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机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025-10-06 06:08:29 责编:小OO
文档
电机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 要】电机座是机床上数量较多的零件,它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机床的精度、性能等。加快电机座的加工速度、降低电机座的加工成本可以增加机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电机座;工艺;夹具

在机器中支承或容纳零部件的零件称之为机架,电机座作为机架的一种,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到机架设计需要保证的特性:刚性、强度及稳定性,还要满足机架的一般要求,如抗震性好、热变形对精度影响小、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性好、便于铸造加工、安装调整方便以及经济美观等。

电机座是数控机床拖动环节中重要的零部件之一,使用数量大,属于小箱体类零件,主要作用是联接伺服拖动电机和滚珠丝杠,因此对该零件的制造精度、加工效率的要求都很高。安装轴承处孔的大小为Φ62H7,该孔对电机安装面垂直要求不大于0.01,压盖的安装面装轴承孔中心的跳动不大于0.01;电机止口大小为Φ110H7,其中心线对轴承座处中心线同轴度要求不大于Φ0.02,电机的安装面对电机止口中心线的跳动要求不大于0.01。

1.电机座加工工艺性分析

电机座用于连接电机与丝杠,并将其固定在基座上。加工中心三轴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对电机座的精度有很大关联。因此电机座精度对加工中心的成品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公司的电机座,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已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经济性。下面对电机座加工的重点部位进行分析:

1.1电机座毛坯因铸造工艺、留量、木型、拔模斜度、车间当时温湿度以及供货商不同等因素,电机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寻找折中的部位作定位和装置,而且车间内部取消了划线工序。以上为电机座的夹具设计造成很大麻烦。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为增加一道工艺序,在此序使用机床手脉粗略的定位并加工出装置面和定位面。要求此序夹压简单,耗时少。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

1.2作为机床上的拖动环节,作用是拖动装配体在导轨上运行,要求丝杠与导轨的平行度好,反映到电机座上就是轴承孔、电机止口连线与基面的平行度(要求0.01),因电机座的结构问题(只有2个面可以作为装置面使用,无法使上述2个加工部位在一次夹压内完成),只能在2个工序内完成。可以在加工前精修夹具,检测一下此面与机床Z轴(卧式加工中心)的平行度(要求0.008)。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精度、刀具(Φ62H7镗刀)、夹具。

1.3电机座位于电机与丝杠之间(丝杠与电机之间使用联轴节连接)。电机与电机座止口配合,丝杠与电机座轴承口内的轴承(3个)配合。为了保证机床工作平稳,要求电机与丝杠同轴度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这个精度反映到电机座上就是电机止口与轴承安装孔的同轴度(要求0.01)。可以由设备在一次夹压内加工完成来保证。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精度、刀具(轴承安装孔Φ62H7需使用200长的镗刀)。

总上,电机座的加工存在几个重点部位,都可以很容易解决,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设计夹具主要需要考虑的是电机座的加工的经济型。

2.电机座的加工工艺略述

总结上一小节的叙述,电机座的加工分为3序:工艺序、铣基面、镗孔。

2.1粗铣装置面(加工工艺性分析1.1)。电机座属于批量生产零件,首件加工时使用机床粗略的确定零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后续的零件按照此位置校准。加工出下序所需的装置面以及定位面。此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铸出的轴承孔与电机止口的同轴差1~5mm。解决方案为,用铧钻检测轴承孔与电机止口的位置,作用与划线相似,有点不同就是可以加工下序的定位面,使下序的加工方便,快捷。使用设备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建议使用立式加工中心,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电机座加工的经济性。

2.2铣基面(加工工艺分析1.2)。使用上序加夹具置面、定位面夹压电机座。加工电机座与基座的装配面、定位销孔、安装孔等。使用设备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建议使用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旋转工作台,减少1次夹压。

2.3镗孔(加工工艺分析1.3)。使用基面、定位销、M10螺栓,模拟电机座的工作状态夹压。依次加工电机安装面、止口、轴承孔端面、轴承孔、各种螺纹孔,需旋转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1次。使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

2.4电机座的加工与其他零件的加工一样,有以下几条经验:

(1)粗加工时先面后孔,平面的接触面积大,定位稳固可靠,而且大部分的零件的装配和设计基准都是平面,可以使设计、定位、装配的基准重合,减少误差,降低变形,提高精度;精加工时先孔后面,产品装配涉及孔时,先装配的是孔的位置,然后才是面,孔决定面,所以精加工时要先加工孔,然后加工孔所在的平面。对于钻孔无论粗精都是先加工面,后加工孔,这样可以避免钻孔时孔的偏斜和钻头的崩刃。

(2)粗、精加工分开。零件加工的时候,会因加工过程中的受力与温度的变化产生变形,变形的大小与零件的结构、刚性等因素有关系。粗加工完成时需将零件时效,释放应力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提高零件的精度,以及装配成品的稳定性。在零件结构好、刚性强、内应力小的前提下,粗加工产生的变性小,此时可以在面粗加工完成后粗加工孔,最后依次精加工孔、面。电机座的加工镗孔序的加工顺序为粗铣-粗镗-转工作台180°-铣-转工作台180°-精镗-精铣。

(3)零件中若有形位公差要求,需将形位公差的相关位置集中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形位公差的精度。

3.电机座夹具的设计

电机座夹具的设计应考虑到装置、定位、夹压、效率等方面:

3.1保证电机座的各项精度。设计夹具是最重要是保证零件的各项精度,在保证定位、夹压、对刀等方面的方案准确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夹具的工装等级比零件要高1级。

3.2夹具上各零部件尽量选用厂内标准零件,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夹具设计的错误,降低设计者的工作量,减少备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夹具的质量。

3.3夹具使用的安全性,扳手应有足够的空间;而且在扳手的操作范围内应注意不应有锋利的边缘,以免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夹紧方向尽量在前侧活右侧,方便用力。

3.4夹具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经济性,夹具的加工、装配都应该本着方便、简单的思想,应有可以通过调整、加修等定期修正夹具的方法。并且应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夹具的成本。

3.5根据车间情况对各序工装设计思路:

(1)第1序的夹具,夹具在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的位置偏前,便于装夹;电机座上确定位置的部位在前侧,便于操作者观察、确定位置。一个夹具上安装4个电机座。

(2)第2序的夹具,夹具位于工作台的中间,可使电机座前后两面都可以加工到;电机座的定位使用2顶1靠的方式。一个夹具上安装2个电机座。

(3)第3序夹具,夹具位于工作台的中间,使用弯板类夹具,电机座安装面与工作台垂直,方面在加工前精修装置面;定位方式使用销孔定位,定位销比销孔小0.1mm,方便安装。一个夹具上安装4个电机座。

(4)第1序使用立式加工中心,第2序、第3序设计加工多面使用卧式加工中心。

3.6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对夹具进行改进,使用液压夹具实现夹压定位的自动化;使用测头完成对刀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零件质量,降低操作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斌.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