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自由贸易区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2025-10-06 05:57:27 责编:小OO
文档
自由贸易区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摘 要: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更下,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了符合各国发展实情和适应新国际环境的必要途径。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重中之重也是要以建立自贸区来推动我国经济与贸易共同发展。为此,我国领先提议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已被正式批准。本文结合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分析建立和发展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意义;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一、自贸区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1.自贸区的内涵。贸易区可分为两类,一是全面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更多国家或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最惠国待遇的条件下,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淘汰某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投资和贸易在此范围内得到自由,从而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要素如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二是狭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关对在该地区境内货物的运送实施特殊的监管,从而以“境内关外”为自贸区的核心。 

  2.自贸区发展历程。大量区域化贸易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美国与欧洲联盟等国家转移了经济合作的重心,迫使区域经济的合作急速发展,2007年为止已建立了194个自贸区并得到实施。1990年以后,国际形势的大幅度转变,我国逐渐提出发展贸易的相关战略,我国利用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贸易合作形式把我国的自贸区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与7个国家实施并建立了自贸易区,中国自贸易区的发展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迅速飞跃。 

  二、建立和发展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分析 

  1.建立上海自贸区的原因。(1)全球贸易竞争越发严重。在深化经济过程中,发展和加强多边和区域的贸易是世界各国获得盈利而采取的相应办法。当前,美国、欧洲和日本试图替代世界贸易组织, 主动对经济结构作出新创举,快速建立新的经济,形成一个新的贸易和服务的全球化高规格时代。我国对于新时代的游戏规则不能掉以轻心,为此我国选定上海主动打开自贸区,创建一个相互关联的交易平台和强而有力的服务制造,顺应时代的脚步。 

  (2)中国本身改革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我国目前的市场框架和结构的阻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变更,过时和落后的管理系统需要改变,顽固不化的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需要破除。要想实现上述的任务,务必引进有号召性的国际影响力,借鉴成功的经验,“强制“改革开放。因此,我国通过建立上海自贸区来打造中国的“升级”经济。 

  (3)打造国际化人民币。人民币在海外能够拥有大量总额是中国着实想解决的问题之一。人民币的跨关境使用规模虽然不小,但因为贸易交易发行的人民币占货币总量的比重仍旧很小。只有创建资本盈利即能回流又能闭合的盈利机制,同时营造可扩展性的金融市场,才能大幅度提升人民币在海外的总量。目前,我国只有上海符合上述的需求,因为上海拥有最大优势且最全面的交换场所,同时具备要素和银行之间的交易市场,将会使上海在全国成为人民币收益分布最广的区域。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后,如同为庞大的金融体系构建一个蓄力待发的缓解区,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上海自贸区发展意义。(1)与全球贸易深入对接。在如今国际大背景之下,上海自贸区不是一个的称号,是中国特别制定的一个自贸区,表明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在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扩宽和与区域及多边合作经验的积累打基础,为与其他发达国家谈判做准备,体现了我国积极创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想要参与国际分工的重大决心,为完成全球贸易相对接提供条件。 

  (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海自贸区此次的建立与以往不同,不再利用的优惠性,更加注重制度的创新。赋予市场更多的主导权,让市场来处理不需要干预的一些领域,而的职能则是做好管理规划,构建服务型。 

  (3)引领二次改革开放。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适应全球经济和贸易更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改革也是收获红利的一项创举。建设上海自贸区首要任务是开辟新的路径,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世界新模式,积极开创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服务业;其次加快提供我国的投资贸易便利渠道,能够有能力担任一个新的经济改革水平的“试验田”,并且发挥模范作用来通过本区的发展促进各个地区共同发展。进而在整体局面上进入二次改革开放。 

  三、上海自贸区面临的问题 

  1.难抑制跨境套利的行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差异在于无法做到区内区外相一致,资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就能躲避监控,如电子结账,从而形成套利现象。上海自贸区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与开放怎样做到平衡并得到有效地管控。资本管束无效是跨境套利所引发的,然而建立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套利是必不可免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做到清楚识别,甚至会危害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 

  2.自贸区的融资渠比较少。导致更多有关融资企业的子公司百般出现。《战略合作备忘录》是上海与其他众家银行和融资公司已签订的协议为上海的将来奠定基础。这样一来,上海自贸区则会出现大量的金融企业,对非系统性的威胁大大增强,一旦出现任何差池都会严重掀起自贸区融资企业的巨浪。 

  相关从业人才的缺乏。由于该行业在企业中的初步尝试,导致对其的了解少之又少。融资行业在上海建立自贸区的引领下飞速发展,相关人员的数量却与之成反比,而主要顾虑的则是业务是否能正常运行。目前融资渠比较少规模比较单一,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也停滞不前。 

  3.国有企业存在垄断行为。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形成“一家独大”的趋势独霸市场,紧闭市场大门禁止其他企业进入。利用职权赋予国企行政性垄断市场的权利,并给予相关层面上的优惠。建立高难度的市场阶梯,压制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四、上海自贸区发展建议 

  1.加快国内金融市场体质改革。利用试验与管制相协调来促进金融改革。放松银行领域。批准符合规定要求的外资企业或可与私营企业同时创立银行,条件成熟时,即可在上海自贸区建立试点性的银行测试区。扩展业务领域,金融利率的市场化可在该区域得到实现,资产价格的定价以市场为导向。设立外汇改革的试验点并推动其进军国际,使外汇更加符合自贸区的发展并促进投资渠道更加便利。市场与资源充沛得到利用,激励各大企业完成跨境集资。     2.加强自贸区融资改革与创新。融资行业想要在自贸区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要加强改革与创新。首先,管理形式上要利用科学性的观点建立更完善的融资系统和对产业的精准定位。其次,创建优秀的融资团队来提高融资技术。人力和物力得到提高才能使上海自贸区的融资行业发挥其重要作用。最后,要为上海自贸区融资的创新设定一个期限,大量企业在自贸区创造利益的同时,会产生永久性利益和短暂性利益,这样一来短暂性利益会扰乱自贸区融资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的依靠企业的实力来衡量是否能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公司,反而应该以设立期限为基准。 

  3.打破自贸区国有企业的垄断。开启市场大门并降低门槛,允许且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推动国企逐渐向市场过度,厘清权力与边界,明确监管职责,在自然垄断下加强有效地管理模式。打破权利与市场利益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4.加强自贸区相关部门的监管。(1)监管。打破传统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规模是监管最大的转变。该清单的实施促使经营领域得到大幅度推广。其次外商投资实行备案制。在不违背“清单”的前提下,投资与经营可避免复杂的审核,只要是合法性质的,则无权干涉。最后,采用更高端、更智能的监管手段来突破传统文本质的繁琐。 

  (2)海关监管。第一步完全开放,使一系列进出登记、转移、整合均采用简单化;检验与检疫环节也适宜放宽。第二步高度重视,实施比第一步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对企业的审核、外汇的审查、货物的进关出关以及相关人员等都要最好详细严谨的监管。第三步监管协作的深化。增强综合监管达到高水准阶段以及探寻电子围栏试验区,使海关监管的风险控制机制在可掌控范畴内。 

  综上所述,自贸区的建设是顺应时代与国际对接的重要途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我国谋求福利实现与国际接轨,凭借优越的自身条件优先发展,肩负着二次改革的重大使命。通过上海自贸区的逐渐扩大引领我国进入新的经济时代。 

  参考文献: 

  [1]谢锐,赖明勇.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J].区域经济,2009(4):35-40. 

  [2]邵宇.上海自贸区的三大背景[N].青年商旅报,2013-09-13(08). 

  [3]黎娴. 上海自贸区:着眼未来符合未来国际贸易新标准[J].中国标准导报,2013(11 ):16-19. 

  [4]胡美玲,饶海琴.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优势和风险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1): 24-25. 

  [5]张明宇.关于国有企业垄断问题的思考[J].企业文化,2012(2):57. 

  [6]陈胜.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如何创新[J].法人,2013(10):71-72. 

  作者简介:李雪(1991.12- ),黑龙江大庆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李维刚(1969.7- ),男,黑龙江伊春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