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2025-10-06 06:14:36 责编:小OO
文档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笔记

李镇西说,“教育燃烧着激情也燃烧着思想。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而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是一项光明的事业,更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只有当一个人愿意为它付出很多很多时,才能看得见他深刻的足迹。”

——李镇西,一九五八年生,四川成都人。成都石室中学,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研究生在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

魏书生,1950年 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57年就读于沈阳和平区砂山一校。1963年

小学毕业,考入沈阳市三十二中学读初中。1965年接触了对他此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两本哲学书籍《辨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讲义》。 1966年

初中毕业。由于“”开始,失去了升入高中读书的机会。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卡尔·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生存,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首先,他主张还人本来面目。他认为人性来自自然,自然的人性即人的本性,这些本性包括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等人最主要的需要。由于这样的需要,个体身边的重要人物(对个体而言),如父母、教师、权力者等,就显得非常重要。他建议,个体身边的重要人物应当在提供无条件积极尊重的前提下,接受个体的本来自我,使个体能够完成他的有机价值衡量过程。需要指出,他提倡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并非无条件地放弃对个体的引导、教育,或放纵他不端的观念或行为。而是强调,任何人身边的重要人物不会因为个体的不端而影响到他们给予个体的全部的爱或对个体感情的接受。简言之,尊重和爱是无条件的,但教育、引导同样必要。在他看来,人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教育的本义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使个体的自我体验与外界介入的价值观保持和谐,从而达到个体“完备”发展的目的。其次,他对人性进行解构,认为人类生活有四种基本倾向(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1.个人追求爱情、性、自我认识上的满足;2.为了归属和获得安全感的目的、自我控制必须平衡的趋向;3.自我表达和创造性成长的趋向;4.整合或保持秩序的趋向。在这四种基

本结构中,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人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满的过程中,只要环境适当,就会利用这种潜力,努力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第三,他对人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必须把人当作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去研究,必须用整体分析法来研究人,才能产生更有效的结果。对于提供帮助的教育者或咨询者,不仅要了解人性,更要通过本身的努力,进一步改善人周边环境,提供人性充分发展的条件,以促进人类臻于自我实现的境界。卡尔·罗杰斯及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现代人类学、心理学的视角论证了“人性平等”和“尊重个性”的观点的科学性,并得到社会承认。

——摘自刘艳山:《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载《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