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源与发展
2025-10-06 05:56:13 责编:小OO
文档
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源与发展

  学富五车的人爱谈文化,胸无点墨的人也爱讲文化,前者视文化为人类智慧的熔炉,后者视文化为可容万物的口袋。越是智者越是谨慎,恐不能领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敢妄提;越是庸人越是大胆,深怕沾不上文化的边,什么都用文化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文化的时代,却又处在鱼龙混杂的社会,长期从事文化相关工作的朋友常感慨,如果向人介绍从事文化工作而无相关解释,常被人视为无一技之长、胡吹空谈之辈。这种现象可以理解,文化看似融入大千世界,能用五官感受,能用心灵体会,却没有一个实体可以明确地代表文化。

  在企业中,这个现象更为突出。随便走入一家企业,您一定能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氛围,但却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有的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文化,看似有,但又找不到足够地“证据”证明,即使文化氛围浓郁的公司,也无法找到标志性的事物完全说明;有的企业对文化是缄口藏舌,看似无,但其一事一物又透着某种特有的文化,即使声称自己是没文化的公司,他所谓的“没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正是因为文化似有似无,才让我们难辨真伪、难分仲伯。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能清楚认识,那谈什么“创建”、“完善”、“提升”企业文化岂不是成了胡思乱语?幸好问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绝望,组织文化测量技术的发展能让我们认识“似有似无”的企业文化。了解当前文化和未来文化,是制订组织文化规划的必要前提。在介绍具体的测量工具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迅速崛起,西方开始关注日本的管理模式,发现组织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泰伦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1982)、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1982)等专著,掀起了研究组织文化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关于组织文化方法的研究出现了两个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dgar 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学派,另一个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Robert Quinn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学派。20世纪90年代以后,组织文化研究又出现四个走向: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组织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组织文化测量的研究、组织文化诊断和评估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对组织文化的研究更加丰富,无论是对组织文化本身的研究,还是与组织文化相关的研究,都更加的深入、细分和科学。

  认识一个公司的文化前,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组织文化。虽然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不到30年,但已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定义,Willem Verbeke(1998)发现了54种组织文化定义,再加上一些不被重视或新发展的,可以说组织文化的定义相当丰富。学术界正式出现“组织文化”一词,要追溯到1979年的《管理科学季刊》,Pettigrew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中首次使用(韩巍,2004)。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组织文化,有的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惯例、仪式和典礼(Deal and Kennedy,1982;Trice and Beyer,1984),有的学者认为是控制和交易机制(Jones,1983;Wilkings and Ouchi,1983),有的学者认为是分享的、想当然的、固有的假设(Schein,1985),有的学者认为是分享价值和信仰的模式(Deshpande and Webster,1987),有的学者认为是组织习惯的做事方法(Burack,1991)……大多数学者是从价值观、信仰、规范、习惯和符号等方面来理解组织文化(Deal,1982;Hofstede,1980,1984;Morris,Avila & Allen,1993;Chatman & Jehn,1994;Odean,1997)。Schein(1984)认为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由于组织文化的核心深植于精神层面,而又通过各层面从多方面反映,导致出现了多种研究方法。Sackmann(1991)曾经对研究文化的方法做过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Outsider)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Insider)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1981;Fetterman,19)。从外部调查,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期望建立普遍的法则,文化往往被当作一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从内部研究,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强调所获知识的情景特殊性,但不能总结情景以外的知识(Sackmann,1990)。无论从什么角度研究组织文化,认识组织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即如何“测量”组织文化。测量或评估组织文化非常重要,它是研究组织文化的基础,更是设计组织文化规划的依据。

  Janice Langan- Fox(1997)认为有两种主要的测量组织文化的方法,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利弊已被广泛讨论,在测量组织文化方法的选择上,有的学者选择定性方法测量(Feldman,1986;Kunda,1992;Louis,1985;Van Maanen and Barley,1984),有的学者选择定量方法测量(Bernstein and Burke,19;Cooke and Rousseau,1988;Quinne and Spreitzer,1991)。定性测量能提供深入的、整体的观点,但受到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其结果难以具有普遍性,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同。定量测量大大减弱了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并且结果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检验,结果具有普遍性,也容易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定量测量的理论基础、样本选择、分析工具共同决定着结果的质量,因而定量测量也容易受到反对者攻击。虽然如此,由于定量测量更科学更理性更普遍,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更多的学者不是在质疑,而是在尝试如何设计和完善定量测量。

  定量化研究是在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研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性、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定量化研究学派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和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在理论基础上提出模型,再进一步地测量、评估和诊断组织文化。韩巍、张含宇(2003)认为,定量研究的关键是量表和统计分析。相对而言,量表是基础,能否将理论变成可测量的问题,能否测量出回答者的观点,直接决定着研究的质量。

  用定量方法测量组织文化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自己设计量表,一个是选用已开发的量表。自己设计量表时,组织文化分类是关键,这是设计量表的基础;运用前人量表时,选用量表是关键,这是保证测量有效、可信的基础。因此,本章将带您认识各种组织文化类型和已开发的组织文化量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