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肖邦的钢琴音乐赏析
2025-10-06 06:11:58 责编:小OO
文档
肖

                                              

肖邦的钢琴音乐赏析

肖邦是第一位真正称得上是钢琴诗人的伟大作曲家。他也是唯一一位一生几乎只写钢琴曲而又取得光辉成就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他天才地创造了唯有钢琴才有的那种音乐美,所以人们才提起肖邦必定想到钢琴,提起钢琴必然想起肖邦。他的具有非凡艺术魅力的钢琴诗篇,以其迷人的旋律、绝妙的和声、完美的钢琴织体,展现出一片片崭新的音乐美景。肖邦的气质高贵、文雅而又真诚、纯净,当激情奔放时,绝无一丝做作或粗野;技巧华丽辉煌时,绝不会参杂一丝炫耀,它受到亿万各民族听众的喜爱,但并无一丝俗气。

肖邦的钢琴曲是欧洲浪漫派的代表之一。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慨的小曲。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重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肖邦音乐的美,除了来自他个人天性的因素外,对祖国的怀念、挚爱、眷恋,是他灵感不竭的源泉。与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一样,肖邦也是从主观感受出发,重视个人心情的表达。但他的感受和心情是与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连在一起的。肖邦音乐的美,也源于波兰民间音乐。他善于从民间音乐中探寻到美的蕴藏,将其提炼、加工、升华出崇高的诗意,同时又散发出波兰田野的芳香。

肖邦1810 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四周的农庄里。肖邦六岁时遇上了非常好的老师,叫瑞夫尼。老师不仅为他打下了钢琴技术基础,而且引导他热爱、莫扎特代表的古典优秀传统。肖邦七岁开始作曲,出版了一首《波兰舞曲》。八岁时首次公开演奏。十二岁时,善良、明智的老师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给天才的学生上课了,从此,肖邦一生再未拜师,依靠自己的天资和勤奋成长为一代钢琴大师。1849 年10月17 日,还不到四十岁,逝世于巴黎。按照他的心愿,他的心脏被送回祖国。肖邦创作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奏鸣曲》3首,《夜曲》20首,《练习曲》27首,《前奏曲》24 首,《玛祖卡舞曲》52首,《波兰舞曲》16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4首,《圆舞曲》17首,《回旋曲》3首,《即兴曲》4首,还有《摇蓝曲》、《变奏曲》、《船歌》和《幻想曲》等等。肖邦的作品,我们并不生疏。在整个世界钢琴音乐史上,肖邦的钢琴曲,恐怕也是演奏得最多的。《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奏鸣曲》中,演奏得最多的是bb小调和b小调两首。《bb小调奏鸣曲》完成于1839年。乐曲分四个乐章。对于乐曲的形式结构,人们多有不同看法。多数意见认为,构思的原则还是奏鸣曲式的,只不过不是传统规范中的奏鸣曲罢了。这是肖邦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乐曲的悲剧性、戏剧性,以及宏大的规模,都堪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相媲美。《夜曲》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1837)所首创。他采用平静的和弦伴奏下的美丽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清幽和梦幻的情调。肖邦继续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新了这种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令人惊异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练习曲》为练习弹奏技术而产生的练习曲,而又能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首推。是他的前奏曲,实现了将技术练习与艺术性相结合。但称那些练习曲为《前奏曲》。在他之后,肖邦是又一杰出典范。肖邦《练习曲》是高度艺术性与明确的技术练习目的的完美结合,成为教学与演奏的保留曲目。以《练习曲》为曲名,又适合音乐会演奏的《练习曲》,肖邦是第一位。他的许多《练习曲》也被人们不由自主地加上了各式各样的标题。《前奏曲》肖邦在24个大小调上写了24 首《前奏曲》。关于这些乐曲,曾有各种不同的评说。有的认为是《练习曲》的雏形,甚至认为有些是草稿,有的认为是音乐的格言,有的认为是即兴式的音乐意念,类似“音乐瞬间”。有的钢琴家将24 首当作一个套曲,从头至尾连续演奏,有的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的确,这些作品有长有短、情趣各异、手法多样,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五颜六色。我们知道肖邦生前曾不肯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而后人将其出版后都公认是音乐的珍品。由此判定,肖邦对正式发表自己的作品是十分严厉的。既然肖邦于1839 年将这批《前奏曲》出版,恐怕不会是草稿。事实上,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珍爱这些《前奏曲》。《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非凡。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谐谑曲》在巴洛克时代已经产生了,那时是指一种轻松愉快三拍子的乐曲,与谐谑——诙谐的本意比较相合。在古典乐派后半期,《谐谑曲》常被用作套曲的第三乐章,用以代替原来通常是《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开始,也还具有一定谐谑的性质。后来,非凡是在贝多芬作品中的《谐谑曲》乐章,已经毫无轻松感,只是保留了三拍子,而强调的是快速的动力性。肖邦的《谐谑曲》,也是三拍子,但他付诸了宏大的构思,多种不同形象的对比,已经完全失去了谐谑这一字眼的原意,并且,成为一种的音乐体裁。在这新的意义上的《谐谑曲》,肖邦又是第一位开创者。难怪他的《谐谑曲》刚问世时,曾使许多为迷惑:这哪里是“谐谑”?这是肖邦那魅力非凡、最令人迷醉的抒情主题之一,在左手分解和弦漂亮音浪的衬托下,右手愉快地高唱出来。《叙事曲》在世界许多民族的民间文学、传说中都存在有“叙事”这种形式,它带有故事性、传奇性和抒情性,还经常有久远性,讲述着从前的事情。肖邦的四首《叙事曲》都是钢琴音乐中的杰作。共同的特点是史诗性、抒情性和戏剧性(有时是悲剧性)的结合。结构形式方面,相当自由。所谓自由,可不是随意;只是说不能用某一种规范去限定。奏鸣曲、三段体、回旋曲和变奏曲的原则,都依音乐内容展开的需要而被应用。《圆舞曲》是肖邦钢琴曲中相对通俗的一类作品。清楚的三拍子节拍,鲜明的旋律,大都是愉快、轻松的情绪,即使有忧郁心情的,也绝无沉重感,更无悲怆之类的紧张性。肖邦《圆舞曲》,没有一首不是美丽而又高贵的,也没有一首是难以欣赏的。《即兴曲》的形式为舒伯特所首创。肖邦沿用这一形式写了四首《即兴曲》。其中经常被演奏的是第一号《降A大调即兴曲》和第四号《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两相比较,后一首更为听众熟悉,它的中段的美丽曲调,早已深入人心。两首乐曲有许多相似之处。曲体上都是三段体加一个尾声。三段体的第三段又都是第一段的再现,即所谓ABA。其中的A 段又都是由快速、密集的音符组成的曲曲折折的旋律线,对比的中段也都是美丽如歌的抒情段落。《摇篮曲》肖邦只写了这一首《摇篮曲》,完成于1843—1844年间。这又是钢琴艺术的最高杰作之一。它的主题是一条单纯、朴实、然而凝聚了无限挚爱情愫的旋律,仿佛是母亲对摇篮里的孩子唱的温柔的歌,左手以一个固定的节奏贯穿全曲,象征着摇篮不停地、平稳地、轻轻、慢慢地摆动:音乐十分安静,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刚要入睡的孩子。这时,一幅神圣的图画在我们的想象中显现:崇高、圣洁的母爱之光,暖和着就要进入梦乡的子。接着,母亲的歌经过变奏、引伸、漫延,一幅幅漂亮的梦幻般的图画接连打开,在那里可以看到月亮的微笑,星光的舞蹈,可以听到微风与树叶说的静静话..那是一个没有一粒尘埃的世界。在这里,肖邦天才地运用了非凡的钢琴音乐手法,创造了又一个唯有钢琴才可能有的漂亮、高尚、纯洁的音乐境界。临到结尾前,音乐回到最初母亲单纯的歌,“梦境”渐渐远去、消失,最后,摇篮停止了摆动,结束的和弦暗示出,孩子真正入睡了。乐曲显然是按“摇篮”的主题立意的,但我们在欣赏中所感受到的,就远不是“小孩入睡”这么一件事了,不信你听听试试?肖邦的《回旋曲》、《变奏曲》不太为人注重,但他的《f小调幻想曲》和《升F大调船歌》都属于他的杰作之列。只是我们的“漫游之船”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是那个时代具有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新闻"这样写道,"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他还拥有的非凡钢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钢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宁愿为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音乐的具有艺术能力的听众演奏。除了这些之外,肖邦一生仅举行过30场公共音乐会。凡是那些参加过肖邦"书房"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出音乐的真谛,发挥他艺术的天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