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朱氏—内省堂的“字辈”与“堂号”
2025-10-06 06:12:08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省天长市朱氏—内省堂家谱会

〖字辈〗与〖堂号〗

(安徽省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字辈〗与〖堂号〗,是家谱中比较受人关注的两个内容。相对而言,字辈更多地受到族人内部关注,特别是在修谱时,入谱人名大多都要按字辈排列。而堂号则除了受到族人的关注之外,还受到外人,尤其是家谱整理和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外人研究或著录该家族历史与现状的一个重要内容

 字辈,也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班派、派语等。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字辈的这种能够分尊卑、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长幼的群体所借鉴,如宗教教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这样一来,字辈这种原来纯粹为家族内部使用的文字形态也就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字辈的产生,有人说起源于汉代。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然而,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 “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再说,汉魏时期以至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时人取名多为单字,字辈的区分更难明确。更有甚者,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几代名中均有“之”字,字辈不仅无从谈起,而且还从根本上违反了后世字辈的要求。所以说,这一时期,即使有字辈的痕迹,也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萌芽阶段。 

   隋唐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家谱资料基本上没有留传下来,因此,无法对此做出准确判断。不过,从一些现象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这一时期,某些家族开始出现了同辈在取名时使用共同用字的现象,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其堂兄弟中著名者有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杲卿和颜曜卿、颜春卿等,大家都用一个“卿”字。颜真卿的两个儿子颜 、颜硕都有“页” 字偏旁,似乎也合字辈要求,但其曾孙名弘式,与颜杲卿曾孙名从览之间则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但这个“卿”字,到底是如何确定下来的,确定时对于不同辈分的用字是否都已确定,同时确定了多少代,这些都无法考定。不过,颜氏家族在某些代有字辈的规定,则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字辈要求不如后代规范罢了。颜氏如此,其他家族也必有使用字辈的。   

堂号,实际上是祠堂名号,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标志着血缘、历史和荣誉。堂号出现最多的是在祠堂,通常还伴有堂联。此外,也还出现在家谱、神主或墓碑之上。

堂号中所使用的郡望,实际上是郡名或郡号、如果严格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郡号除了有相当部分是郡名之外,其中亦搀杂有诸如诸侯国名以及府、州、县名。堂号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因素有关。郡望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发祥之郡,一为望出之郡。古人好古,沿用旧名,即郡名,这就是发祥之郡的郡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姓氏或家族从发祥地迁至他郡,历经传衍,又成为该郡的望族巨室,这些郡于是就成了该姓氏或家族的望出之郡。当然,也有后人不明,误将发祥地混同望出地。发祥之郡与望出之郡,合称为郡望。我祖上立为〖内省堂〗为堂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