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情节导学案及练习
2025-10-06 06:00:12 责编:小OO
文档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情节

【知识链接】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

②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③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3.伏笔和照应

①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②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线索——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明线、暗线)。 

5.情节与细节

如果把情节比作骨架,那么细节就是血肉

细节的作用: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情节、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出人意料的结局

作用(思维方向):

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或与前文情节形成对比。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揭示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链接高考】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常常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真题展示

(2008江苏《侯银匠 》)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2009辽宁《遗璞》)  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2010浙江《静流》)   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2010课标卷《保护人》)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2010广东《面包》)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011安徽卷)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二、试题考查的角度

1.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如: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2.全部情节的整体把握。(如: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

3.情节设置的手法。

4.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三、解题思路: 

1.把握故事情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2.鉴赏故事情节。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情节方面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起线索作用)

②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③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真题演练】

1、阅读《侯银匠》(汪曾祺),完成①—④题。

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②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③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④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5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他,你说他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 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6分)

                                                                                                    

                                                                                                   

(2)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3)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③题。

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 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 是外面有什么事。”

     “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

槽尝尝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挂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 译)

【注】①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①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②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③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