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赏析
2025-10-06 06:10:56 责编:小OO
文档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

(明代)杨继盛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杨继盛为官忠正,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敢于直谏。

当时,首辅(宰相)严嵩当政后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凡是不肯依附他的大臣,都受到残酷。

杨继盛对严嵩专权贪赃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严嵩祸国乱政。虽然,他深知得罪严嵩,自己势必会受到。但经过反复考虑,杨继盛决定冒死严嵩,准备为国尽忠,舍生取义。

杨继盛在奏书中称:“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上书不仅没有引起警觉,反而十分恼火。严嵩见明世宗阅览杨继盛奏书后很不高兴,乘机对杨继盛进行谗毁。明世宗随即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

杨继盛在狱中备受折磨,始终没有屈服。他在《送徐子与谳狱江南》一诗中写道:“秣陵[1]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背景:引自挂云帆】

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奸臣严嵩而人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考中进士,受任南京(明故都,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吏部主事(朝廷主管官吏任免部门的文秘,此为虚职)。后经尚书(朝廷部门长官)韩邦奇推荐,朝廷召任杨继盛为兵部员外郎(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内设机构副长官)。杨继盛为官忠正,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敢于直谏。

当时,明北方邻邦俺答(蒙古部族)多次派兵入侵,明世宗命平虏大将军仇鸾领兵抵御。仇鸾畏惧俺答军,请求朝廷同意俺答的要求,在边境地区开设盐、茶、马市,与俺答议和。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杨继盛上书明世宗,指出仇鸾提出议和,是向俺答示弱,是国家的耻辱,并逐条论述与俺答议和“十不可、五谬”。他建议惩处主张互市的大臣,“选将练兵”,认为不出十年即可以击败俺答。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奏书后思想受到触动,仇鸾却指责杨继盛“目不睹寇”,诸大臣则以派去和议的已经出发,对杨继盛的奏议加以排斥。接着,仇鸾秘密奏书,诬陷杨继盛。于是,明世宗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随后将他贬为狄道(治所位于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县府收发公文的)。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俺答毁坏与明朝签订的和约,继续侵扰明边境地区。仇鸾由此被指控罢官,暴病而死。这时,明世宗才意识到杨继盛的奏书具有远见卓识。当年年底,明世宗将杨继盛召回朝廷任命为兵部武选司郎中(兵部内设考选武官机构长官)。

首辅(宰相)严嵩当政后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凡是不肯依附他的大臣,都受到残酷。总督(军事长官)陕西三边(治所位于今宁夏区固原县)军务曾铣、大学士(宰相)夏言、兵部尚书丁汝夔受严嵩诬陷,先后被杀;吏部尚书(吏官)许讚被严嵩排斥罢官回乡;司业(主管儒学训导副长官)赵贞吉、锦衣卫经历(负责侍卫、缉捕、刑狱机构的)沈鍊受严嵩陷害,分别被流放岭南(泛指位于今广东省南雄市和江西省大余县交界大庾岭等五岭以南地区)、保安(位于今陕西省志丹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杨继盛从贬所回到兵部上任刚满一个月,毅然上书严嵩“十大罪”、“五奸”。

杨继盛在奏书中称:“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时任工部左侍郎,即朝廷主管百工建造部门副长官)“坏祖宗之成法”,“掩君上之治功”,“敝天下之风俗”,“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京师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谣”,“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凡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严嵩“衡金之多寡而畀之”,“盖嵩好利,天下皆尚贪”。他接着指出:严嵩对皇上左右侍从“厚贿结纳。凡陛下言动举措,莫不报嵩”。故“陛下之左右皆贼嵩之间谍也”,“陛下之喉舌乃贼嵩之鹰犬也”,“陛下之爪牙皆贼嵩之瓜葛也”,“陛下之耳目皆贼嵩之奴隶也”,“陛下之臣工皆贼嵩之心膂也”。杨继盛该书最后说:“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内贼既去,外贼自除。”

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上书不仅没有引起警觉,反而十分恼火。严嵩见明世宗阅览杨继盛奏书后很不高兴,乘机对杨继盛进行谗毁。明世宗随即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并令人追问杨继盛在奏书中为何要他召问裕王(明世宗第三子朱载垕,后继位,史称明穆宗)和景王(明世宗第四子朱载圳)。杨继盛回答说:“除了二王,谁不怕严嵩?”明世宗听了更为恼火,下令重打杨继盛一百大板,由刑部(朝廷主管刑事的部门)给他定罪。严嵩指使刑部尚书何鳌以“诈传亲王令旨”的罪名,奏请将杨继盛处以绞刑,明世宗没有同意。

杨继盛在狱中备受折磨,始终没有屈服。

杨继盛入狱后被行刑人员打得皮开肉绽。有人给他送去服后可以止痛的蚺蛇胆,杨继盛辞谢说:“椒山(杨继盛号)自己有胆,要蚺蛇胆干什么?”一天夜里,他苏醒过来,用碎瓷碗割下身上的烂肉。烂肉割完,筋挂在薄膜上,他用手将筋截断扔去。狱卒见杨继盛如此举动,惊骇得差点将手中提灯掉落,杨继盛见其情状却“意气自如”。

杨继盛在狱中备受折磨,始终没有屈服。他在《送徐子与谳狱江南》一诗中写道:“秣陵[1]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严嵩指使人将杨继盛的案卷夹在拟被处死的都御史(最高监察机关长官)张经等案卷的后面,致使明世宗批准将杨继盛处死。

杨继盛被押赴刑场时神态自若,人们流着眼泪为他送行。临刑之际,杨继盛赋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明史》卷二百九《杨继盛传》《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严嵩用事》

《明通鉴》卷六十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卷六十一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