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盐城市 范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总结
2025-10-06 05:58:05 责编:小OO
文档
盐城市范公路工程项目

FJ1标总监办混凝土质量通病

治理经验总结

江苏泰康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盐城市范公路工程FJ1标总监办

二〇一三年八月一日

盐城市范公路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

盐城市范公路工程FJ1标总监办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有力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盐城市范公路FJ1标总监办根据项目办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在监理工作中认真落实方案中的各项砼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对砼构件的施工有效的实现了主动监理控制,将砼质量通病的治理工作贯穿于监理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和因素,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事前控制措施,提高预控能力。本监理部所监理标段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表现有: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3)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两创三比活动实施细则未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流于形式;活动未紧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未将精细、环保、节约要求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

2、施工工艺通病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调整手续不规范。

(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部分标段拌合场材料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坍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养护覆盖不到位,不能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蜂窝、麻面、色差大;错台、轮廓线不顺滑;边角破损;表面细微裂缝。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部分标段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预控措施: 

1、管理通病

混凝土工程管理通病的治理是工艺通病和实体通病治理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能够切实做好管理通病的治理,需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首先是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明确、细化各管理人员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人,严肃质量责任制,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料,群策群力,从组织上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如认真开展首件工程认可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和技术工法,推广典型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3)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的质量保证措施要能紧贴工程实际,对重要工序和部位未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并编制质量控制的专项方案,监理部认真审核方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技术方案组织施工,认真落实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4)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加强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及时自检、报验,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5)加强对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人员的数量、专业、资质、职称满足合同要求,同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对不能到位的人员按要求进行变更。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对重要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指导施工,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

(6)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有专人指挥,特别是对吊装、起重、运输等工作,避免多头指挥或乱指挥。东方红桥就曾发生由于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运料斗碰撞刚浇筑完成的立柱,造成立柱裂缝的事件;

(7)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检查有无漏项或不完善,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处理方案。方案经批准认可,各保证措施到位后方可组织施工;

(8)突出源头控制,做好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用于施工。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确保不发生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待工现象。做好场地硬化,严格按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储存,做到分类清楚,堆放规范,标志明确,保护措施得力; 

(9)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方法、频率开展自检工作,试验环境、设备及人员数量、资质要满足规定要求,适用的规范、标准要准确。 

(10)根据施工情况及时收集、完善施工控制记录,要注意质量保证资料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签认的规范性。建立健全包括施工、试验、测量、仪器使用、养生、检查验收等相关台帐,及时根据施工情况对台帐进行更新。

(11)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必须定期地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加强对各控制点的保护,破坏后及时恢复。计算和放样必须经过复核程序;

(12)开工前必须按要求到有资质的计量部门对拌和楼、预应力张拉设备及各标计量器具、仪表等进行计量标定,施工中按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及现场使用有异常变化的情况对设备进行计量。

    (13)根据施工的规模需要配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作业机具,同时还需考虑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机械故障而留有备用设备。认真检查机械的性能,加强对机械的保养;

2、工艺通病

(1)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控制,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能严格把关;特别是当遇到雨季,黄沙、石子等原材料含水量较大时对施工配合比的控制。根据施工的分项工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施工性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拌和站的位置,避免运距过远而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2)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的长度下料,注意检查型号、规格。骨架制作时检查钢筋的顺直度、间距、焊缝是否饱满、焊渣清理是否干净、连接钢筋是否按要求打弯、弯起长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保持同一轴线受力,搭接长度、同一截面的接头错开布置是否满足要求,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及骨架定位是否准确和牢固。

(4)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尽可能选用钢模板。减少模板的周转次数,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的刚度、顺直度、稳定性、模内尺寸、有无漏浆等是否满足要求,模板内的杂物是否清理干净。

(5)混凝土浇筑要严格按既定的方案操作,浇筑前检查各孔道是否密封好,避免浇筑造成管道堵塞。保护层垫块强度必要满足要求。对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m的,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振捣必须到位但不能过振,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混凝土面不再下沉即可,振捣过程中避免碰到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桥台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分层浇筑要合理安排,不能等待时间过长,降低水化热措施要满足图纸要求,避免因温差太大而出现裂缝。夹石混凝土石料质量及夹石量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6)对由于等待时间长而产生的坍落度较小,和易性差,影响浇筑的混凝土,可适当加入减水剂,禁止直接加水。

(7)压浆孔道的压浆口与排气口位置的设置要准确,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进行检验,孔道压浆要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严格控制压浆的持续时间,保证压浆饱满,压浆过程要填写施工记录。

(8)加强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的控制测量,避免出现相邻构件错台明显。

3、实体通病

(1)砼实体外观质量通病,表现的形式有多种,产生通病的原因更是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由于砼浇筑振捣工艺不妥产生的外观质量问题,如一次性下料过厚振捣不到位,就容易产生孔洞。混凝土离析而振捣不到位也容易产生孔洞和蜂窝。另一种是由于模板、钢筋和砼等综合因素引起的外观质量问题,如模板变形或没有堵好就会漏浆而产生麻面,混凝土不均匀就空易产生色差。认真分析混凝土构件各种外观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根据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通病的治理工作。

(2)砼内在质量主要在施工中形成,保护层偏大或偏小都将影响使用的安全性。如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首盘混凝土量不足就会产生断桩,混凝土灌注的速度过快容易产生夹层和空洞,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较大,没有较好的降温措施容易造成内外或内部个别区域温差较大而产生裂缝,这些都务必会影响砼构件的实体质量。

(3)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情况,施工配合比的控制情况,振捣密实情况,成品的养护情况等等。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包括选用的外加剂的种类和质量。然后是严格控制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均匀性和粘聚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水灰比。再就是加强振捣,注意振捣的时间、方法和作用半径。最后不可轻视养生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必须认真做好对成品构件的养护工作,根据构件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养护方法,保证混凝土强度形成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按要求及时制作同条件养生试块,做好标识和台帐,及时检测,以指导下步施工。

(4)必须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伸缩缝,避免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和温差过大而产生的膨胀或收缩对混凝土构件造成破坏。板梁吊装、混凝土路面切缝、张拉等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标准方可施工,通过检测同条件养护试块获取数据,避免强度不足而造成构件损伤。

(5)做好过程检查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过程中测量做好桥梁立柱、现浇箱梁等构件的轴线偏位、竖直度、顶面高程、平整度等指标的控制。

(6)施工前认真对照图纸检查预埋件、孔道等的位置及设置情况,施工中加强保护,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7)重视小型预制构件的施工质量,包括外型尺寸、外观、内在质量等控制;伸缩缝混凝土等小型现浇构件的质量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平整度是评价伸缩缝质量的重要指标。

(8)及时地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结束语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是一项细致而全面的工作,贯穿于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必须做到一切按程序操作、一切凭数据说话,注重细节工作。做到事前有可靠方案,事中有控制检查、事后有深度总结。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技术交流,集思广益。加强人、料、机的管理,综合运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治理成效。

盐城市范公路FJ1标总监办

二〇一三年八月一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