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2025-10-06 06:13:39 责编:小OO
文档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一、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    安静—(_____)     丰收—(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__)   颜色(_______)    热闹(_______)

生机(________)   美不(_______)    丰硕(_______)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   夏天:_______

秋天:_______   冬天: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蔺相如的话里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句,第2个是_______句。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___”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横线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的“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_________一词意思相近。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所以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密切。(______)

(2)“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中的“约”字为了表达准确,不能去掉。(______)

(3)课文以传说故事开头,这对于这类科学性的说明文来说,是不严谨的。(______)

四、 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6.短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选出的正确。(   )

A.按时间顺序。

B.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按空间顺序。

六、 阅读理解。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读好句子,有助于理解意思,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古今字义有不同。“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急”在本文中指__________。

3.朱熹通过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4.读书“三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特别强调____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出了读书的感想,成语“源头活水”就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凝缩而来的。

七、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微笑的魅力

在人的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表情中,我发现最为神奇、最有魅力的要数微笑了。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微笑提问题,我会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里传遍全身,听课津津有味,做作业格外顺利。回到家里,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容,我会感到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要是我有了病,医生阿姨一边给我治疗,一边微笑着和我谈话,我会觉得连病痛都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微笑(    )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    )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不小心碰掉了同学李丹丹的钢笔,我忙弯腰拣起来。一看,笔尖弯了!我早就听说,这支笔是丹丹的爸爸从北京买回来的,她一直当作宝贝那样珍惜,今天却被我摔坏了,她会怎么样呢?她会哭起来,说不定还会骂我,叫我下不了台……

谁知,当我忐忑不安地找到丹丹,告诉她笔摔坏了,表示要赔她钱时,丹丹先是一惊,脸就变了!大概是看到我很难过,脸色又缓和了,微笑着安慰我:“菲菲,不要紧!一支钢笔值啥?谁叫咱们是好朋友呢!”看着这动人的微笑、听着这亲切的话语,一刹那间,我觉得丹丹简直比我的亲姐妹还要亲!我扑过去,我俩紧紧地搂抱在一起……

啊!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我想,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文章分为4段。

4.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文章具体地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笑的魅力”具体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在饭店里

一天中午放学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不能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就和何菲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幸福餐厅生意兴(xīng   xìng)隆,宽敞的店堂里早就客满。何菲排队买面条,我找座位,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空位子。我便坐下来,把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等何菲。邻座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姑娘,她旁边的座位也空着。

正等着,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扶着一位盲人爷爷走过来。老爷爷身穿雨衣,戴着墨镜,拄着红白相间(jiān  jiàn)的拐杖。老奶奶看见我们这张桌子还有一角空着,就想让盲人爷爷坐下。那位漂亮姑娘连忙叫道:“喂,这儿有人!”

“等人来了,我们再让吧⋯⋯”那位老奶奶用商量的口气说。

“那不行!我朋友马上就要来的。”

老奶奶见姑娘不肯让,只好无可奈何地扶着盲人爷爷站在旁边。

“老奶奶,这儿有座位,你们来坐吧!”我连忙站起身来。

“哦⋯⋯”老奶奶感到意外,她怔怔地望着我。

“不要紧,我同学去买面条了,看样子,还要等一会儿呢!你们先坐吧。”我热情地扶盲人爷爷坐下。

正在这时,何菲一手端着一碗面条小心翼翼地往这儿走。

老奶奶见何菲来了,连忙起身让座。

何菲急忙放下面条,让老奶奶和盲人爷爷坐好,说道:“我们不急,你们先吃吧!”

两碗香喷喷(pēn   pèn)的面条放在二位老人面前,我随即递给盲人爷爷一双筷子,亲热地说:“老人家,您请用餐吧!”“可真太谢谢你们啦!”老奶奶十分感激地说。盲人爷爷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不住地念叨:“这餐厅的服务态度真好⋯⋯”

我和何菲听了都笑了,周围的顾客也笑了,并向我们投来了赞(zàn  zhàn)许的目光。那漂亮的姑娘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1.用“√”给文章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倾盆大雨:                                 

(2)便:                                                             

(3)无可奈何:                                                        

3.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协商(    )称赞(    )   找反义词:冷淡(    )狭窄(    )

4.按“我们”等座位——让座位——受赞扬的顺序,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漂亮的姑娘羞愧地低下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白洋淀里荷花香

我的家乡——白洋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那一望无际的湖水,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七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淀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一块拼成的巨大的碧玉,与天相接。你看那荷花秆多像青竹,笔直细长,上面长满了小刺儿,从茂密的荷叶中钻出来。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形同大青桃。一枝枝,一排排,数也数不清,仿佛她们要“饱蘸(zhàn)白洋万顷水,写满蓝天十里云”。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娇艳无比的野荷花。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白色,而野荷花却是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有的野荷花把她们那娇美的脸盘紧贴着水面,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荷叶间捉迷藏,随着荷叶摇曳,时隐时现。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有的野荷花,高高地伸出水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穿粉红色的纱裙在翩翩起舞。

微风吹来,满淀的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我爱风景如画的白洋淀,它是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照样子,写词语。

亭亭玉立(AABC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画出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白洋淀的湖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______),而野荷花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十、 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⑪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⑫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罗马速写

①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②罗马分成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tān)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③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   ),到了西安没有看(   )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④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⑤喷泉在罗马城比比皆是。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pì)美。三千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

⑥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把合适的名胜古迹填入第③段的括号中。

2.罗马是个很特别的城市,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读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家乡有哪些吸引人的名胜或景物呢?仿照本文第②段的写法,给大家介绍一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子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语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中划线字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像”________   后一个“像”________

A.表比喻    B.表比较    C.表举例    D.表猜测

3.文章开篇概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诚实”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耸立——(________)拥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_______,船的__________。

十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晚上九点多,我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突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我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我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继续走,那女孩在我身后喊道:“叔叔,你等一等!”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五十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张《石城晚报》。”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很诧异,心想:举手之劳,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走过去,将一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女孩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妈看到。”“你妈妈在哪儿?”“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着头摩挲(mó  suō)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她说如果卖不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了她一个小时,看情形她肯定卖不掉了。”

看着小女孩,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她的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在树影底下跑走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手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感到“惊讶”是因为                                        ;

感到“诧异”是因为                                 ;继续往下读,描写“我”后来神态和情感变化的词句是        和                     。

4.小女孩从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1)买晚报    (2)最后一份晚报    (3)忘不了那个晚上

十五、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运。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请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个小故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做下记录。

B.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秦王击缶,维护赵王和赵国的尊严。

C.结果:秦王大怒,把赵王关在渑池。

4.读完选文,你能分别说说秦王、赵王、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苏醒    吵闹    减产    

2.斑斓    各异    非凡    勃勃    胜收    诱人    

3.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引出下文

5.季节变化

6.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清秀、隽美    

7.想到了漓江的春夏秋冬的各有特点,景色迷人。

2、

1.    疑问句    反问句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2.负荆请罪

3.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他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蔺相如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赵国。

4.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3、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    距离远    体积大    温度高    

3.实际

4.这么远,箭不能够射得到。

5.    ×    √    ×

4、

1.聚合成门口石锁上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件事

2.D

3.说明了对张大力来说,这石锁显得很轻,从而写出了张大力的力量之大。这样写很形象,不直接说他力气大而是让人从张大力举石锁时的表现中体会出来。

4.“笑嘻嘻”一词在这里表示老板心里早就知道结果,为下文写石锁下边的文字埋下伏笔。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

5.C

6.D

5、

1.zhǒnɡ  zhǒnɡ  rán  bánɡ

2.播种    肥沃    无忧无虑    隐隐约约    播撒    贫瘠    无法无天    马马虎虎    

3.徐徐    慢慢    渐渐    

4.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6、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曾经    要紧,重要    

3.读书要专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4.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5.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7、

1.不但……而且……

2.兴趣浓厚的样子。    心神不安。    

3.第一段:“在人的喜怒哀乐……要数微笑了。” 

第二段:“在课堂上……减轻了许多。” 

第三段:“微笑不仅能给人温暖……搂抱在一起。”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

4.微笑不仅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而且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呢!

5.具体写了我把好友丹丹一支心爱的笔弄坏了,而丹丹却微笑着安慰我的事,说明了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6.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7.目的是告诉我们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8、

1.xīng  jiàn  pēn  zàn

2.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感到没办法,只有这样了。指老奶奶对姑娘不肯让座的行为感到没办法。    

3.商量    赞许    热情    宽敞    

4.1-2 写一天中午放学时,天空突然下大雨,我与何菲来到幸福餐厅。    3-12 写一位老奶奶扶着盲人老大爷来吃面,那位年轻姑娘不肯让座,而我与何菲不仅让座还端来面条给他们吃。    13-14 写我与何菲受到老人和顾客们的赞扬。    

5. 略

6.因为她认识到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是错误的。

7. 略

9、

1.楚楚动人    恋恋不舍    

2.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

水珠 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    五颜六色    白如玉    红如火    粉如霞    黄如金    

5.B

10、

1.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将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无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2.母亲是一个勤劳灵巧,善良体贴,懂得惜福的人。

3.母亲的粽子有莲子红枣粽、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我最喜欢的是灰汤粽;那粽子特别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4.这句话强调了童年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这句话说明了母亲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并且关心不幸者。    

5.乡愁对于每一个来说,就像一个美好的梦,永远地埋藏在心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拿出来回味,也总会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11、

1.长城 兵马俑

2.遗址多    雕塑多    喷泉多    

3.这句话让没到过罗马的中国人能很清楚地知道斗兽场在罗马的地位。

4.赵邯郸故城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12、

1.“顺理成章”原意是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在文中指进门不买票成了自然。

2.    C    A    

3.文章开篇写小孩的外貌动作,写出了小孩子的可爱,用意在于与下文小孩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孩子逃票,缺乏诚信的惋惜之情。

4.传达出的信息是这不是小孩第一次逃票,父亲让孩子还是像以前那样逃票,缺乏诚信。

5.诚信是立身之根本,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而文章中小孩子的行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讲诚信,将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3、

1.塌陷    宽松    

2.长    窄    灵活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应接不暇

5.驾驶技术好    速度极快

14、

1. 举手之劳:指轻微的劳动,很容易做到。

2.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应该满足。

3.惊讶是因为我与小女孩素不相识,她怎么会那样唐突地提出让我帮她买纸;诧异是因为买报纸举手之劳,自己怎么不去呢?;怔怔地;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

4.帮助妈妈卖掉最后一份报纸,因为这时没人来买,明天就没用了。

5.选(2)得2分,选(3)得1分。

15、

1.示例:渑池会见

2.因为秦国势力非常大,赵王担心推辞后,秦王会以此为借口而生事端,对自己形势不利。

3.C

4.秦王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赵王是一个贪生怕死、胆小怕事的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和君主尊严的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