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当前打击刑事犯罪一些问题的思考
2025-10-06 06:00:03 责编:小OO
文档
对当前打击刑事犯罪一些问题的思考

作者:王忠洪

来源:《现代世界》2017年第09期

        随着社会发展,刑事犯罪呈现的组织化、智能化、流窜化、系列化、低龄化、暴力化也更加明显,电信诈骗等远程非接触性新型犯罪不断涌现,刑事案件“高发低破”现象一直没有改观,传统侦查模式、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侦查破案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提出打击犯罪新机制“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这一目标,是检验机关战斗力的突出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认识、评价的主要标准。下面,本人就当前打击刑事犯罪中的一些问题思考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刑事犯罪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刑事犯罪活动总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态势将持续。从目前刑事犯罪的活动状况看,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犯罪对象选择不确定化。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案件多发,犯罪嫌疑人泄愤于不特定对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公众恐慌。电信诈骗等非接触式犯罪以不特定人群为侵害对象,危害面广,危害范围大。2.犯罪动态化。跨区域流窜作案成为常态,大范围、跨区域犯罪不断增多,不同区域间,不同种类间,犯罪交叉融合,近年来抓获的刑事犯罪作案成员中,跨区域犯罪成员占一半以上。3.犯罪职业化。惯犯、累犯作案多、危害大。综合国内外统计分析和抽样调查,在抓获的犯罪成员中,惯犯累犯占比不超过20%,但所做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80%以上。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流窜全国实施犯罪近年来更加凸显。如江西宜春籍入室盗窃流窜犯罪、广东电白“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广西宾阳QQ诈骗、贵州帮攀爬入室等。4.犯罪组织化。团伙作案已经成为侵财案件主要作案形式,90%以上侵财案件都是各类犯罪团伙所为。新型犯罪形成产业链。5.犯罪智能化。出现了技术开锁入室盗窃、利用实施电信诈骗、利用解码器盗窃车内财物、伪造高速公路通行卡偷逃路费等一大批新的作案手段。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信息导侦、主动进攻、合成作战,有效遏制应对刑事犯罪新特点、新情况。

        二、当前侦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各机关刑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非常不易,但是当前“刑事案件高发”和“各级新要求、群众新期待”给刑侦工作带来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在这样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思考侦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究竟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刑侦队伍现状堪忧,难以主动应对打击刑事犯罪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其一,刑侦警力不足。以我局为例,刑侦警力出现大量萎缩,技术人才稀缺,即使每年分配的年轻民警都充实到刑侦队伍,也是“杯水车薪”。而备勤、专项安保、各种检查考核等非刑侦警务的频繁“加塞”,更使得刑侦民警疲于奔命,难以做到主动出击。其二,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主动应对刑事犯罪手段升级变化的需要。由于警力,“专人、专职、专业”的理想似乎短时期内很难实现,专业化建设举步维艰。其三,培训力度不够。侦查员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业务知识更新、警务技能提高趋缓,导致打击刑事犯罪能力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对大要、疑难案件的攻坚能力还很弱,侦查后劲不足,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

        二是整体作战能力滞后,难以应对大数据时代打击犯罪工作的需要。“侦查工作一盘棋”的“大刑侦”格局是几代刑侦人的梦想,也是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但从现实情况看,主要问题在于:其一,侦查职能被部门分割现象较为突出。侦查类警种越设越多,目前,刑事侦查职能分别被治安、网安、经侦、禁毒、国保、环保等多个部门行使,而几乎新成立一个警种就意味着对原有侦查资源、人员、装备的再分配和稀释,这在实际上并不利于破案。其二,刑侦系统平台缺乏整合。长期以来,各地区、各警种从自身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相继建立了多种业务信息系统以及警务信息平台,解决了很多局部的应用问题。但因相对,系统间关联太少,数据共享存在较大障碍,导致实际应用功能欠佳。而且,这些大量分散异构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应用系统直接导致了大量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整体战斗力。其三,信息应用存在壁垒。大量社会信息资源,因缺乏共享机制,难以得到有效整合,海量信息查询比对难以实现,部分民警信息应用意识较差,传统单一的刑侦工作模式根深蒂固,对信息作战、网上作战等新型专业打击手段运用能力不强。其四,警务协作机制松散。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规范性制度,跨区域警务协作在当前更多的是一种需要式的临时配合,其效果取决于要求方的协调能力和协作方的自觉意识。如果没有刚性约束和责任机制,打击犯罪工作的实战效益将受到严重制约。

        三是基础工作建设薄弱,难以动态管控犯罪不断升级变化的需要。刑侦基础工作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是提高侦查破案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基础支撑。但目前刑事特情、刑嫌、阵地控制这三项刑侦基础工作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刑侦工作需要,更达不到服务实战的实际效能。

        四是法律层面偏颇,难以打深打透,隔离犯罪源,回应群众关切。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日益完善,对刑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个人认为在规范刑侦工作的同时,法律层面的偏颇也亟待改进:一是强制措施不强;二是证据要求严苛,积累式打击成效不大;三是案漏人、人漏罪普遍存在。例如,20%的职业犯罪人,是我们刑侦人要打击并且追重刑的重点,但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强调宽严相济。惯犯、累犯等职业犯罪人到案后,很短时间内回归社会又会继续作案,对社会造成新的伤害,循环往复,打不胜打,犯罪链条依旧存在,案漏人、人漏罪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应该借鉴“二八定律”,在两次实施严重犯罪之后,对再一次犯罪的罪犯,可采用重罪判决应该适用刑期的“三倍”原则,借鉴美国“三振出局”的刑事解决犯罪源的社会隔离问题,对增加犯罪法律成本、减少刑事发案有积极作用。

        三、打击犯罪面临的新机遇

        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民警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我们更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破解难题,不断提高侦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大数据时代机关应该主动作为,做好以下工作。

        (一)拓展信息源头。信息采集工作在我局虽然已得到初步规范,但还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全面规范现场勘查,落实好“一长四必”机制。在各个基层高度重视下,所有的刑事案件要现场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现场勘查是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同时也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问题,主要是大量的案件现场没有勘查。据统计,全国每年刑事案件600余万起左右,勘查现场的现在不到百分之七十,其中主要是小案的现场没有勘查。有的现场即使勘查了,工作质量也不高,取不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很多现场信息没有及时录入系统、没有及时比对、对侦查破案的支撑明显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现场勘查力量不足,二是机制不健全,三是勘查装备落后,四是技术人员缺乏培训。因此,我们要加大装备投入,加强人员配备,通过教育训练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强机制建设使现场勘查工作做到全覆盖,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充分延伸采集触角。要将信息采集纳入业务流程中进行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落实源头信息采集的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特别要收集整合高危人群信息,落实跟踪管控措施,实行积累式打击。三要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奖惩激励机制。从管理入手,综合运用自动监控、人工抽查等方式,对民警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同时,明确信息采集责任,推行信息采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确保采集的信息真实、准确。凡是通过采集源头信息,为破获大要恶性案件做出重要贡献的民警,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民警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对信息采集维护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要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树立正确导向。

        (二)整合资源,强化部门、系统的整合与运行,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资源整合,同步上案。整合刑侦、禁毒、网技、科信等八个警种的侦查职能,建立多资源无缝对接、多手段同步上案、多警种合成侦查机制,提升打击破案效能。二是系统集成,合成作战。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专业技术手段,全面应用各种高科技技术,服务于侦查破案等工作。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我分局整合刑侦、信息和刑事技术等部门资源,在黄石率先建成了分局一级的合成作战室,针对大要案件、流窜团伙案件进行专项攻坚,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上半年,刑事打处对象的70%来源于合成作战。我们致力于变“指令性临时合成”为“机制性合成”。完善组织指挥体系,落实勤务功能保障,推行同步上案机制,并针对不同案件类别提炼新型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信息引领作战。建立网上作战模式。通过对机关各警种和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和研判,实现由“从案到人”向“从案到案”“从人到案”“从物到案”侦查模式的转变,并与传统的侦查模式相互补充,开辟网上研判预警、网上串并案件以及网上摸排、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网上控赃等工作机制,从而实现破案打击由单一控制向综合控制转变,由被动出击向主动进攻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精确打击转变。形成丰富多彩的网上作战战法,全面提升刑侦部门打击犯罪的整体水平。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