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2025-10-06 06:15:11 责编:小OO
文档
    一、自然条件及水生生物资源

(一)地理位置与水资源状况

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港21条,资水干流贯穿全境、流程达102公里,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其中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11030万立方米,面积7918.7亩;小ⅰ型、小ⅱ型水库206座,总库容9702万立方米,面积17351亩;山塘12414口,面积39405亩。水域面积达6.4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6.26万亩;资江水域面积达15万亩,另电站库区水面10万亩可综合利用与开发。

(二)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

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鱼类生长季节长。年平均气温17.2℃,大于10℃年积温为5268℃。年均日照时数1203.5小时,全年无霜期长达299天以上,鱼类生长期长达10个月。年平均降雨量1323.8毫米,除部分水库、山塘外,全县所有水面水深一般为1.5米左右,池水上下温差小、完全循环,光合作用强烈,ph为6.5-7.8,溶氧量为6.1毫克/升,水质符合鱼类繁殖、生长要求。

境内水域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浮游植物以硅藻、蓝藻占优势,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为主,水生微管束植物四目13种,主要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草、苦草等。这些水草不仅是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是鱼类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92种,隶属8目、14科、属,其中鲤科鱼类有68种。主要养殖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常规品种,有鳖、黄鳝、泥鳅、乌鳢、河鲶、赤眼鳟、黄颡鱼、鳜鱼、鲌鱼、小龙虾、牛蛙、美国青蛙等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全县有鱼苗鱼种场2个,分别在池塘养殖密集区桃花江镇、石牛江镇,年产各种优质鱼苗8000万尾,鱼种500万尾。

二、水产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促进了全县渔业生产的发展。1999年马迹塘库区推广网箱养鱼,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渔业产量。到2011年全县共有养殖池塘3.9万亩,水库2.1万亩,拦网200亩,网箱50000平方米、2100口,水产品总量达8025吨。

除常规养殖外,我县名特优水产养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到2011年底,全县已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5600亩,其中甲鱼500亩,牛蛙300亩,龙虾200亩;年产特种水产品150吨。

(二)我县水产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池塘老化,年久失修。由于近年来鱼价持续低迷,养殖户投入到池塘基础设施维修的费用很少,部分鱼池池埂损毁严重,淤泥增厚、水位过浅,严重影响鱼产量。

2. 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目前,全县15个乡镇畜牧水产站仅有2名水产技术人员,养殖户得不到养殖技术指导,不能满足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3. 渔业产业整体结构不优。全县池塘低值常规鱼养殖的比重较大,名优鱼养殖规模较小;渔业产业短板,产业附加值不高。

4. 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我县地处湘中偏北,既是干旱走廊又是暴雨中心,旱灾和洪灾制约着渔业生产的发展。

5. 水电站库区水位异常。资江汛期水流流速太大,不宜大面积推广网箱养殖,从而制约了网箱养鱼发展。

6. 国有养殖水域渔政秩序难于规范,破坏养殖设施、偷捕、抢夺现象时有发生。

(三)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10年是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大好时期,党的十六大以来,制订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产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不断完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广大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县水产养殖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产业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和水产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创建特色水产养殖县。

三、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致力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建设养殖强县、创建中国淡水鱼都养殖品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化建设、绿色食品建设三大主题,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大户引导四个原则,突出名优鱼网箱养殖,稳定常规鱼发展,加快种苗工程建设步伐,强化技术推广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动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实现池塘精养5万亩,中小型水库养殖2.1万亩,库叉围拦养鱼0.8万亩,网箱养鱼0.1万亩。水产品总量达2万吨,发展现代休闲渔村10个,实现水产业产值3亿元。

(三)基本原则

1. 科学划分宜养区与禁养区,对符合水域滩涂养殖发展规划、产权明晰、前置审批条件完备的宜养和可养水域滩涂予以登记发证,划定涉水工程安全禁区、防汛地段、航运航道等为禁养区,不予登记发证。

2. 依法保护水域环境,严禁在人畜饮用水源区域实施鱼类人工投饵施肥精养,确保水体水质不被污染,保障人畜用水安全。

3. 切实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为解决水面权属纠纷,调处农民利益损害赔偿,争取国家各项惠渔与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四)发展定位

推行生态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社会提供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规模养殖,大力培育养殖大户,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路子,实现规模效益;实行科技养殖,推广养殖新品种,普及科学养殖新技术,落实科学管理、防病措施,提高养殖效益。创新品牌、扶植龙头、活跃流通、增强产区发展后劲。按照均衡发展、优势互补原则,高起点、大投入、努力构建三区一带空间开发格局。

1. 池塘高产养殖示范区。将灰山港、松木塘、牛田、石牛江四个乡镇的1.5万亩养殖水面,建成连片高产养殖示范区。通过强化低产池塘改造升级,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普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养殖水平,从而提升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力争亩产达500kg以上,成为全县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2. 县城周边名特优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区。将桃花江、修山、浮邱山三个乡镇的1.7万亩养殖水面,重点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和休闲鱼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布局,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多样化发展,打造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实现垂钓、美食、休闲一条龙服务,到2020年,特种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收入力争突破1亿元。

3. 苗种繁育区。以现水产良种场为基础,改扩建鱼池250亩,引进原种亲鱼8000公斤,到2020年达到年生产各种优质鱼苗1.5亿尾,夏花鱼种3000万尾,春片鱼种200万尾生产能力,以适应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保证人工增殖放流站放流苗种供应。

4. 网箱、库叉围拦养殖带。以三个水电站库区为依托,在马迹塘、武潭、大栗港、沾溪、鲊埠、三堂街、修山、鸬鹚渡等沿江八个乡镇大力发展网箱、库叉围拦养殖。网箱以养草、鳊、斑点叉尾鮰和黄颡鱼为主,围拦以养鳙鱼为主,到2020年发展网箱养殖面积70万平方米,库叉围拦养殖2000亩,网箱养殖产量达1000公斤/箱,围拦养殖产量达100公斤/亩。

四、重点实施项目

   (一)桃江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改扩建实验室350平方米,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桃江县水生动物病害检测实验室、水质环境监测室、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实现病害、水样、鱼样检测不出县。

   (二)桃江县水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设立县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心,建设15个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各乡镇推广站至少配备一名水产技术干部与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三)桃江县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以现水产良种场为基础,通过改造扩建升级,建成县级人工增殖放流站。改扩建鱼池250亩,新建350立方米孵化用水水塔一个,引进原种亲鱼8000公斤。项目建成后达到年产鱼苗1.5亿尾,夏花鱼种3000万尾,春片鱼种200万尾的生产能力,以确保全县养殖户与人工增殖放流用苗种供应。

   (四)渔港和渔政码头建设项目。为支持改善专业渔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渔民帮扶解困措施,进一步强化渔民渔船管理,以三堂街、修山、桃花江三个专业捕捞渔民聚居区为基础,在10年内投入资金1000万元,修建渔港三个,渔政码头一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水产养殖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落实措施,搞好本区域的规划实施和管理。

(二)优化渔业结构。依据本规划,因地制宜地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渔业生产。一是利用冬闲时间,每年完成3000亩精养池塘的清淤、护坡、防漏防渗,用10年时间完成鱼池改造升级。二是每年新增加10%的名特优品种水产养殖面积。

(三)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水产渔政队伍建设。二是健全乡镇水产技术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水产技术人员。三是建立水产检疫机构,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四)全面推广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严格规范水产投入品和药品使用,督促水产规模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到2020年,基本完成产品认证,全面提升我县水产品质量。

(五)狠抓春季禁渔,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一是加大春季禁渔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二是逐年增加人工增殖放流资金投入。增加放流品种、放流苗种数量。引导专业捕捞渔民开展网箱养鱼,变捕捞渔民为养殖渔民。制定相关,鼓励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转产就业创业。

(六)全面实行水域滩涂养殖许可证制度。在2011年全县水面普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合理布局、规范电站库区大水面网箱养殖与围拦养殖,坚决取缔非法养殖行为。

(七)加强渔政执法。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渔政执法队伍,重点打击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维护水产养殖生产秩序,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