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
2025-10-06 06:00:05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

作者:赵敬敬

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4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评论也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而显出勃勃生机。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 优势特性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指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历来被传媒高度重视,报纸、电视、广播都曾不遗余力地开设新闻评论栏目。而网络新闻评论是指在网络上就当前的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意见表达较为自由的媒介评论。

        根据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网络新闻评论大致可以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新闻评论这几类。网站评论,即代表网站立场的评论,它通常由网站或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专家评论,指由网站特邀的专家对某个事件发表的评论;网民评论,则是指任何方式的网见的自由表达,主要包括论坛中的帖子和新闻事件后面的留言。①网络新闻评论除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具有的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等特性以外,还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不具备许多优势,主要有:

        首先,网络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的特点。所谓连续动态性,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的静态而言,传统的新闻评论由于技术、覆盖范围等,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间隔,网络新闻评论突破了技术等,消除了网络新闻评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网民制作、传播、接受和反馈新闻评论的过程几乎同时同步进行,这使新闻评论在宏观上呈现连续、动态的特性。对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时效性是重要特性之一,即当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新闻评论的写作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播出去。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在时效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便利的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时效性发展成为即时性,逐渐形成连续动态性。“全天候的滚动新闻是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形式,在网络上,新闻文本的时间已经细化到了几分几秒”,而新闻后面往往会有“我要发言”等为受众提供新闻评论的空间,只要受众有表达的意愿,即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情发表意见和观点。同时,网民写作的新闻评论越来越跳出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模式,观点愈发自由和多样化。论点、论据、论证等都不再是必须的要素,一句话、一组词、甚至是一个表情,只要可以表达此刻的观点或情绪,都可以写作、发表并形成网民的新闻评论,省去措辞的推敲和斟酌以及论点的推理论证过程,节省大量时间。评论完成后,只要点击相应按钮,便即刻上传和发布,过程简单、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这些微观的快捷操作最终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连续动态的效果。

        其次,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多元化特性。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写作主体多元化、文本形式多元化、选题多元化、发表渠道多元化、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等几个方面。写作主体多元化,传统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以本媒体的记者、编辑为主,结合少量的特约评论员评论和专家评论,而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特约评论员以及专家评论,还包括数量庞大的网民评论。数以万计的网民有着不同的来源,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各异的学历、年龄、社会地位等利于形成的新闻人格、新闻认识、新闻情感和新闻角色,形成多元的新闻评论写作主体;文本形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媒体特色和局限分别以文字、声音、图像为主要文本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综合运用这些载体进行整合传播。同时,网络新闻评论还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的文本标准和规范,网友甚至可以利用单纯的表情、符号、声音等发表评论,文本形式高度自由;选题多元化,新闻评论就是新闻评论所要描述的事物、现象或是要评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②。由于版面和时段的,传统新闻评论选题多数集中于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大多选题严肃、评论严谨。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本上突破容量的,为评论选题的多元化提供保证,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而对不同的事件、问题发表评论,使评论选题更丰富、视野更广阔;发布渠道多元化,网络新闻评论的发表渠道主要有网络新闻评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即时评论三种。网络新闻评论专栏主要发表媒体自身以及网民的评论性文章,成篇、新闻评论要素较齐全,基本延续了传统新闻评论的形式和特点。网络论坛评论主要是指网民根据各自兴趣自发形成的就某个或某类话题表达意见并相互交流反馈。网民即时评论通常是指网民在阅读相关新闻之后迅速跟帖作出的评论;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新闻评论编辑组织方式,网络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方式出现了创新,如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进行评论汇编,就某热点讨论制作专题,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建立评论数据库。③

        第三,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所谓交互性,是指“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的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④。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介,受众能在阅读评论的同时参与评论,任何人都是网络空间信息的一个结点,既接受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信息,又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同时发布新的信息,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这些操作对于能够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当下几乎所有网站的新闻页面都附有“评论”选项,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的集散地上,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反馈,相互交流和互动。技术的便利为网民的互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坚强的后盾,而网络的匿名性则为网民的畅所欲言提供了可能。网民在网络空间均呈匿名状态,现实生活相对应的身份和责任在网络世界均隐退,网民发表意见和言论可以规避“祸从口出”的风险,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于当下具有倾诉欲的人而言具有无法抵抗的吸引力,网民可以完全根据个人兴趣参与不同的讨论群,出入自由、交流平等,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吸引和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讲网络新闻评论看成是“互动式评论”。传统新闻评论虽然也在不遗余力地开展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例如报纸有读者来信,广播和电视有听众电话甚至邀请受众进演播厅,但事实是,任何传统媒体在交互性上都无法和网络媒体媲美,网络媒体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媒体的读者来信和电话参与不能望其项背的。

        第四,网络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特色也是其吸引受众的重要魅力。首先是话语权向大众的回归。传统媒体格局之下,发表言论的权利属于社会稀缺资源。虽然广播、报纸、电视都致力于发展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但是由于版面和时间的,公众意见往往无法得到自由流畅地抒发。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使任何可以接触网络终端设备的组织和个人可以在网络空间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平等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版面、时间的。话语权的回归使网络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真正成为有着广大受众参与的交互式评论。其次,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使得网民有可能使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的话语权。经济的发展使网络终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不再遥不可及,网民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新闻事实,发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言论。这种互动式的评论,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技术的突破和竞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广泛参与的受众从自身环境出发,选择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或是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使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源上具有平民化和鲜明的个人化印记,具体表现为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语言。大众化和个人化不仅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特性,也反映了当下关注个体、关注民生的时代精神。

        第五,网络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批判是网络新闻评论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前提是在法律法规及的框架内,对某种思想、观点或者行文进行合逻辑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是对该思想、观点或者行为的否定。⑤话语权由过去的被媒体精英或知识精英垄断的格局转变为人人都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去中心局面,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发表个人意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伴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批判精神更是被网民发挥到极致。庞大数量的参与主体,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立场,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对某个新闻事件或事态予以关注并进行思考和发表评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去关注和分析新闻事件,形成观点和看法。在网络这个“自由的意见市场”上,各种声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互之间平等民主,这些都使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综上所述,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交互性、多元性、大众化和个性化、批判性等优势特性,这使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对受众更有吸引力,虽然这些特性的存在不能掩盖网络新闻媒体权威性不足等缺陷,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身优势,为网络新闻评论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①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②郑艳,《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 《新闻爱好者》,2008年12月(下半月)

        ③田秋生,《网络新闻评论的突破和创新浅析》,《新闻传播》,2006年第9期

        ④周灿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现代视听》,2008年第3期

        ⑤杨树,《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功能》,《云梦学刊》,第29卷第6期

        

        (作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