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学习材料【甄选文档】
2025-10-06 05:57:58 责编:小OO
文档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学习材料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

(学习材料)

一、关于宗教

      恩格斯关于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实体。认识宗教,不仅要看宗教的意识形态性,更要看它是由信教群众组成的社会实体。

    2、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是现阶段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

3、无神论和宗教信仰者在思想信仰上存在差异,不能片面强调这种差异而忽视和抹杀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一致。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 

4、公民身份是人的第一身份。

  5、民族不是利益完全一致的共同体。

  6、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是不同的,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或行为必须由管理

  7、处理宗教问题的四个原则:

   维护人民的利益         维律的尊严

   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二、宗教问题的表现    

▪ 1、宗教活动的无序、违法问题。

▪ 2、宗教被利用的问题。

▪ 3、宗教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目前非法宗教活动的开展趋势

    1.非法宗教活动由公开转向隐蔽。 

    2.一些非法宗教活动的政治色彩逐渐显露。

    3.非法宗教活动出现由重点地区和乡镇向非重点地区和乡镇转移的苗头。

    4.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呈低龄化和妇女化倾向。

    5.非法宗教活动的范围有所扩大,一些非法宗教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蒙面、“泰比勒克”活动等,由南疆向北疆或从北疆向南疆甚至向内地蔓延的趋势。

四、我区目前非法宗教活动的表现和危害

      非法宗教活动 主要表现有:私办地下班(点),私带地下学经人员;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跨地区、跨清真寺讲经; 印刷和销售非法宗教书刊和音像制品;干扰宗教信仰自由的贯彻落实,扩大信仰差别,制造各宗教或教派矛盾;成立非法宗教组织或团伙,非法进行“宜教”活动;不经主管部门批准滥建和豪华装修清真寺;不依传统仪规从事宗教活动;恢复封建宗教和宗教课税;鼓吹煽动妇女戴面纱、蒙面;接受国外宗教组织指令,干扰自办原则的贯彻,等等。

五、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未来生力军。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法律规定,有关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未成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家长应尽的义务。

(一)、组织、引导、支持、允许、纵容未成年人信教、参加宗教活动,是违法违规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6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2、《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互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规定:“组织、引导、支持、允许、纵容学生信教、参加宗教活动,必然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执行,影响各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4、《 未成年人保》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5、《 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34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引诱、强迫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的活动。

6、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

(二)、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成就美好未来的保证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未成年人的身心和智力发展都还不成熟,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必要的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关系到每一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前途未来。

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信教、参加宗教活动,极易受到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等的影响,成为敌对势力拉拢、诱惑的对象,成为与我争夺阵地、争夺未来的工具。对于缺乏判断能力、容易轻信、冲动的未成年人来讲,往往被披着宗教外衣的敌对势力所宣扬的有害思想毒害,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庭。

(三)、教育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教师。子女从小到大都在接受家庭所给予的教育。家长会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向子女进行灌输,教育引导他们如何做人。

家长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更不能迫使未成年人信教和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信教家长不能把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带到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不能强迫他们信教,更不能妨碍他们接受国家义务教育。 

   因此,保证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家长的义务,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不信教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  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  (本句可删)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