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医院文化与医德修养
2025-10-06 05:59:42 责编:小OO
文档
医院文化与医德修养

文化是指与人类社会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内容,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它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是通过每个义务人员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医院文化与医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医院文化的内涵是医院的风气,医院的精神,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等。医德修养更注重医务人员自身品德修养,很难想象一个品德低下的人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医院文化建设应注重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医德修养是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把医德理论、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医德品质的过程。注重医德修养的培养对于提高高尚的医德情操具有主要意义。

修养,包含了举止、仪表、技艺、情操等多方面的陶冶,它有修身养性、反省体验的做人道理,又包括有涵养的待人处世态度,以及思想方面、知识技能方面的某种能力和品质。一个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对待一切事情。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即开始研究医德修养,在《大医传诚》中提出了严格的医德修养标准。其他学派也有很多崇尚内心道德修养,提倡“养气、洁身、省身、正身、诚身”等等,都与修身养性同义。都说明道德修养的必要,我党涌现出的主义战士雷锋,好干部焦裕禄等千千万万先进模范人物,无不是高尚道德的品质体现。刘少奇还专门写下了《论党员修养》一书。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物款横流,崇尚拜金主义的思维中提倡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刻苦锤炼自己的医德品质,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医德修养的意义

1、加强医德修养,才能使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因为只有使医德原则规范变为一种内心信念,成为医德意识和思想品质,才能为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并成为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而这种内心信念成为一种医德品质要有一个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2、加强医德修养,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树立科学人生观,是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一个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因为科学人生观与医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人生观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它可以指引医务人员进行正确的医德行为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自觉加强修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锻炼,就能逐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加强医德修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因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危、家庭的悲欢离合,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医务人员只有加强医德修养,按照医德原则规范行事,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任务。同时,由于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和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在卫生改革中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如崇金拜物、私心利欲、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不道德消极现象等。只有加强医德修养,才能增强免疫力,有效地抵制不正之风,初步地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职业道德修养

在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医务人员必须端正服务态度,加强医德修养,严格遵守医德的原则与规范,做到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尊重患者的权益、人格与自尊心。为此,医务人员应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这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个性等灵活地采用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语言,如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暗示性语言,给患者安慰和信心。还应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和声调等体态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特别是当患者易出现执拗、敏感、暴怒等具有攻击性心理时,性格异常或有些自制力差的患者,往往因一点小事就出言不逊,大发雷霆等,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自制力的培养,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容忍、体谅患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三、医德修养境界

医德境界是医务人员在医德修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医德觉悟水平。它是一种复杂的医德意识现象。在现代社会,由于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医德境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医德境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最高层次的医德境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历一步一步的攀登,从低级到高级,从一高度到另一高度,逐步地提高。医务人员的不同医德境界,正是这种不同医德境界高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医德觉悟水平的反映。它与医德修养的努力程度有密切关系。如果能自觉修养,医德境界就高,相反,医德境界就低。因此,医务人员只有明确医德修养同医德境界的关系,在医德修养上下工夫,就会达到较高的医德境界。

我们提倡大公无私主的医德境界,大公无私的医德境界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医德境界。具有大公无私医德境界的医务人员,有有利于人民为准则;凡事当先,为集体为人民着想,把维护集体维护人民利益看做自己的天职;对同志极端热情,对人民极端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时时、事事、处处体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是一种最高的医德境界。这种高层次的医德境界,尽管是对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精神的医务人员何止千千万万。人是要有理想的,做一个白求恩式的义务人员正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崇高追求。

医院文化与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医院要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就要不断注重和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这样医务人员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医院建设工作中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做到不为利所役,不为名所驱。淡泊一生,坦荡一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