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记叙文中的人称
2025-10-06 05:55:11 责编:小OO
文档
记叙文中的人称

记叙文中的人称是指文章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文章的人称有三种类型:

1.第一人称

⑴第一人称单数“我”,复数“我们”,比较傲常见。

⑵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好处:使故事的叙述真实,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有亲切感;便于抒情;便于抒写“我”自己的心理活动;便于“我”对文中主人公的烘托;有利于串联文章的内容。

⑶运用第一人称的不足:局限于“我”(“我们”)自己的见闻,不便于抒写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很难反映“我”(“我们”)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⑷第一人称的作用:

根据“我”(“我们”)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我”(“我们”)是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如《羚羊木雕》中的“我”。

②“我”(“我们”)既是故事的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的人物,又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如《祝福》中的“我”。

③“我”(“我们”)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④“我”(“我们”)是主人公。如《墙上的斑点》中的“我”。

2.第二人称

⑴第二人称单数“你”,复数“你们”,比较少见。

⑵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能拉近叙述人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⑶运用第二人称的不足:

不具备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好处。

严格地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的角度,暗含的叙述角度还是“我”(“我们”),但这个“我”(“我们”)不在文中出现罢了,一旦出现就是第一人称了。

3.第三人称

⑴第三人称单数有“他”、“她”和“它”,复数有“他们”、“她们”和“它们”。第三人称属于“全知角度”,最为常见。

    ⑵第三人称的好处:

①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张弛自由。

②可以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等均可自由开展。

③不受时空,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反映现实生活比较灵活自由。

⑶运用第三人称的不足:

不具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好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