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论曹操诗歌的特色
2025-10-06 06:00:22 责编:小OO
文档
论曹操诗歌的特色

作者:***

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6期

        摘 要:曹操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二十余首,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将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题材;艺术;特色

        一、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曹操不光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极负盛名的文学家。曹操作为建安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代表人物,跟其他同时代的作者一样,经历了汉末的大,被卷入战乱的漩涡,甚至被推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深受战乱的摧残。因此,曹操的诗歌,多以感时忧事、抒怀言志、豪放悲怆的特色被古代文坛称颂。其重要的诗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言志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抒情性,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打开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新纪元,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新起点。

        二、曹操诗歌的题材特色

        1.反映汉末社会和人民苦难

        其作品主要以《薤露行》和《蒿里行》为代表。《薤露行》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述,作者在描写董卓焚烧洛阳,强迫洛阳上百万人民西迁的情形时写道: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作者“怊怅述情”,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百姓被迫迁往长安时哭声载道的惨景,揭露了者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号泣而且行”的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慨。

        2.抒写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

        曹操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富强的国家。在《对酒诗》中,就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来表达他要实现的理想社会,表现出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积极组织自己的骨干队伍,推行一系列选贤任能的用人路线,提出“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曹操思贤若渴,他希望更多的贤才加入到自己地队伍中,共谋统一大业,这种心情在其诗中也表现的很突出,如《短歌行》。

        3.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慨叹和求仙幻想的游仙诗

        作者在游仙诗中,不免流露出一些人生无常的慨叹和虚无求仙的幻想。这里,我们姑且不论曹操是出于何种想法,但他豪放不羁、感时忧事、胸怀大志的特点是不置可否的,虽然在游仙诗中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慨叹和虚无的幻想,但我认为这也是他求功心切、求业心急,而时事难料、霸业艰难的又一种发泄。即使在虚幻迷离的外壳里,仍有“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政治抱负和宏远理想。

        三、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感情充沛,起伏跌宕

        有人说其诗歌“沉郁直朴,气直而逐层顿断,不一顺而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深切揭示了曹操诗歌捷起骤落,乍高乍下,意脉曲折,情致辗转,词气跌宕的运笔特征,如蜚声后世的《龟虽寿》,全诗十二句,三换韵。每韵一层,每层各自成意,意各不同。布局谋篇已见其气韵、层次、命意紧密结合之妙,给人以节奏清晰、叙次分明之感。从笔势转换看,首层“神龟”“腾蛇”并联乍起又排比而下,下至“竟时”“土灰”,犹如高山落石,倏然坠地,大有不可逆挽,无可奈何之慨。而次层“老骥”“烈士”却又急转而上,齐驱并驰,趋高鹜远,远至“千里”,高达“不已”,犹如健翮振起,扶摇直上,大有飞必冲天之势。三层则前两句接首层,力否天命;后两句接次层,盛赞人功。

        2.意境雄浑壮阔,语言沉雄质朴

        曹操既善于直抒胸臆,直陈事理,情显意露,又善于托物言志,即景兴情,营造出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观沧海》诗首六句,点题直起,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写登山时眼前景物,接着笔锋一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突然映出一幅浩淼无垠、波涛汹涌、大有吞没一切之势的壮阔海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向人们转换出另一幅海景图,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大海何等的宏伟,何等的壮阔!饱含着作者俯仰天地的胸怀,洋溢着一种眼空四海的气魄。曹操诗歌语言沉郁雄健,直率质朴。

        3.风格悲凉慷慨,沉雄古朴

        曹操把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而且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爱好提倡诗歌创作,遂使建安诗坛人才之蔚茂,一时彬彬,奠定了他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的文风。

        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4.运用乐府古题,四言形式,对《诗经》继承创新

        四言诗自《诗经》后,七八百年没有佳作,然而在曹操手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皆为传世杰作。《短歌行》中有些句子就是索《诗经》中《子衿》《鹿鸣》中的句子为诗的,直接融《诗经》原句,竟能与诗人自己的原创熔铸无间,浑然一体,不但毫无旧调因袭之感,而且旧意出新,成为出色的创新,真可谓点铁成金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总之,曹诗塑造出了一幅通达、进取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艳丽.既悲且壮——浅论曹操诗歌的风格[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邓富华.浅谈曹操诗歌的生命意识[J].语文学刊,2002,2.

        [4]傅荣贤.汉书·艺文志[M].黄山书社,2007.

        [5]张作耀.曹操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余冠英.三曹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