物流转基地,有利于整合货物运输资源,发挥铁路公路的运力潜能,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发展我县交通运输事业。

五、保障措施

完成我县综合交通枢纽发展2020年远景目标,实现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交通行业必须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加快交通事业发展的合力,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超前发展战略。

加快我县公路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困难很多,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各界的大力支持。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建设的领导,强化交通职能引导作用,确保公路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在规划布局上既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重点项目,又要考虑农村和边远地区交通建设,在建设周期上,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统筹安排,又要分步实施建设和完善一批对全县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有重要影响的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提高交通网络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

2、改革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改革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主体多元化,公路建设大胆实施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加快地方规范性文件建设。建立严格的交通建设与运输企业资质管理认证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市场规则,实施对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鼓励客运出租、公交车辆更新,提高车辆档次,提升县城文明水平。严格交通建设市场管理,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建立“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进入运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依法规范运输市场经营行为,加大打击非法经营力度,净化运输市场,切实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确保行业安全形势的稳定。

4、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进一步加大交通改革力度,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深化公路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工作规范、运营良好的公路管理;深化运输管理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改革审批制度,减化办事程序,增加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中介机构真正成为联系企业、业户和的桥梁和纽带。

实施“科技兴交”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交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中关系全局的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运输市场管理及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有所突破,带动交通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高。在客货运输、城市出租、城市公交等领域推广应用GPS行驶记录仪与卫星定位系统,提高防范能力;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系统,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轮岗等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按照县交通运输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业务知识培训,搞好交通运输“四德”工程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的行业新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