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025-10-06 05:57:13 责编:小OO
文档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的纲领性技术文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统率作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遵照执行。作为监理工程师往往开工前一项必不可缺少的工作,就是审批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其整个工程施工活动的特点、难点,存在的问题:是监理工作实施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笔者人事监理工作的体会,谈谈对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的粗浅认识,与同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对施工组织设计组成及有效性的审核

现由于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水平也相差甚远,一个比较全的施工组织设计,通常由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工程承包管理、施工准备、主要分项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施工进度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环境保护管理、工程保修等部分组成,作为监理工程师审核时,首先应对其组成内容进行符合性审查。申报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由项目经理编写,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方具备其有效性,监理部接审后可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审批。

3、审核的目的、内容

3.1审核的目的

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了解其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特点,重点、制度、措施及重要内容,为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预控好“五大因素”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编制依据的审核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结合特定的工程内容进行编制。编制依据通常可归纳两大类:第一类: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地方性法规、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第二类: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及询标函件、施工合同。只要注意按以上两方面的依据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的符合性、完整性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3.3工程概况的审核

审核工程概况描述的是否完整而准确,是否体现工程的建筑结构特征,对其建筑设计概况、结构设计概况,专业设计概况的理解,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设计要求。

3.4施工部署的审核

3.4.1组织机构审核。施工组织机构的层次是否清晰,是直线制,还是矩阵制、或者其它的管理形式,要关注其专业分包队伍机构,所处机构层次中的位置,要审核管理人员的配置是否足够,是否兼职过多,要对管理人员实际到岗率进行分析,尤其是获得“证书”过多人员,在实际中到岗率往往较低。

3.4.2资质等级的审核。对施工单位职责分工的审核,要注意当前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一个单位工程项目的建成不能靠一个施工单位来实现,参与工程建设的队伍越来越多,少的五六个,多的达几十个施工队伍,要注意审核各专业分包队伍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类别要求,有无再次转包现象存在,要注意总、分包之间的职责是否明确。其职责分工是否体现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权一致的原则,是否有利于快捷优质高效地工作,是否存在缺漏交叉,责任制是否落实。

3.4.3施工平面图设计的审核。施工平面图是布置施工现场的依据,需将新建筑物按一定的比例标注图中,然后在布置施工区、生活区等若干工作、生活设施,要充分注意与其主要建筑物配套设施位置的预留,在实际平面图布置中,将配套设施位置漏掉的现象并非鲜见,因此应注意其标注周全性的审核。

3.4.4审核施工机械设置的合理性

3.4.4.1塔吊的选择。审核塔吊最大起吊半径幅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起吊高度计算是否合理,考虑周全,其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塔吊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是否得到满足,是否要进行地基处理,其位置与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

3.4.4.2垂直运输机械选择,最好选择既可以方便施工人员的上下,也可解决材料的垂直运输机械。审核所选择的机械参数和每流水段布置的机械数量是否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

3.4.4.3混凝土运输搅拌机械的选择,要结合工程完成的日工作量及其他所监理工程的实际机械配置作业情况,提出审核意见。

3.4.5审核临时设施设置的合理性。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审核:①材料放置场地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二次搬运,以及前后工序之间、各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放置场地应与装卸作业的起重设备及其工作半径相配合、与运输干线相衔接等;②材料放置位置还应与施工工艺相配合。如:钢筋、木材仓库应布置在加工厂附近;水泥库和砂石库等堆场则布置在搅拌机附近;油料、氧气库和电石库等危险物品,应放置在安全处等。③不同施工阶段的临建、设备与堆放地会有不同的要求,应有相应的部署调整方案。

3.4.6审核运输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常见的问题是:①道路两侧没有设置排水沟。这在南方地区雨季施工时,会造成作业面上大量的积水,以至无法施工。实际审核中,更应注意的是其设置技巧问题。如:若利用事后要被覆土埋设的地下室顶盖做临时道路时,就可在浇筑混凝土时,预设低缓的排水坡度,从而一步到位地解决施工排水问题;②违反道路设计的基本规范。如没有形成环行路,易燃、易爆品附近的进出通道过于狭窄,消防车道小于法定的距离等。

3.4.7审核临时水、电、气、热等动力供应的设计的可行性。

临时水、电、气、热的设计,一般由甲方提供。因此对其审核,主要在于实际动力需求量,一方面要满足工程需要,一方面应在设计安全幅度以内,以免出现安全与质量事故。

3.4.8施工总进度计划:该计划不仅关系到施工方自身的事情,如劳动力计划、施工机械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的制定;也关系到甲方的,甲供材料计划以及其他指定分包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与制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审核要点如下:

3.4.8.1审核施工标段划分的合理性。施工标段包括一定内容多少、粗细程度,不应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审核中,应明确三点:①应明确具体情况分项工程或更具体的施工过程,否则就会因内容太空乏而不起到控制作用;②划分的标段应不与施工方案相冲突;③凡是与施工直接有关的内容均应列入,而施工辅助性项目和服务性项目则不必列入。

3.4.8.2审核工程量与标段延续时间的确定是否合理。工程量的确定直接关系标段延续时间的确定,对其审核可以依据甲方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或设计院提供的预算文件。

审核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所给予的延续时间过短,由些必须造成盲目抢工,导致浪费。审核时,可以先按正常情况确定一个初始计划时间,而后再结合实际施工条件与作业能力加以调整。

3.4.8.3 审核施工顺序是否合理。施工顺序包括两个方面:①工艺顺序,是只有施工的技术规律所构成的各分项工程的时间上的先后和搭接关系;②组织顺序。是指由劳动力、机械、材料和构件等资源的组织上的先后和安排需要而形成的各分项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对工艺顺序的审核要科学合理,既要注意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传统原则顺序,又要注意新材料使用所带来的变化。对组织顺序的审核既要注意流水段划分是否合理也要注意流水方向是否合理。

3.4.9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均衡性。无数实践证明,如果施工初期,不主动抓紧,势必导致最后阶段会被赶工,并且越到施工后期,越要进行如收尾、设备调试、生产和使用前的准备等慢工出细活的施工活动。因此,为实现施工进度计划总体的均衡性,前紧后松是明智之举。

3.4.10审核施工进度计划表述的科学。横道图能反映出流水施工的组织过程,而网络图则能反映出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进行各种时间参数的计算,故应两者皆有,各取所长。实际审核中,往往只见其一。应注意对此点的纠偏。

3.4.11审核施工现场的准备。包括对现场建立的测量控制网、土地征用、居民迁移、障碍拆除、临建、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道路与场地平整所作出的安排。

3.4.12审核施工机械的准备。不否编制了施工机械进场计划。所需注意的是:①施工机械的数量、性能、进场时间要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需求,同时施工机械的选择要达到智谋的性价比;②应有施工机械进场安排一览表。

3.4.13审核所需材料准备。是否编制了材料进场计划。所需注意的是:①材料进场时间是否满足了施工总进度计划的需求。对预制构件、预埋件是否还根据进场计划制定出配套的订货加工计划;②材料的计划数量、品种是否与商务标或合同中的工程量符合;③是否有工程材料进场安排一览表。

3.4.14审核劳动力准备:是否编制了劳动力计划。需要注意的是:①各工种劳动力数量是否齐全,应避免小工充大工的现象;②各劳动力数量及进场时间是否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③是否有配套的劳动力技术与安全培训计划;④是否有劳动力需求一览表。

3.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的审核

3.5.1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将单位工程划分九个分部,若干个子分部、分项工程。要注意其区分那些是重要的分项工程,如地基与基础分部中,砖砌体分项工程与主体结构分部中砖砌体分项工程就不同,在实际审核中,重点审核施工方法是否与当地的通常做法、地方标准要求相符合,选择主要的分项工程方法进行审核是施工方法审核的首要任务。

3.5.2测量放线。有的施工组织中用大量的篇幅进行叙述,用水准仪由外侧向上传递标高,实际建筑物周围不具备通视条件,根本就实现不了。实际上利用电梯井或预备孔洞进行传递,就能完全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3.5.3土石方工程。基坑开挖路线,应与放坡或支护作业要求保持一致;要注意审核基坑底排水与集水井的位置是否一致,排水量与抽水设备配置是否相协调,土方工程中要注意挖方的土质、堆放是否满足填方的要求。是否要采取的一定的处理措施。

3.5.4钢筋混凝土工程。支撑体系应有清晰的传力路线,在理论计算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常用构造措施不能减少。对支撑体系下部着力点的设置处理方法要作为重点审核对象给予关注。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顺序及其中施工缝留置、分层高度,作业班次、养护制度应有明确的作业方案。注意防止冷缝的产生,当有大体积砼施工时,要有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发生收缩裂缝的施工措施。

钢筋加工工程;钢筋的弯钩设置,对接、搭接或套筒连接应满足相应的评定验收标准要求。

3.6工程质量合格证措施的审核。首先应具备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其次要有组织措施,质量管理制定措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试验及技术资料管理措施。在注意审核所制定的以上措施是否与本工程特点、难点相符合,是否具有针对性。

3.7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的审核。审核工期目标是否与合同文件约定的相一致,审核是否有与总进度计划相配套的细部实施计划,审查是否有保证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经济措施,审查是否有进度控制的应变措施,审核是否有明确的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申报进度计划、与完成计划的报表制度。

3.8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施工管理的审核。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内容应完善,应有管理方针、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消防保卫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等内容,有的施工单位仅仅提供一个管理体系人员名单是不全面的。文明施工管理部分应有现场文明施工总体要求,应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生活区文明施工管理相应的措施和工作制度,在审核此部分内容还要看所制定的措施制度,是否符合当地省、市、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